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偉
(衡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外科 湖南衡陽 421001)
散淤紫龍膏治療跟骨粉碎性骨折臨床觀察
袁志偉
(衡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外科 湖南衡陽 421001)
跟骨骨折;散瘀紫龍膏;中醫(yī)療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筆者采用散瘀紫龍膏對我院骨外科6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病人治療,觀察其治療效果,發(fā)現(xiàn)散瘀紫龍膏對跟骨粉碎性骨折有很好的療效作用,現(xiàn)將病例資料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病例
從我院骨外科住院部選60例患者,將所選的患者采用隨機分組,共分為兩組,實驗組30例,男性18例,12例,年齡20-60歲,對照組30例,平均(43.1±11.5)歲;受傷后至醫(yī)院的就診時間為0.5-24小時,平均(5.4±1.1)小時;對照組選30例病人,男性病人20例,女性病人10例;年齡大約在21~54歲,平均年齡約(45.3±12.2)歲;病人受傷后到門診就診時間約為2~24小時;將2組的數(shù)據(jù)依次從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及不同病情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明顯可比性。
1.2 選擇標準
①病例均符合由外傷性引起的跟骨骨折的診斷標準;②跟骨骨折為粉碎性骨折且為剛受傷的病人;③手術治療效果不佳而需要行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或者石膏托外固定者;④年齡大約在20-60歲;⑤同意該種治療方法、接受實驗觀察并同意行血液生化檢查者。
1.3 排除標準.
①病例不是跟骨骨折的病例;②年齡<18歲或年齡>60歲者;③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跟骨骨折;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⑤拒絕參加本試驗者或不能接受該種治療方法;⑥對本實驗觀察用藥有過敏反應或有不良反應者;⑦有原發(fā)性基礎病的病人
1.4 治療方法
2組均首先先予以手法復位和石膏托外固定,復位后拍片示骨折對位對線良好后,再次進行分組,實驗觀察組用散瘀紫龍膏治療,對照組作空白對照。
觀察組散瘀紫龍膏處方:紫草15g地龍9g側(cè)柏葉10g生大黃15g梔子10g紅花10g赤芍10g黃柏10g。制法:將中藥研磨成粉劑后,用凡士林(按1:1)加入該方劑中,再加入0.1L生油,調(diào)制成糊狀。用法:用時加入適量溫開水調(diào)制外敷于患者跟骨骨折部位,每日1次。
對照組只行手法復位,石膏托外固定,無需散瘀紫龍膏外敷。
2組均選用每2周作為1個時間段,共分為3個時間階段。
1.5 觀察指標
1.5.1 骨痂x線評分2組均于用藥后第1.3、6周拍3次x光線側(cè)軸位片。x線攝片骨痂評價標準(2):骨折斷端邊緣趨向骨膜輕度反應,無骨痂可見為I級;斷端邊緣模糊,骨膜反應淺淡,骨痂少量,密度較淡,邊緣不整齊為II級;斷端邊緣仍可見,但接近消失,骨膜反應較深,骨痂量增多,但尚未填滿缺損,密度增深,邊緣較清為III級;斷端邊緣完全消失,骨膜反應密度近似骨影,骨痂填滿缺損,與骨皮質(zhì)密度相同并相互連接為Ⅳ級。分別記為0、1.2.3分,并計算積分[1]。
1.5.2 血清堿性磷酸酶、血鈣含量2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周、治療6周后采血檢測血清堿性磷酸酶(ALP)、血鈣,由我院檢驗科的檢驗師完成。
1.6 療效標準
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試行)》(1)關于骨折愈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骨折臨床愈合時問縮短≥1/3,癥狀消失;有效:骨折臨床愈合時間縮短≥1/5,<1/3,癥狀好轉(zhuǎn);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獲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用sPssl8.O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有關數(shù)量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使用sPssl8.O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比較通過t檢驗得到結(jié)果,當實驗數(shù)據(jù)不滿足正態(tài)分布時,可以運用非參數(shù)檢驗,等級資料運用秩和檢驗。
2.12 組骨痂x線評分比較
治療后2組不同時間點骨痂x線評分均升高,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o.01);組間比較,觀察組的骨痂x線評分相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骨折患者不同時點骨痂x線評分比較(s分)
通過運用這種方法治療后2組中的血清ALP、血鈣含量都出現(xiàn)了明顯的升高,與該組治療前相對比,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組間比較,實驗組升高的幅度相對對照組更大些,這種差異在統(tǒng)計學是有意義的(P<0.05)。見表2。
表2 2組骨折病人在治療前與治療后血清ALP、血鈣含量比較(±s)
表2 2組骨折病人在治療前與治療后血清ALP、血鈣含量比較(±s)
注:與實驗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進行比較,▲P<0.05
分組時間段病人例數(shù)血清ALP(U/L)血鈣(mmol/L)實驗組治療前3075.5±11.12.83±0.29治療后3090.1±10.9★▲2.97±0.32★▲對照組治療前3075.3±8.52.72±0.35治療后3086.2±10.1*2.65±0.41*
2.32 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的治療成功率為97.1%,與對照組進行比較,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1)。見表3.
表3 2組骨折病人治療效果比較例(%)
中醫(yī)藥治療骨折療效明確,它可以促進改善血液循環(huán),加速血腫的吸收和機化[2]。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病人早期會有大量的出血,早期治療以止血為主,中期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后期以補肝腎、強筋骨為主,散瘀紫龍膏中紫草有涼血、活血化瘀、解毒透疹的作用、地龍有清熱平肝、熄風止痙、利尿、通絡除痹的作用,紅花有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的作用,生大黃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的作用,各種藥合用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三期均可用。
總而言之,散瘀紫龍膏治療跟骨粉碎性骨折療效顯著,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骨痂生長、提高血清ALP、血鈣的含量,但對其它諸如微量元素的作用尚不十分明確。
[1]黃仲玉.自擬愈折湯促進骨折愈合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1,18(6).
[2]尹朝獻,劉安平,曹日隆.中藥促進骨折愈合機制的實驗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7,19(6):640一642.
R687.3
A
1009-6019(2014)07-0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