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玉克
洛陽橋
古時,洛陽盆地河流密布,伊河、洛河、廛河、潁河,及眾多毛細(xì)血管樣的水系根須般蜿蜒虬曲。古人逐水而居,洛陽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應(yīng)該是夏商周三代在此建都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有河就有橋,橋是河上的路。
最早的洛陽橋出現(xiàn)在哪個朝代?《河南府志》記載:洛陽七里澗橋也稱旅人橋,在晉代京師建春門東七里的七里澗上?!端?jīng)注》里也提到這座旅人橋,大約建成于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中國最早的石拱橋了。
歲月蒼茫,橋上走過多少南來北往的人?橋下的流水又流走多少歲月和往事?沒人說得清。也沒人想到,這座橋會和一位魏晉名士的名字連在一起。旅人橋建成20年后,竹林七賢的領(lǐng)袖,那位龍章鳳姿名滿天下的嵇康,在三千太學(xué)生錐心的慟哭中血灑橋畔。旅人橋不知何時塌毀了,但《廣陵散》的絕唱卻在歲月深處縈繞不散。
旅人橋之后,是名氣更大的天津橋。
天津橋始建于隋,廢于元。隋唐時,為連接洛河兩岸的交通要道,十分繁華。
古人把洛水譽(yù)為“天漢”,即天河、銀河,而帝都洛陽就是天帝的居所“紫微宮”,天河的渡口即天津,那么這座浮橋自然是“天津橋”了。隋末,天津橋被李密起義軍焚毀。唐初在原址上重建,并改為石橋,仍稱天津橋,又稱洛陽橋。
天津橋北與皇城正門——端門相應(yīng),南與隋唐洛陽城南北主干道——定鼎門大街相接,橋上原有四角亭、欄桿、表柱,兩端有酒樓、市集,行人車馬熙熙攘攘,絡(luò)繹不絕。
拂曉,漫步橋上,可見一輪彎月垂掛天幕,河岸楊柳如煙,河面波光粼粼,偶爾鐘聲悠揚,這就是“洛陽八景”之一的“天津曉月”。
洛陽城十萬人家,天津橋長虹臥波,多少紫衣綠袍的騷客走過,他們留下了不同的詩,也留下了不同的故事。
在洛陽做官的孟郊走過?!疤旖驑蛳卤踅Y(jié),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從長安來的李白走過,在橋頭的董家酒樓飲酒作詩:“憶昔洛陽董糟丘,天津橋南造酒樓。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p>
在香山隱居的白居易走過?!澳鸸葓@中月,莫嘆天津橋上春。若學(xué)多情尋往事,人間何處不傷神?!?/p>
洛陽才子劉希夷走過?!疤旖驑蛳玛柎核旖驑蛏戏比A子,馬聲回合青云外,人影動搖綠波中?!?/p>
大歷才子李益走過?!昂慰昂蔑L(fēng)景,獨上洛陽橋?!?/p>
晚唐詩人雍陶走過?!敖驑虼核t霞,煙柳風(fēng)絲拂岸斜。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屢次落第禍亂大唐的黃巢走過?!疤旖驑蛏蠠o人識,獨倚欄桿看落暉?!?/p>
住在洛陽的理學(xué)家邵雍走過?!按嚎绰宄腔?,秋玩天津月;夏披嵩嶺風(fēng),冬賞龍山雪?!?/p>
這些詩,成為天津橋時尚、雋永、風(fēng)雅、奇絕的裝飾,也把天津橋濡染成一座文化的橋。
可惜,金代,洛陽橋毀于大火,斷橋殘礎(chǔ),漸漸湮沒在河床之下。近代,吳佩孚在原橋址旁修橋一座,仍稱天津橋,接續(xù)起千年的風(fēng)雅。
隋唐宋元,天津橋,一座歷史的T型臺,記錄著多少隋唐風(fēng)月、宋元煙塵的歷史演出。
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天津橋悲情謝幕了,午橋悄然現(xiàn)身。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彼未骶┞尻柕臇|南有座午橋,也許它并不奇?zhèn)?,但與張繼夜泊的楓橋一樣,因了洛陽詩人陳與義的這首詞,千百年來傲然橫臥在中國古典詩詞的河流上。
旅人橋、天津橋、午橋,都在洛陽,統(tǒng)稱洛陽橋,但有趣的是,千里之外的福建泉州居然也有一座“洛陽橋”。
泉州洛陽橋,位于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原名“萬安橋”,何以取名洛陽橋呢?
隋末唐初,社會動蕩不安,大量中原人南遷閩南一帶,看到泉州的山川地勢很像故都洛陽,就以洛陽名之,于是,江為洛陽江,橋為洛陽橋,寄托了他們對故鄉(xiāng)洛陽的思念。
泉州洛陽橋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chǔ)的開端,被茅以升稱為“福建橋梁的狀元”。
橋南有為紀(jì)念北宋大書法家蔡襄建橋之功而建造的“蔡忠惠公祠”。祠中有兩塊大石碑,刻著蔡襄所撰的《萬安橋記》。碑文之精煉,書法之遒麗,刻功之生動,被后世稱為“三絕”。
泉州洛陽橋與北京盧溝橋,河北趙州橋,廣東廣濟(jì)橋,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奥尻柍甭暋?,以其“潮來直涌千尋雪,日落斜橫百丈虹”的壯觀奇景,被稱為泉州十景之一。
這座不在洛陽的洛陽橋,承載著炎黃子孫的聰明才智,承載著東方建筑的精湛藝術(shù),也承載著客家河洛郎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
旅人橋、天津橋、午橋、泉州洛陽橋,是橫在洛水和洛陽江上的一支支橫笛,流水樣的歲月是它吹奏的曲子,那些讓人慨嘆千古的連通著歷史、彰顯著文明、刻錄著苦難的塵煙往事,滄桑跌宕成一唱三嘆的旋律。
現(xiàn)在的洛陽有很多的橋,龍門橋、瀛洲橋、西苑橋、牡丹橋等,其實,自古以來,洛陽本身也是一座橋。定鼎洛陽,制禮作樂,連通著禮樂文化之橋的奠基;孝文帝遷都,連通著游牧文明與農(nóng)耕文明兩橋的合攏;河洛文化的濫觴輻射,建起一座儒、釋、道文化交融的立交橋;絲綢之路、玄奘之路,讓洛陽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東方橋頭堡。
橋是路的連接與延續(xù)。今天,洛陽仍是一座橋,一座連通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的橋,一座繼往開來走向世界的希望之橋。
掘地三尺讀洛陽
千人千面,城市也一樣,因了地域、歷史、文化、習(xí)俗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個性、內(nèi)涵、韻味與魅力。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币蛔鯓拥某鞘?,讓一代巨儒司馬光的感慨成為流傳千年的經(jīng)典?
洛陽一位學(xué)者說過一句很有見地的話:1000年的歷史看北京,3000年的歷史看西安,5000年的歷史看洛陽。
怎么去看?洛陽不是一座你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就淺嘗輒懂的城市,洛陽其實是兩座城——地上的洛陽和土里的洛陽。
何以言之?先說地上的洛陽。
水草豐美肥沃富庶的三川流域,“河山拱戴天成帝居”的定鼎之地,“四方入貢道里均”的“天下之中”,山環(huán)水繞八關(guān)拱衛(wèi)的戰(zhàn)略要地,風(fēng)云際會逐鹿中原的政治舞臺,朝代更迭戰(zhàn)亂頻仍的漩渦中心,使得洛陽地面幸存于難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等文化遺存寥若晨星,太多太多的文化瑰寶都在野心膨脹血雨腥風(fēng)天昏地暗的改朝換代中被天災(zāi)人禍無情的摧焚了,吞噬了。
好在,許多包含著著眾多原始信息的歷史文化遺存卻以另一種形式被拯救、保存下來。三川(黃河、洛河、伊河之謂也,秦時設(shè)三川郡)豐沛的水源母乳般滋養(yǎng)孕育了洛陽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滄桑邈邈陵谷之變中,伊洛河的泥沙又以悲天憫人繼絕開來的博大胸懷,掩埋留存了這些歷史的“尸骨”。查一下這些“尸骨”的“DNA”,就能解析一部中原半部中國的歷史。這就是土里的洛陽。
洛陽是一座古墓,地面上只是一堆高大巍峨的封土和一些殘存的或精美或拙樸的零星石刻,許多未知的價值連城的寶貝大都深埋在封土的深處。地上光鮮亮麗的建筑綠化只是洛陽現(xiàn)代文明的外殼,土里蒼顏斑駁的“斟鄩”、“西亳”、“洛邑”、“王城”、“成周”、“雒陽”才是這座城市賴以綿延傳承的“根”,才是飽含生命的“核”,才是營養(yǎng)豐富的“仁”,才是永生不滅的“魂”。
洛陽是一本書,被余秋雨稱之為“活了一千年的生命”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龍門石窟是它的封面,封底呢?和封面一樣是神都洛陽海納百川包容世界的經(jīng)典詮釋——中國最早的釋源祖庭白馬寺,中間卷帖浩繁燦若繁花的內(nèi)文呢?大多散佚了,藏身在河洛大地厚德載物的皇天厚土中。
所以,要想讀懂洛陽,讀懂4000余年的建城史,13個王朝、1530余年的建都史,你必須借助一樣洛陽發(fā)明的工具——洛陽鏟,掘地三尺,去尋找三皇五帝,尋找河圖洛書,尋找造字的倉頡,尋找制笛的伶?zhèn)?,尋找隱居的巢父許由,尋找餓死的伯夷叔齊……
千年帝都,代表的不只是太平盛世錦繡繁華,更多意味著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血腥。漫漫千年滾滾紅塵,風(fēng)口浪尖的洛陽幾次歷經(jīng)滅頂之災(zāi)。劉聰屠城殘忍暴虐,董卓搶掠喪心病狂,“八王”之亂肆意蹂躪,“闖王”焚燒一片焦土,倭寇“三光”令人發(fā)指……
然而,所有的占領(lǐng)者只能用武力暫時統(tǒng)治或摧毀這座城市,卻無法征服這座周公制禮作樂、孔子入周問禮的泱泱大都!命運多舛的洛陽一次次在慘不忍睹的廢墟上凜然不屈浴火重生,因為,源遠(yuǎn)流長根深蒂固生生不息的河洛文化依然活著!
當(dāng)年,馳騁大漠桀驁不馴的匈奴哪去了?攻城拔寨驍勇善戰(zhàn)的契丹哪去了?語言消亡了,習(xí)俗同化了,歷史淡漠了,文化式微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座城市,文化的消盡意味著永無復(fù)興的悲哀。耶路撒冷何以成為多種宗教的圣城?因為那里有那些民族無法割舍的歷史和血肉相承的文化。
作為舉世聞名的四大圣城之一,千年帝都洛陽悠遠(yuǎn)厚重、深邃獨特的文化底蘊(yùn)積淀在哪里?掘開伊洛河的泥沙吧,在夏都斟鄩的綠松石玉龍里,在商都西亳的宮城里,在東周王城的天子駕六里,在漢魏故城的永寧寺塔基里,在隋唐洛陽城明堂遺址里,在漢寢唐陵古冢遍布的邙山夕照里,在浪跡天涯的“河洛郎”千載不易的中原風(fēng)俗里,在古鎮(zhèn)小寨村婦野氓千年流傳的傳說典故里……
開在牡丹里的洛陽
洛陽山河形勝,宋人李格非云:“處天下之中,挾崤澠之阻,當(dāng)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也”;洛陽又物阜民豐,《戰(zhàn)國策》曰:“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故洛陽自古帝王都。
洛陽這個名字源于周平王時。為實現(xiàn)先王“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顧瞻有河,粵瞻伊洛、毋遠(yuǎn)天室”的宏愿,周召二公實地?fù)穸?,在“黃河之南、三凃之北、伊洛之陽”的地方營建城堡,并于公元前770年遷都于此,初名洛邑。但洛邑還不是最早的洛陽,由此上溯,可到商都西亳,夏都斟鄩。
牡丹最初只是一種普通的花卉,洛陽也不是它的原產(chǎn)地,但洛陽山水風(fēng)土的靈性和悠遠(yuǎn)厚重的文化卻成就了牡丹,是牡丹的福地。歐陽修詩云:“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猶為天下奇”。當(dāng)然,洛陽人對牡丹也是鐘愛有加,邵雍詩云:“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dāng)花。須是牡丹花盛發(fā),滿城方始樂無涯”。
牡丹與洛陽的千古情緣始于大唐。當(dāng)年,獨具慧眼的女皇把牡丹從秦嶺、大巴山移植到洛陽,她要讓牡丹為這個圣城開放;她又把洛陽定為神都,讓古老的洛陽為大唐、為新生的武周開放。于是,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之間,氣象萬千的煌煌武周,開成一片錦天繡地的燦爛。
從牡丹的雍容華貴中,讀得出女皇母儀天下的軒昂氣宇;從明堂的雄偉巍峨中,讀得出女皇經(jīng)天緯地的雄才大略;從盧舍那大佛典雅恬淡的微笑里,讀得出女皇心念蒼生的悲憫情懷與國泰民安的殷殷祈福。
牡丹植根于洛陽,洛陽植根于悠遠(yuǎn)厚重的中國文化,那么,牡丹繡口一開,該是半部唐宋史吧。
一個是千年帝都,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一個是花中之王,展現(xiàn)著儀態(tài)萬方的王者氣度,琴瑟和鳴會奏出怎樣的華彩樂章呢?
一年一度的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jié)便是二者珠聯(lián)璧合的結(jié)晶!始于1983年具有獨特豐厚人文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牡丹花會,已蔚然成為洛陽極富特色的民俗盛事。從此,這座歲月風(fēng)塵中滄桑的帝都,成為開在牡丹里的錦繡洛陽。
若待四月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四月的洛陽,牡丹花繁茂得游人樣摩肩接踵。游人呢?喧鬧中個個悠然愜意,花樣的光彩照人??芍^四月花開如云,洛陽人流似潮,潮漲人涌千疊山,一片太平盛世萬民同樂的升平景象。
千年帝都,既是洛陽的榮耀,又是洛陽的劫難,天下之中的歷史的舞臺上,多少驚心動魄的興衰存亡。
嗟夫,洛陽在其做為國都時怎樣的繁華??!宮闕金碧輝煌連云起,深宮佳麗如云笙歌飄,帝王將相達(dá)官貴人在此紙醉金迷,榮華不盡。東漢梁鴻《五噫歌》云:“陟彼北邙兮,噫!瞻顧帝京兮,噫!宮闕崔嵬兮,噫!民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
但它蒙塵罹難慘遭蹂躪的時候呢?殘垣斷壁,荒煙野草,屢成廢墟。“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自胡塵入漢關(guān),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fēng)看牡丹?!甭尻栐娙岁惻c義這首詩,道出了南遷宋人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蒼涼沉郁憂憤和對故鄉(xiāng)痛徹心扉的思念。
花開花落幾千載,滄海桑田洛陽城。如今,水逝云飛舊蹤難覓,只有東流的洛水仿佛在吟唱著洛陽才子劉禹錫那首千古絕唱:“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p>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這座中原大地黃河岸邊史詩般的古都!你是茫茫神州滄桑歷史的紀(jì)念碑嗎?你是中華民族血淚歷史的活化石嗎?
滄桑的歲月凝成洛陽詩人劉希夷的千古慨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芳草綠,春城無處不飛花。你瞧,在春深似海的芳菲四月,在牡丹妖嬈的邙山洛水,這國色天香的牡丹,正用她嫵媚的笑靨,綽約的風(fēng)姿,脈脈的溫情,款款綻放著她對明天、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呢!
(編輯 劉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