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睿
【摘要】本文通過對前人的研究成果的總結,提出了前人研究的不足,并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論述,主要包括:中學地理學習中,圖文轉換的5種類型,并對它們內容及特征進行了呈現;同時,本文還提出了6種培養(yǎng)學生圖文轉換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地理;圖文轉換;類型;方法
地理學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稱為地圖學科,分布圖、景觀圖、示意圖、結構圖、統(tǒng)計圖等各種圖形表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隨處可見,它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圖象體系”,激發(fā)著學生的興趣,促進著地理的教與學。而近年來高考中對地理圖表的閱讀、分析、判斷等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所以培養(yǎng)學生對地圖的判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學地理教學中圖文轉換的必要性研究
在地理教材中,地圖的內容和篇幅所占的比例不少于四分之一,并且貫穿教材始終。在《地理高考考綱》中,明確了各部分教學內容對地圖的繪制和運用的要求,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要求運用或繪制示意圖、圖表、簡易圖及說明問題的內容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地圖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形象思維的形成、思維敏捷性的提高、分析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也是日后學習、工作、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工具[1]。
圖形作業(yè)是地理教學的重點,是學習中的難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是教師必須面對的艱巨的教學任務。它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的進行圖形定位、區(qū)域識別、特征分析、圖形比較等,提取出各類圖形所反映的信息,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文字表達是任何學科都必不可少的內容,地理也不例外,文字的表達與圖像相比較而言,更加抽象。有時需要把復雜的、抽象的文字轉變成具體的、簡易的圖像,便于理解。所以,圖文轉換貫穿于整個地理教學過程。
二、圖文轉換的類型
1、以圖釋文
以圖釋文是指將課本文字轉化為圖像或圖表。以直觀的圖像來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內容,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由抽象思維向形象思維轉化的能力。所以,學生在讀圖、析圖的同時應學會自己動手繪圖。繪圖是地理圖像的理解和記憶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以文釋圖
以文釋圖是指將圖像及圖表中的內容用文字表述出來。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將地理課本中所有的知識點放在各類圖形上去理解與掌握,不要讓學生憑空去記、去背,學會圖文轉換[2]。
教學過程中地理圖像的運用還應該在看圖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力求理順各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并將所獲得的表象經過思維加工和處理,得出正確結論,以達到闡述清楚與地理圖像有關的地理特征、地理規(guī)律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保護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善待學生的質疑,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極為重要。
3、以圖釋圖
以圖釋圖是指用一張新圖來表述原圖,例如將地球側視圖轉換成俯視圖。要做到以圖釋圖,就必須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地理基礎知識、靈活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
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注意地理圖像之間的重組,對教材中某些圖像加以類化,使圖與圖之間、圖與表之間、表與表之間進行轉化,然后將其引申發(fā)展,構成新圖。
4、以圖變圖
以圖變圖是指變形課本的地理圖表或把教材中兩個或兩個以上、有一定聯(lián)系的地理事物合并在一張圖上。變形課本的地理圖表,對課本中的形態(tài)結構圖需進行一定程度的變形。由立體圖改為平面圖、由直觀圖改為示意圖、由實物圖改為文字圖等,或是將課本中的關聯(lián)圖改變形式以新的形式出現[3]。把教材中兩個或兩個以上有一定聯(lián)系的地理事物合并在一張圖上,可以增大圖的知識容量,保持知識的整體性。
5、補全圖像
指在學習相關的地理知識時,同時畫出相應的簡圖并不斷給以補充完善。如在學習有關長江的知識時,可以繪制長江干流略圖,邊講邊繪[4]。從長江的發(fā)源地繪起,一直畫到入海口處,先畫干流,其中要觀察到干流像一個不規(guī)則的英文字母W,后畫支流,這樣有形有意的地理略圖能化靜為動,特別能體現事物的特征。
三、圖文轉換能力的培養(yǎng)
1、強化圖文轉換的思維訓練
地理思維必須在具體空間領域上進行,它與空間位置、時間變換相聯(lián)系,需要依托圖像來落實地理特征、地理規(guī)律、地理判斷和地理推理。從地理教學角度來看,“圖文轉換訓練”,是教師為學生設立情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手段。加強讀圖填圖訓練,強化思維的圖像性,對于區(qū)域地理效果尤為突出。
2、儲備豐富的地理知識
要不斷鞏固區(qū)域地圖中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教師應該首先復習區(qū)域內各種地理事物的基本知識,為提高讀圖能力和圖文相互轉換能力提供基礎。
3、重視地圖和文字的配合
地圖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它與文字是相輔相成的。地圖印證文字內容,文字描述地圖。圖像知識的講授,也就是地理知識的傳授過程,掌握了圖像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內容,教學中要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地理知識落實在地圖上[5]。講授礦產分布、工業(yè)布局、耕地利用、行政區(qū)劃、自然資源等都必須有相應的地圖,邊講解邊引導學生看圖(掛圖、地圖冊或教材圖像),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這樣,才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建立空間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6]。
充分利用各種地圖進行學習。地理圖像印證文字內容,文字描述圖像。邊講解邊引導學生看圖(掛圖、地圖冊或教材圖象),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這樣,才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建立空間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掌握各種地理要素之間表達形式的相互轉換技巧
要學會對于各種表格數據、坐標曲線和直方圖等所表述的各種地理要素之間表達形式的相互轉換,如把文字(或數據)表達的內容改用坐標曲線表達,把坐標曲線改用文字表達等,以體驗、掌握圖文轉換信息的方法和技能[8]。
5、重視讀圖的訓練
讀圖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建立空間概念的重要一環(huán)。在學習地圖基礎知識之后,要將讀圖訓練貫穿在地圖教學的始終,長期堅持,逐步提高。讀圖問題的設計,應緊扣主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最后揭示規(guī)律和成因。讀圖一般采取以下幾個步驟:(1)識別地圖類型,明確讀圖目的;(2)識別圖例,了解方向和比例;(3)認真讀圖,弄清問題;(4)自我檢查,相互交流讀圖結果;(5)師生討論得出結論[9]。
6、要勤于繪圖
在平時學習過程中,要養(yǎng)成編繪過程圖的習慣,如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與對地面保溫作用示意圖、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等,同時對課本中出現的各種關系圖要認真閱讀并加以練習,培養(yǎng)圖文轉換的習慣和讀圖的敏銳程度[10]。
繪圖訓練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1)課堂訓練。學生要準備紙筆,根據學習內容動手動筆。學習區(qū)域地理,先畫出區(qū)域輪廓,然后,根據教師講授的內容,再分別把山脈、河流、礦產、鐵路等地理事物畫在輪廓圖上。若能長期堅持,必將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興趣,養(yǎng)成動手動腦的習慣,增長地理技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11]。(2)活動課訓練。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進行地理調查,收集地理素材,在教師的指導下,編繪學校平面圖、家鄉(xiāng)交通圖等。
總之,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地圖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從地圖上查找在課外閱讀、聽廣播、看電視接觸到的地名和國家并熟悉它們,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從地圖和圖表中分析、解釋一些地理問題和現象,以提高綜合應用能力[12]。采取拼圖、游戲、知識競賽、討論會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我們的讀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