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云
【中圖分類號】R1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5-0262-01
1 原因
(1)沒有制定內(nèi)部安全防護管理制度。
(2)沒有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
(3) 缺乏自我防護知識與技能。
(4) 工作中發(fā)生意外,如給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注射時不慎被針頭刺破手指;醫(yī)療護理和實驗室工作中皮膚或粘膜意外被針刺或其它銳器損傷;感染者分泌物或血液意外濺入工作人員的眼、鼻、口中等。
2 危險性
職業(yè)暴露后存在著感染HIV的危險性,但實際感染HIV的機率是很低的。有研究資料表明,醫(yī)務人員被HIV污染的針頭刺傷后,發(fā)生HIV感染的機率為0.33%(20/6135),粘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機率為0.09%(1/1143)。2712名無破損皮膚暴露者無一例發(fā)生HIV感染。
可能增加感染危險性的原因有:接觸血量大;受損傷口深;造成傷口的器械上有明顯的血跡;器械曾刺入靜脈或動脈內(nèi);病人正處于感染早期或晚期(如于事故后60天內(nèi)死于艾滋病)。
3 級別及種類
3.1 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級別分為三級:
3.1.1 發(fā)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一級暴露。
(1)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yī)療器械、物品;
(2)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時間較短。
3.1.2 發(fā)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二級暴露。
(1)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yī)療器械、物品;
(2)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時間較長;或者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輕,為表皮擦傷或者針刺傷。
3.1.3 發(fā)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三級暴露。
(1)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yī)療器械、物品;
(2)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重,為深部傷口或者割傷物有明顯可見的血液。
3.2 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源類型:
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分為輕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種類型。
(1)經(jīng)檢驗,暴露源為艾滋病病毒陽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無臨床癥狀、CD4計數(shù)正常者,為輕度類型。
(2)經(jīng)檢驗,暴露源為艾滋病病毒陽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臨床癥狀、CD4計數(shù)低者,為重度類型。
(3)不能確定暴露源是否為艾滋病病毒陽性者,為暴露源不明型。[1]
4 處理原則
4.1 緊急局部處理:
用肥皂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如有傷口應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
受傷部位的消毒,傷口應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0.2%~0.5%的過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用生理鹽水或清水沖洗干凈。
4.2 對暴露者的處理:
暴露者應暫時脫離工作崗位。
由專家對暴露級別進行評估,確定是否進行藥物預防,如有必要,應于24小時內(nèi)開始服藥并堅持完成整個過程。原則上,用藥越早越好,并采用聯(lián)合療法(二種或三種藥物)。
暴露者應于暴露后0、6周、12周、6月、12月進行血液檢測。
4.3 事故的報告和記錄:
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和當?shù)丶膊】刂浦行膱蟾妗?/p>
查找事故原因,并對事故過程和處理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包括事故的發(fā)生時間、地點及經(jīng)過、暴露方式、損傷的具體部位、損傷的程度、接觸物的種類和含有HIV的情況、處理方法和處理經(jīng)過(包括現(xiàn)場專家和領導的活動)、詳細記錄用藥情況及首次用藥時間、藥物的毒副作用情況及用藥的依從性。
各事故處理單位在每年的7月5日和次年的1月5日前將上、下半年填寫的艾滋病職業(yè)暴露人員個案登記表報至本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年的7月10日和次年的1月10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填寫本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員職業(yè)暴露事故匯總表",報至本?。ㄊ?、區(qū))衛(wèi)生廳(局)。抄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4.4 保密:
無論重大事故還是小型事故,對事故涉及的職業(yè)暴露者在整個處理過程中均應做好保密工作,每一個得到信息的機構或個人均應嚴守秘密。
5 預防措施
5.1 制訂、實施醫(yī)療實驗室安全操作和普遍性防護措施指南。
5.2 對有關人員(包括醫(yī)務人員、警務人員等)加強艾滋病傳播途徑及自我防護的宣傳教育以及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預防艾滋病的知識水平及自我防護能力,并持正確態(tài)度,既不能過度恐懼,也不能無所謂。
5.3 設有專門的組織和管理系統(tǒng)。
5.4 落實好各項防止職業(yè)暴露的安全操作和個人防護措施。包括醫(yī)療實驗室的布局,安全操作規(guī)章,廢棄物的消毒處理,個人防護用品和健康監(jiān)護等。
出現(xiàn)事故時要及時報告并做好記錄以便及時評估。
HIV(艾滋病):暴露后4周、8周、3個月、6個月查HIV(艾滋病)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