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閉上眼睛者看不到未來”——這是永遠保鮮的普世格言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2月27日下午經(jīng)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shè)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對國人來說,這并不是兩個陌生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入南京市,開始了長達40天、造成30萬人死難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9月3日被確定為抗戰(zhàn)勝利紀念日。這是最屈辱的歷史,也是最輝煌的勝利。但此前每到這兩個日子,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城市,如南京、沈陽等地會拉響警報,并舉行一些活動,“規(guī)模和影響有限”。此次消息一經(jīng)傳出,網(wǎng)上頓時沸騰,“公祭日就是國恥日,必須牢記”,“早就該設(shè)了”……
事實上,早在2005年的全國兩會,時任江蘇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趙龍就提出把每年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2012年全國兩會,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院長鄒建平第三次遞交議案: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祭日舉行國家公祭。從2005年至今,已經(jīng)過了整整9年?!暗啾扔凇畤夜廊盏臍v史意義,這樣的期待和守候,不算漫長!”趙龍說,話語中難掩喜悅。
“設(shè)立國家公祭日,表明國家對這段歷史的重視,既是對死難者的尊重,也是對世人的警示。多年來,我一直堅持與否定歷史的日本右翼勢力做斗爭,為維護歷史公正而努力。盡管我現(xiàn)在年齡大了,但只要身體允許,我依然會堅持下去!”85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如此說。
媒體評點: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只有尊重自己的歷史,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只有直面曾經(jīng)的傷痛或罪惡,才能避免新的傷痛或罪惡再次發(fā)生。為歷史立法,為亡靈致祭,也是在為世界開太平??箲?zhàn)勝利紀念日和國家公祭日,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華民族苦難史中留下的歷史警示,中華民族抗爭史中蘊含的國際正義,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在世界歷史記憶中彰顯其應(yīng)有的價值。(《北京青年報》)
話題拓展:以史為鑒;勿忘國恥;直面歷史;拒絕遺忘;反思與警醒……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大眾網(wǎng)、《北京青年報》《新京報》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