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洛爾卡`迪科西亞攝影作品展1975-2012(PHILIP-LORCA DICORCIA PHOTOGRAPHS 1975-2012)
2014年2月14日至6月1日
赫普沃斯畫廊,英國韋克菲爾德市(The Hepworth Wakefield)
美國攝影家菲利普-洛爾卡迪科西亞,生于1951年,現(xiàn)在工作和生活在紐約,并執(zhí)教于耶魯大學(xué),是現(xiàn)今活躍在創(chuàng)作一線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攝影師之一。本次展覽的作品橫跨了他迄今40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從中可一覽迪科西亞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的演變。展覽共展出六個主題的百余張照片。
展覽中既有他早期的作品,如《人生如故事書》(A Storybook Life,1975~1999),也有他現(xiàn)今正在創(chuàng)作的作品《伊甸園以東》(East of Eden,2008~)。這些照片無不彰顯迪科西亞在紀實與虛構(gòu)之間游走的強烈的個人風(fēng)格。他通常在真實的場景下拍攝,選取的人物也是真實的,而不是模特或演員,然而他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如用光以及人物姿態(tài)等等卻是提前精心計劃好的。六個主題中,《男妓》(Hustlers,1990~1992)中的每張照片中都標示了人物的姓名、年齡、家鄉(xiāng)以及作者為了拍攝而支付的費用;《街頭作品》(streetwork,1993~1999)展示了作者街頭未經(jīng)預(yù)料拍攝到的人群;《頭像》(Heads,2000~2001)則與前一主題一脈相承,是作者在紐約時報廣場定格的行走中的一個個人物:《幸運13》(Lucky 13,2004)講述的是鋼管舞者的故事;《伊甸園以東》是在美國2008年經(jīng)濟大蕭條后拍攝的人物和場景,反應(yīng)了“美國夢隕”后的失樂園的狀態(tài);《人生如故事書》則是其私人化的影像記錄。
本期雜志《當代攝影家影廊》專欄中將有專文介紹迪科西亞藝術(shù)旅程,為大家呈現(xiàn)他的代表作品,歡迎朋友們閱覽。
索契故事(Beyond Sochi)
2014年2月6日至3月6日
波別達畫廊(POBEDA gallery),俄羅斯,莫斯科
照片上的這個體育館,乍一看還以為是建設(shè)中的鳥巢。沒錯,2008年北京奧運時,類似的照片我們確實見過不少。索契冬奧會與北京奧運會很有些相似之處,他們都承載了一個民族復(fù)興的期望。眼下索契冬奧會剛剛閉幕,有關(guān)索契的話題不絕于耳。這不,馬格南、《國家地理》都來湊熱鬧了。馬格南攝影師托馬斯德沃夏克(Thomas Dworzak)居住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距索契近如咫尺。他在高加索地區(qū)拍了20年的照片,近兩年,他還經(jīng)常到北高加索地區(qū)、索契、阿布哈茲去轉(zhuǎn)一轉(zhuǎn)。他接到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拍攝任務(wù),試圖對這一地區(qū)進行一個宏大敘事般的描述:即將到來的冬奧會、被遺忘的切爾克斯人、哥薩克的復(fù)興、普京、奧運建設(shè)、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地區(qū)的伊斯蘭叛亂、被占領(lǐng)的阿布哈茲等等都被涵蓋到這個專題的主題里面。這些照片多半像是作者旅行中的日記或速寫簿,既有宏大的主題,又有個人細微的感觸。我們在去年的《展訊》欄目中還介紹過一個類似的專題《索契計劃》,與這次介紹的《索契故事》形似神不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把兩個專題拿來比較著看一下。
男人(MEN)
2014年1月18日至3月15日
喬安娜布里德攝影藝術(shù)館,德國,柏林
美國靈魂樂教父詹姆斯布朗曾唱道,“這是一個男人的世界。男人發(fā)明了汽車、火車和輪船。男人還發(fā)明了攝影,他們使用光線和化學(xué)物質(zhì)創(chuàng)作出人造影像。男人頂天立地,堅韌不拔。”
不知從何時起,男人開始敢于在照相機面前放棄他們的傳統(tǒng)角色——他們可以展露受傷、脆弱和天真純樸的一面,就像攝影師布雷吉克雷伯(Brigit Kleber)拍攝的已故同伴索萊特(Saul Leiter)那樣,照片沒有描述一個典型的男性,沒有狂妄自大和英雄氣概,取而代之的是灰色的、脆弱的男孩形象。他沒有凝視鏡頭,而是選擇了用手托住下巴輕輕地瞥向別處。這張照片有可能是最真實的照片,索萊特本人就是這個樣子,他也是美國彩色攝影大師之一。
男人與神話、英雄與現(xiàn)實,這些都是在本次展覽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主題。展覽收入了19個攝影師的作品,包括西比勒·伯格曼(Sibylle Bergemann)、托馬斯霍普克(Thomas Hopker)等等,展現(xiàn)了一副副強勢性別面具后真實的面孔。該展覽是2013年上半年展出的的《女人》Frauen的姊妹篇,繼《女人》之后進一步探討了在20世紀和21世紀的攝影中的性別與角色問題。
雙重生活(DOPPELLEBEN)
2014年1月17日至3月15日
奧斯特里克特畫廊(OstLlcht),奧地利,維也納
抽著雪茄的切格瓦拉,斗牛場里的畢加索,工作室里的阿爾伯托賈科梅蒂——馬格南攝影師何奈布里(Rene Burri)用他的照片和報道勾勒出了20世紀影像的歷史。值得一提的是,布里是彩色攝影的倡導(dǎo)和領(lǐng)導(dǎo)者,50年的職業(yè)生涯讓布里積攢了一大批彩色攝影作品,這些作品對“新彩色攝影”有著巨大貢獻。
本次展覽展出了這位瑞士攝影家的一批不為人知的作品。與他的黑白攝影作品不同,布里從不試圖在彩色攝影作品中亮出鮮明的觀點,單單依靠照片中色彩與線條的相互作用通常就能夠催生出發(fā)人深思的、神秘的觀點或視角。此外,他還敢于大膽地突出細節(jié)。然而,在他幾十年的職業(yè)作品中,這些彩色照片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興趣,色彩總能非常微妙地與社會、政治和歷史訊息產(chǎn)生共振,且總是在你看第二眼時才逐漸清晰起來。
展覽中當然也少不了那些著名的黑白照片。從這些攝影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布里如何接近主題和被拍攝者。這個展覽也是獻給何奈布里80歲的生日禮物,展覽的名稱也點出了一個著名攝影師的兩條生活主線,抑或是布里的自我描述,“作為一個攝影師,我過著兩種生活,一種是黑白的,一種是彩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