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專訪組
臨近清明,廣東的天又開始陰沉濕潤,帶給人們無限的惆悵與思念。在這陰雨綿綿的季節(jié)里,我們《紅廣角》專訪組一行帶著深深的思念和滿滿的敬意,來到生于南粵卻和陳潭秋、毛澤民一起長眠天山腳下的林基路烈士的家鄉(xiāng)——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尋訪他的足跡。
勞苦大眾的“林公子”
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奔波,我們終于來到臺山市都斛鎮(zhèn)大綱村。村口就是林基路紀念公園,金色的“林基路紀念公園”七個大字在黑色的石板上特別顯眼,提醒遠道而來的我們,這里就是林基路出生的村莊。紀念公園占地4畝多,2007年建成,內(nèi)設莊嚴肅穆的紀念碑和紀念亭,園內(nèi)芳草萋萋,不知名的野花這兒一簇,那兒一團。這里不僅是林基路烈士安息的好地方,也是是村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在村委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穿過幾條鄉(xiāng)村小徑,我們終于來到了林基路故居。林基路故居在一條逼仄的小巷里,藍色的磚瓦房,因為年久失修,看起來比較破舊,有些墻面上甚至長出了青苔。據(jù)工作人員介紹,林基路故居原本房屋較多,但土地改革時被沒收分給了當?shù)鼐用?,至今未收回,致使烈士故居無法修葺。推開故居的木門,迎面看到的就是一幅林基路烈士的遺像,遺像兩側(cè)分別張貼著鄧小平和陳云的題詞,另兩面墻則張貼著林家族系表及林基路父母、妻兒、兄弟照片。再往里走,還有一間房,陳列著一些發(fā)黃的照片及報紙等檔案,簡單再現(xiàn)了林基路的青少年時期及主要的革命活動。
和大多數(shù)臺山人一樣,林家也是華僑家庭。林基路的祖父林立文,中年到美國謀生,三個兒子中只有林基路的父親林德群留在家鄉(xiāng)。林德群曾參加康有為的戊戌維新運動,入讀法律學堂,畢業(yè)后在杭州、臺山等地從事律師工作,后移居香港,定居美國。林德群有5個兒女,長子林為棟,畢業(yè)于中山大學,曾任張發(fā)奎秘書,后來定居美國;次子林為梁,1916年出生,后來為了表示革命的決心,把革命作為終生的基本道路,而改名為林基路;幼子林為干,著名微波理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家家境殷實,家中有婢女、傭人,可是林基路經(jīng)常自己洗衣服,說要靠自己的雙手過日子。別人稱林基路為“林家公子”,小小年紀的他卻另辟蹊徑,解釋為“公眾之子”。他認為,如能做這樣的“公子”不僅不是恥辱,而是一種榮幸。據(jù)林基路夫人陳茵素回憶,他干脆把自己的筆名叫做公子,常用魯迅的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作為座右銘來鞭策自己,以公眾之子、孺子之牛作為衡量和要求自己的尺度。
林基路從小學習成績優(yōu)異,1928年入任遠中學讀書,與陳洪潮、黃克洲等是同學。這所學校的不少教師是進步人士,不僅向?qū)W生傳授文化知識,而且傳播革命思想。在任遠中學的三年里,林基路勤奮好學,特別愛看魯迅的作品和《共產(chǎn)黨宣言》、《向?qū)А?、《社會發(fā)展史》、《社會科學概論》等進步書刊,并聯(lián)系實際思考問題,逐步萌發(fā)了革命思想。他因品學兼優(yōu)而被選為校學生會主席,擔任校刊《駱駝》的主編,經(jīng)常針砭時弊,發(fā)表有獨特見解的政論文章。林基路不僅寫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口才出眾,曾在全校演講比賽會上獲得第一名,在全縣中學生演講比賽會上獲得第二名,這些才能為他以后宣傳革命、發(fā)動青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了紀念這位英勇的校友,任遠中學在校園里修建了一座林基路紀念亭。
1930年暑假,剛從日本回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史學家何干之在老家臺山舉辦臺山青年學術研究班,林基路欣然參加。研究班宣傳的馬列主義和革命文藝理論把具有革命抱負、思想早熟的林基路引入了一個新的天地,他開始嚴肅思考一些社會問題。他看到許多窮人沒有條件接受教育,便和一些進步的同學一起開辦民眾夜校,吸收工人、店員及其子女40多人來學習。林基路為夜校編寫的國文課淺顯易懂,他編寫的《中秋節(jié)》這樣寫道:富人賞月,甜瓜香果,美酒佳肴;窮人賞月,番薯芋頭,滿腹悲愁。林基路向?qū)W員們傳授知識,講階級壓迫和剝削,激發(fā)了學員的階級覺悟,教育了不少群眾。
1931年夏,林基路考入廣州中山大學高中部。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林基路憤于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政策,寫下了鏗鏘有力的《只有一戰(zhàn)》一文。有感于廣州政治氣氛壓抑,林基路于1932年轉(zhuǎn)到上海南方中學求學,進一步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33年初,他加入了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和中國反帝大同盟,積極參加革命活動。由于參加了搗毀污蔑學生抗日運動的《柴拉報》報館行動,林基路等遭叛徒告密被捕入獄。后經(jīng)地下黨以及父親、大哥的營救,三個月后才被釋放。
三個月的鐵窗生活并沒有消磨掉林基路的革命意志,反而進一步鍛煉了這個當時僅有17歲的少年。他在游覽吳淞口的一張照片后面,寫下了一首壯懷激烈的詩篇,充分表明了自己追求光明與進步的決心:我愿褪除一切的束縛與粉飾!我愿讓我的赤誠的心兒,像狂流著的吳淞江的流水般奔放向前!我要以吳淞江的長流,來蕩盡人間一切虛偽與丑惡!這首詩及照片現(xiàn)在還陳列在臺山林基路故居。林基路的父親怕他再出事,來信勸他放棄革命工作,他給父親回信說:“青年人誰無感情,庸碌者用于私而優(yōu)卓者用于公耳。兒雖不敏,目擊社會現(xiàn)實情形,能無動于衷乎?年來讀社會科學書,社會病原及改造之方,頗多理解,證以事實,益增信心。且兒生性剛強,意志堅定,素不因人成事,勇往直前,盡己所能盡,乃我職志。兒意以為此身能公諸社會,個人痛苦,非所敢計?!北砻髁艘^續(xù)戰(zhàn)斗的堅定立場。
林基路出獄后,趁暑假返回老家臺山。已是共青團員的林基路和陳洪潮發(fā)揮了在青年中的領導作用,把黃新波、梅景鈿、陳秋煥等臺城各中學進步學生組織起來,成立臺山劇社,排演抗日救亡的話劇。他動手編寫了有關抵制日貨、工廠斗爭、工人苦難生活的獨幕劇。他發(fā)動全家參加演劇工作,布幕原材料是他從家里取出來的,他還帶弟弟林為干上臺演出。演出一幕劇后,他就做一番演講,向群眾和學生宣傳先進思想和抗日道理。他組織的話劇演出很受歡迎,場場滿座,轟動了臺山。經(jīng)過幾個月的演出活動,林基路成了黃新波、梅景鈿一班人的知心朋友。臨近開學的時候,林基路鼓勵他們到氣氛活躍的上海求學、鬧革命,他們欣然同意了。林基路重回上海時,把黃新波、梅景鈿、陳秋煥、伍仲衡、陳兆屏、陳潤夫、李治平、黃克洲等一行人帶到上海從事革命工作。到上海后,林基路又介紹他們參加反帝大同盟,加入共青團,進行抗日救亡活動。
東京支部的林書記
1934年春,林基路因身份暴露,不能繼續(xù)在上海求學,被迫遠渡日本,到有“馬克思主義東方圖書館”之稱的東京尋求救國救民的道理。林基路在東京的革命活動在他故居的展覽里有所反映,通過臺山黨史研究室的詳細介紹和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共東京支部1935—1938》一書,我們對林基路籌建中共東京支部的歷史有了更詳細的了解,對廣東人尤其臺山人在中共東京支部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東京支部成立之前,遵照左聯(lián)黨團書記周揚囑咐,在東京恢復了左聯(lián)支盟,主要領導人是林煥平。林煥平是臺山人,也是一位作家。到東京以后,林基路很快加入了左聯(lián)支盟,并成為骨干。他按照自己的特長和興趣,與林煥平等創(chuàng)辦了《東流》、《留東新聞》、《雜文》等雜志,揭露國民黨的黑暗統(tǒng)治,宣傳愛國主義,響應國內(nèi)抗日救國,這幾份雜志曾得到魯迅、郭沫若、茅盾的支持;與官亦民、梁威林等發(fā)起組織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 “文化座談會”,吸收進步留學生參加;又與杜宣等組織“中華留日劇人協(xié)會”,開展新戲劇活動,演出《娜拉》、《復活》、《雷雨》等劇目。1935年夏,左聯(lián)支盟鑒于林煥平既是支盟書記,又是幾份雜志向日本政府內(nèi)務部登記的出名人,秘密工作和公開工作集于一身,容易引起日本當局的注意,決定及時調(diào)整干部,改為林煥平負責雜志的公開工作,林基路擔任支盟書記,專門負責秘密工作。
隨著革命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林基路深深感到需要一個統(tǒng)一的堅強的領導核心。當時東京沒有共產(chǎn)黨的統(tǒng)一組織,只是有些人與國內(nèi)黨組織有個別聯(lián)系,或與上海左聯(lián)有來往。林基路特地去探訪再度來到日本的原在中共上海文委宣傳部工作的共產(chǎn)黨員何干之,懇求他出來領導。可是,何干之在國內(nèi)曾遭通緝,逃到日本后不便出來活動,因而婉言推卻。不過,他答應了林基路的請求,幫他寫封介紹信給上海文委負責人周揚,以便匯報東京左聯(lián)工作和解決入黨問題。帶著這封介紹信,林基路于1935年7月回到上海,住在老同學陳洪潮那里。經(jīng)過多方聯(lián)系,林基路終于見到周揚,向周揚詳細地匯報了東京左聯(lián)的活動情況,提出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的要求,并且在東京建立黨的組織。周揚正考慮在東京留學生中建立一個核心組織,吸收具備共產(chǎn)黨員條件的人參加,將來由黨接收,故對林基路說:“現(xiàn)在黨組織遭到破壞,我和中央失去聯(lián)系,目前無法解決你的入黨問題。你可以在進步的留學生中建立領導核心,待我與中央恢復聯(lián)系后,再來接收你們的組織關系。”帶著周揚的指示,林基路即刻返回日本。當年9月,林基路邀約積極參加左聯(lián)活動的共產(chǎn)黨員官亦民和剛從上海赴日的陳洪潮等人,討論研究周揚的意見,一致決定按照共產(chǎn)黨的組織原則建立黨支部,當即推舉林基路為支部書記,陳洪潮為支部組織委員,官亦民為支部宣傳委員。
東京支部成立后,首先積極物色對象,發(fā)展黨員,將信仰馬克思主義,擁護共產(chǎn)黨,經(jīng)過斗爭考驗的忠實可靠的積極分子吸收入黨。東京支部先后發(fā)展黨員50人左右,陳健、梁威林、李云揚、伍乃茵、侯甸、黃克洲、梅景鈿等人就是在東京支部入黨的。這些黨員積極參與東京革命活動的領導工作,后來回國參加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經(jīng)過長期的嚴峻考驗,為黨的革命事業(yè)做了不少工作,有些人甚至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陳洪潮、梅景鈿、黃克洲都是臺山人,陳洪潮、黃克洲還是林基路在任遠中學的同學,梅景鈿是林基路帶到上海的,他們的入黨和林基路的影響密不可分。
林基路領導下的東京支部采取黨團形式,分別設立學生黨團、藝術黨團、社會科學黨團、婦女黨團等,從各個領域開拓陣地。左聯(lián)解散以后,東京支部對革命文化活動的領導作用日益突出。在文藝戰(zhàn)線方面,繼續(xù)出版左聯(lián)所創(chuàng)辦的雜志,還編輯出版文藝理論雜志《文藝科學》,倡導學習革命文藝理論。加強世界語方面的工作,在教授世界語的過程中,灌輸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革命理論的教育。發(fā)起成立留東婦女會,積極開展女留學生的革命活動。加強對“文化座談會”這一培養(yǎng)革命骨干的群眾組織的領導,使它從僅有基本成員二三十人的小型讀書會,發(fā)展成七八十人的革命群眾團體。通過“文化座談會”去聯(lián)系東京留學生其他群眾組織,聯(lián)合舉辦各種座談會、報告會,舉行魯迅先生追悼大會,并邀請郭沫若致悼詞。
東京支部除了通過革命團體團結(jié)、爭取留學生外,還領導大家與極少數(shù)國民黨反動分子在留學生中所進行的破壞活動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1937年2月14日,在國民黨政府留日學生監(jiān)督處的支持下,極少數(shù)留日國民黨員企圖召開“中華留日同學會”成立大會,吞并東京支部領導成立的中華留日學生聯(lián)合會。東京支部動員各革命團體的成員二百余人參加了大會,國民黨反動分子見勢不妙,動手打人,引起一場武斗。林基路挺身而出,躍上主席臺,宣布學聯(lián)會正式成立,進而率領二百余名愛國學生前往駐日大使館請愿,沖進駐日大使館院子里,坐成一個大圈,迫使大使接受進步學生提出的要求。這就是轟動東京的二·一四游行。
1937年,中日關系越來越緊張,日本警察對他們的監(jiān)視越來越嚴密,林基路、梁威林等第一批東京支部成員于4月撤回上海。當時周揚還在上海,立即接收了他們的組織關系。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東京支部成員陸續(xù)回國,中組部將其組織關系轉(zhuǎn)到廣州。1937年9月,林基路與周揚、何干之等人同赴延安。這年,林基路才21歲,卻以年輕人特有的熱情和干勁,成功地領導了東京支部的活動。直接領導他工作的周揚在《懷念立波》一文中,曾經(jīng)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備受迫害的“林縣長”
新疆是林基路從事革命活動的重地。新疆政府對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三烈士”的紀念、宣傳較多,烏魯木齊燕兒窩烈士陵園內(nèi)有林基路墓,庫車縣城有林基路街、林基路烈士紀念館、林基路小學?!叭沂俊睜奚?0周年時新疆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并請鄧小平、陳云、王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去年新疆又舉行了“三烈士”犧牲70周年紀念活動,林基路的三個兒女都受邀參加活動。相比之下,廣東對林基路的宣傳卻略顯單薄。我們專訪組雖然未到新疆,卻從臺山黨史研究室的介紹、書上、網(wǎng)絡上了解到不少林基路在新疆的活動。
1938年初,黨中央派林基路到新疆工作,他被任命為新疆學院教務長。新疆學院院長是兼任的,學校的工作實際上是林基路負責。新疆學院原來的學風很壞,學生整天逛大街、打麻將、看小說、打群架,無心向?qū)W,教育質(zhì)量低劣。針對這種情況,林基路決心以延安抗大為榜樣,提出“教用合一”的方針,聯(lián)系當時全民族團結(jié)抗日的斗爭實際,貫徹教學內(nèi)容與思想教育密切結(jié)合的原則。林基路大力整頓校風,學院大唱革命歌曲,《我們在太行山上》、《義勇軍進行曲》等抗戰(zhàn)歌聲充滿校園。林基路主持學院工作一段時間后,學院面貌煥然一新,學院成為一個培養(yǎng)革命和建設干部的基地,培養(yǎng)出一批進步有為的學生。林基路向全院師生作了《生活革命化》和《新工作作風》的演講,并據(jù)此撰寫成《六大政策的工作作風》一文,這篇文章在《新疆日報》發(fā)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新疆督辦盛世才也不得不表示贊賞,規(guī)定為新疆政府官員的必讀文件。盛世才原本打算將新疆學院辦成新疆的黃埔軍校,而林基路在青年中的影響很大,引起了盛世才的忌恨。盛世才借口學院印的一本書上沒有將他的照片放在前面而擺在末位,大發(fā)雷霆,給林基路記過處分。1939年1月,又將林基路調(diào)離新疆學院,轉(zhuǎn)任阿克蘇教育局長。臨別前,新疆學院的學生們?yōu)榱只放e行了盛大的歡送會,并贈給他一枚金質(zhì)紀念章。
林基路到阿克蘇不久,1939年夏又被調(diào)到庫車縣任縣長。他乘長途汽車到庫車車站下了車,自己肩扛行李步行到縣政府上任,此舉給庫車人民留下一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林基路到任后,沒有坐當“縣太爺”,而是帶著一名維吾爾語翻譯城里鄉(xiāng)下到處轉(zhuǎn),了解到許多真實情況。一個月以后,他開始著手改革弊政。釋放了一批被關押的無辜群眾,懲辦了欺壓百姓的警察,精簡機構(gòu),提拔了一批正直可靠有能力的各族職員。他關心人民疾苦,廢除“包稅制”,減輕農(nóng)民負擔,又獎勵開荒,發(fā)展經(jīng)濟。他想方設法為各族人民辦實事,發(fā)動群眾修大壩,這座大壩被庫車人民命名為“林基路壩”,直至今日仍發(fā)揮著作用。他重視發(fā)展庫車的教育事業(yè),在每個區(qū)、鄉(xiāng)都建起了一兩所學校。到他離開庫車時,全縣學校已由2所增至35所。他在庫車結(jié)識了許多維吾爾族朋友,一有空就向他們學習維吾爾語。他兒子降生時,恰逢庫爾班節(jié),他便給孩子取了一個具有新疆民族色彩的名字——“庫爾班阿洪”。在庫車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下雨天,一位老婆婆去河里提水,水桶被沖走了,拍著手喊叫,無可奈何。這時恰巧林基路來到,他立即替她下河撈了上來,并把桶裝滿水送上堤岸。這個故事在群眾中傳頌了許久,說明他在庫車兩年多,深受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林基路作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在庫車的巨大影響,又引起了盛世才的恐懼。1941年,林基路被調(diào)回迪化(今烏魯木齊)。庫車人民聞之,戀戀不舍,聯(lián)名上書,要挽留林縣長。此時,黨組織鑒于盛世才與蔣介石相勾結(jié),破壞統(tǒng)一戰(zhàn)線,就作出決定,從輿論上對他進行批判和揭露。林基路根據(jù)我黨駐新疆代表陳潭秋指示,連續(xù)在《新疆日報》上發(fā)表《論三國關羽》等以古喻今的文章,警告盛世才破壞統(tǒng)一戰(zhàn)線絕無好下場。文章發(fā)表后引起了轟動,盛世才則更加嫉恨林基路,1942年1月借故調(diào)他任烏什縣長,半年后又調(diào)回迪化。
1942年9月,盛世才投蔣反共,將我黨在新疆的全部人員集中軟禁。在中層干部集中的三角地軟禁地,林基路領導成立了黨支部,林基路任支部書記。在形勢仍不太明朗的情況下,他領導的支部識破了盛世才“集中起來便于保護”的花言巧語,寫抗議書、開展絕食斗爭,一概不承認盛世才強加的任何罪名,和敵人堅決斗爭。1943年2月7日,林基路由軟禁地被捕入獄。在獄中,面對敵人的酷刑審訊,他堅貞不屈,大義凜然。他用煙灰香煙紙等材料寫下了《囚徒歌》,鼓舞難友:“囚徒,新的囚徒,堅定信念,貞守立場!擲我們的頭顱,奠筑自由的金字塔,灑我們的鮮血,染成紅旗,萬載飄揚!”他還以夫人陳茵素和其他被囚禁女同志的心情寫成《思夫曲》。他的《囚徒歌》和《思夫曲》,由陳谷音譜曲,在獄中暗暗傳唱,極大鼓舞了同志們與敵人斗爭到底的決心。
面對林基路等共產(chǎn)黨員的不屈不撓,盛世才無計可施,決定殺害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9月27日,“三烈士”被秘密殺害。據(jù)說,刑前林基路慷慨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敵人惱羞成怒,竟用黃裱紙浸上酒,將他的嘴巴和鼻子糊上,使他窒息。林基路犧牲時,年僅27歲。
萬里追夫的陳茵素
縱覽林基路的一生,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是幸福的,因為他有一位相濡以沫的革命伴侶,即他的夫人陳茵素。陳茵素老人已經(jīng)過世,他們的三個兒女都在外地,我們在江門和臺山黨史研究室的幫助下,采訪到了林基路的侄子林充(又名林詒鈞),獲得意外的收獲。林充是林基路長兄林為棟的兒子,雖然沒見過林基路,卻和嬸嬸陳茵素接觸頗多,聽嬸嬸講過一些他們的故事。在臺山一個普通的居民小區(qū)里,我們見到了陳充老人,老人已經(jīng)將近80歲,從茶葉公司退休多年,精神矍鑠,談鋒甚健。
林充的母親和陳茵素都是臺山斗山鎮(zhèn)人,并且是堂姐妹,關系很好。林充母親結(jié)婚的時候,陳茵素正放暑假,做伴娘來到林基路家,認識了林基路,但那時還沒有什么交往。兩人交往增多是在1933年暑假。當時,林基路回臺山組織學生演劇宣傳抗日,陳茵素也從廣州協(xié)和師范放假回到臺城,在林基路的發(fā)動下參加了演劇宣傳活動。演劇結(jié)束后,林基路送陳茵素回家,兩顆心慢慢靠近?;販院?,林基路就一直跟陳茵素通信,向陳茵素宣傳革命道理,講了許多革命人物如何同封建家庭決裂,走上革命道路的感人事跡。林基路到了日本,多次寄馬列主義書籍和傳單給陳茵素,引導陳茵素參加革命。陳茵素把這些傳單帶到她讀書的教會學校,同學們爭相傳閱,激起了不少波瀾。陳茵素曾在一份回憶資料中深情地說,林基路是她沖破封建家庭羈絆、投奔革命隊伍的啟蒙人。
1935年2月,陳茵素追尋著林基路的腳步,同梅景鈿等一起東渡日本。林基路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遭到父親的反對,父親來信以斷絕經(jīng)濟接濟為威脅,一定要他學法律、考學位,否則不再提供經(jīng)濟支援。林基路不為所動,陳茵素堅定地支持他從事革命活動,豪爽地說:沒問題,我包你生活。陳茵素家里是華僑,爸爸媽媽都在美國,比較有錢。陳茵素說到做到,將金銀首飾賣掉支持林基路,林基路非常感動,兩人在東京結(jié)婚。陳茵素不僅支持林基路革命,自己也保管資料和文件,做點交通聯(lián)絡工作。林基路組織二·一四游行時,陳茵素就從大會趕回家藏好文件,應付日本便衣警察的搜查。陳茵素雖然已經(jīng)為黨做了一些工作,在東京時卻還不是黨員,到延安以后才入黨。林基路在東京支部發(fā)展了那么多的黨員,卻未吸收自己的夫人入黨,這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林基路原則性很強。
1937年,陳茵素從東京回到上海,因為臨近產(chǎn)期,不方便去延安,便回臺山生產(chǎn)。9月,生下第一個女兒令婉。女兒剛滿月,陳茵素便對公公說:“我匆匆忙忙回來,現(xiàn)在想到廣州跟一些朋友交待一下?!惫滤x家參加革命,便讓她抱著孩子去廣州,陳茵素答應了。陳茵素帶著孩子來到廣州,找到曾在東京支部活動的一些戰(zhàn)友,決定在抗戰(zhàn)熱火朝天的時候,去延安戰(zhàn)斗。于是在廣州將女兒交給正在廣雅中學教書的大哥林為棟,并幫孩子雇請了一個奶媽,請大哥將孩子和奶媽一起送回臺山?;氐脚_城那天,剛好日本飛機轟炸臺城,通濟橋被炸了兩個大窟窿,到處都是濃煙。奶媽被嚇破了膽,將令婉交給林基路父親后離開。以后,林基路兩個姐姐、嫂嫂輪番擔負起照顧令婉的重任。令婉就這樣在臺山,和林充兄弟一起玩耍長大。革命勝利后的1950年,陳茵素回臺山接女兒,全家人直到這時才知道林基路已經(jīng)犧牲。陳茵素這次回臺山,還跟侄兒林充兄弟講述叔叔的革命事跡,要他們走叔叔的路。林充聽從嬸嬸的話,不久即參軍報國。令婉后考入北京地質(zhì)學院,分配到福建工作,目前從地礦局退休,定居福州。
陳茵素到延安后,進入魯迅藝術學院學習,為以后從事文藝工作奠定了基礎。1938年,陳茵素被派到新疆工作,先在迪化,后隨林基路到庫車,在一所學校教書。1940年在庫車生下兒子林海洪,海洪后為空軍大校,現(xiàn)居北京。1942年,陳茵素同林基路一起被軟禁,林基路經(jīng)常提醒她要看清盛世才的反動本性,準備坐硬牢,準備單獨作戰(zhàn),準備做最后的斗爭。那時林基路經(jīng)常自己帶著兒子海洪,又設法給貧血的陳茵素買來葡萄酒代藥喝,希望陳茵素健康起來,準備對付隨時可能來臨的殘酷斗爭。對于林基路被捕、他們永久離別的那個晚上,陳茵素曾有過詳細回憶:一九四三年,大概是二月間的一個寒冷的漆黑的夜,朔風怒號。我們已經(jīng)躺在床上,基路摟著孩子講故事,哄孩子入睡。忽然,窗外有沙沙的腳步聲?;吠仆莆倚÷曊f:“窗外有狗,我們可能被包圍了。”即下床摸著筆記本和文件,塞進火爐,復又躺下。門外果然在喊:“起來,快起來,盛督辦請你們談話!”點頭一個名字就是林基路。基路很快起身,我也隨著準備起來,他示意我躺下,不要驚動孩子。他打開衣箱取出老羊皮大衣穿上,又把我和孩子穿的大衣斗蓬理好。然后到床邊握著我的手,平靜地說:“我們走后,你們或許也要離開,你和孩子的衣服都在這里?!苯又终f:“我此一去也許不能再回來了。今后不論在什么場合,都不能忘記自己是共產(chǎn)黨員。遇到問題,一個共產(chǎn)黨員應該怎樣做,你就怎樣做?!庇诛柡星榈卣f:“挺起胸膛,不要哭,更不能氣餒,我們都是共產(chǎn)黨員喲!”這時門外在催了:“快出來,走啦!”他又摸著孩子的頭,低聲說:“這是革命的后代,要設法將他撫養(yǎng)成人。”吻吻孩子的臉,就昂然地走出門去了。
林基路等男同志被捕入獄后,盛世才又將陳茵素等八路軍留疆婦孺和老弱病殘人員集中關在西河壩獄中。此后經(jīng)過再三交涉和斗爭,女牢獲準向男牢送些食物,藉以取得初步聯(lián)系。收到東西的同志都有回條,就是陳潭秋、毛澤民和林基路三位同志沒有回條。這時,陳茵素在監(jiān)獄里生下了他們的第三個孩子——林霉,幾個在監(jiān)獄出生的孩子都不起吉祥的名字,就是倒霉的“霉”,后改為“枚”,現(xiàn)居天津,氣象局退休干部。剛剛分娩的陳茵素對林基路更加思念,給他送過幾次東西,都不見回條,她悲痛地預感到他也許已經(jīng)被殺害了。1944年五六月間,女牢與男牢的同志接上消息,隨后就有條子來,說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三位同志壯烈犧牲了。噩耗傳來,陳茵素陷入無限的悲哀之中。1946年,在各方面壓力下,新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張治中將中共在押人員釋放出來,并派一個少將將這些人一路護送到延安。在延安,陳茵素和陳潭秋夫人王韻雪、毛澤民夫人朱旦華一起受到毛澤東的親切接見。由于在獄中結(jié)下了深厚的感情,解放后陳茵素隨方志純、朱旦華夫婦南下江西,在江西藝術學院當黨委書記,后任江西省文聯(lián)主席。
盡管生死相隔60多年,但陳茵素對林基路的思念并未曾絲毫減弱。2007年林基路紀念公園落成典禮時,年屆90的陳茵素坐著輪椅來參加,并深情吟唱林基路所作的《囚徒歌》與《思夫曲》,寄托他對丈夫無盡的思念?!罢煞虬?!你不要焦愁,你堅持節(jié)操,一旦光明到來,你就回來擁抱!擁抱!”當我們漫步在林基路紀念公園時,耳邊分明回蕩著他們的愛情絕唱……
(執(zhí)筆:張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