艾文
“學著把自己的看法從所見之事中剔除出去?!?/p>
美國洛杉磯電視臺曾經(jīng)有一個名叫“法網(wǎng)”的節(jié)目,節(jié)目中的一位主持人因為一句臺詞——“只說事實”而出了名。每次當他采訪一個人,對方將要開始把他或她的故事講出來時,這位主持人都會提醒他們:“只說事實?!表f伯探長知道,當人們講述一件事時,他們總是習慣把自己的理解加進事實中。一件事情的事實不會發(fā)生變化,但講故事的人不同,對事件的看法不同,講述的方式也會各不相同。
最近在我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件事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去年春天,我正在曼哈頓大街上走著,偶然看到了一件稀奇的事情,即使是在紐約也是很少見的。我正欣賞著春日的美景,忽然發(fā)現(xiàn)一大片的汽車在鳴著喇叭。在紐約市里聽到高音汽車喇叭的鳴叫和憤怒司機的吼叫并不奇怪,可接下來的事就不同尋常了。
一個男人從一座高大的公寓樓里跑了出來,鉆進了在街道上一輛擋住了交通的卡車。這就引起了一長串汽車的鳴笛和司機的吼叫??ㄜ囁緳C發(fā)動了他的汽車,在倒車時撞到了后面的一輛車,然后又向前沖了過去。接著,這輛卡車向右一個急轉(zhuǎn)彎,撞到了一輛正在行駛的摩托車,又撞歪了一堵圈著樹的水泥護墻,最后撞在了他剛跑出來的那座公寓的墻上。
我站在街頭目睹著這一幕幕事件的發(fā)生,我的第一個想法是自己很幸運,沒在另一邊街道上走。第二個想法就是這個男人是犯了糊涂,大聲嚷嚷的司機們和汽車的喇叭聲把他給弄傻了。我心里想,我剛才看到的這件事肯定會出現(xiàn)在當晚的新聞里:“女士們、先生們,晚上好,歡迎收看五點報道。一位溫文爾雅的卡車司機被當街氣瘋?!?/p>
一個小時后我回了家,把這件事講給了一位警察。我發(fā)現(xiàn)對這同一件事還有一個不同的敘述版本:這輛卡車司機的助手聽到了汽車喇叭聲,于是跑到街上,想要把這輛車從道上開走。但遺憾的是他還沒領(lǐng)到駕照,不知道怎樣駕駛這輛卡車。他的意圖是好的,只不過結(jié)果是糟糕的。
這就是同一件事出現(xiàn)的兩種解釋。卡車倒車、撞倒了一輛摩托車、撞歪了一堵水泥墻,然后又撞在了一座建筑的邊墻上——這些情況任何人都能看到。但是這一系列的事實只要有多少人敘述,就會有多少種說法。
在日常與人交流中,我們總是習慣于在講述所見之事時加上自己的主觀看法,而聽的人會綜合在一起來聽,這樣無論我們說什么,都可能是添枝加葉地在說。為了給交流創(chuàng)造一個寬敞的環(huán)境,我們可以學著把自己的看法從所見之事中剔除出去。當韋伯探長向眾人詢問一件事時,他想要聽到的是事實,而不是回答者個人的演繹和看法。事實能幫助他破案,別人的主觀臆斷卻不能。
當人們把自己的看法和事實混在一起時,交流也就出現(xiàn)了困難。怎么呢?首先,如果一個人在講述事實時加上自己的主觀看法,在別人聽起來可能就成了一種批評。“你的工作做得不怎么樣?!边@就是把個人看法和事實相混的一個例子。“你沒有按時交作業(yè),所以我想你可能是沒有完成它?!边@是把個人看法和事實相分開的一個例子。
在說話時清楚自己是不是把個人看法和事實相混,這有助于你和別人的交流順利進行下去。講述一件事時絲毫不帶個人的看法也許是不大可能的,但我覺得這時我們要清楚自己是不是在犯這個毛病。在和他人的交流中試著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說話方式,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自己與別人有了越來越多的更有效的交流。
木生水摘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