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倩
摘要:目的: 觀察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方法: 選擇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 隨機分為兩組, 治療組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 對照組予奧美拉唑加莫沙比利治療。結(jié)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7%,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jié)論: 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有較好的療效。
關(guān)鍵詞: 半夏瀉心湯; 反流性食管炎中醫(yī)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8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5-0212-01
反流性食管炎屬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范疇,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損傷的疾??;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疾病, 近年來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筆者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反性食管炎30 例,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診斷標準:
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指南》[1] 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癥狀,如明顯燒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無報警癥狀者需具備下列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現(xiàn):反流性食管炎內(nèi)鏡分級標準:0級食管黏膜正常(可有組織學改變);Ⅰa食管黏膜點狀或條狀發(fā)紅、糜爛<2處;Ⅰb食管黏膜點狀或條狀發(fā)紅、糜爛≥2處;Ⅱ級 有條狀發(fā)紅、糜爛,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75%;Ⅲ級病變廣泛,發(fā)紅、糜爛融合呈全周性,融合≥75%。
1.2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為我院2012 年2月~2013年2月門診患者,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治療組30例中, 男18 例, 女12例; 年齡20~63 歲, 平均37. 6 歲; 病程3個月~20 年。對照組30例中, 男16 例, 女14 例; 年齡20~61 歲, 平均37. 5 歲; 病程3個月~21 年。兩組性別、年齡、病情及病程等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口服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半夏10g,黃芩10g,黃連6g,干姜4g,黨參 15g,煅瓦楞子15g,烏賊骨15g,
厚樸l0g,旋覆花10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 2 次服,4周為 1 個療程。②對照組:予口服奧美拉唑膠囊,20mg,1 次/d;莫沙必利片,5mg,3 次/d,4 周為 1個療程。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療效標準。[2]痊愈:臨床癥狀消失,復查內(nèi)鏡判斷為0級。有效: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內(nèi)鏡分級減少1~2級。無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或無改善,內(nèi)鏡分級無變化或增加。
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組別 例數(shù) 痊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治療組 30 15123 90.0
對照組 309 14 7 76.7
3.2 兩組胃鏡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胃鏡療效比較
組別例數(shù) 痊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治療組 30 14 11 5 83.3
對照組30 10 12 8 73.3
兩組在臨床療效、胃鏡療效比較上有顯著性差異(P <0.05),說明半夏瀉心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優(yōu)于西藥奧美拉唑、莫沙必利片。
3 討論
反流性食管炎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因為食管下端的括約肌抗反流功能減弱,食管黏膜的屏障能力下降,從而導致胃內(nèi)容物的胃蛋白酶和胃酸對食管黏膜產(chǎn)生損傷。在中醫(yī)學歸屬"嘈雜"、"吞酸"、 "噎膈"等范疇。本病多為飲食、情志失調(diào),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半夏瀉心湯寒熱互用以和其陰陽,苦辛并進以調(diào)其升降,補瀉兼施以顧其虛實。方中半夏消痰散結(jié),和胃降逆止嘔;黃連辛開苦降,治肝郁化熱,肝熱犯胃之吐酸;黃芩清少陽邪熱,瀉中焦實火干姜之辛熱以溫中散結(jié),厚樸下氣、除滿消脹;煅瓦楞子、烏賊骨抑制胃酸,收斂之中兼有化瘀之力;旋覆花降胃氣而止嘔噫,黨參健脾益氣,以防苦寒傷脾;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全方寒熱并用,苦降辛開,補氣和中。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半夏瀉心湯可減輕食管局部炎癥細胞浸潤,減輕食管黏膜的損傷,并通過降低胃酸分泌,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降鈣素基因相關(guān)肽(CGRP)的合成和分泌來保護食管黏膜。同時半夏瀉心湯對胃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能促進胃腸蠕動、防反流,保護胃黏膜增強機體免疫,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3]。
參考文獻
[1] 中華消化內(nèi)鏡學會,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編輯部.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指南 [S].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04,21(4):221-22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1995:114-117.
[3] 趙琰,王慶國.半夏瀉心湯實驗研究現(xiàn)狀評價[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0,23(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