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
在經歷了30年不計成本的GDP趕超之后,因為霧霾毒米、收入差距等原因,國人痛切地意識到只追求GDP的片面增長,只是提出人均GDP全球第一,會讓人反思背后付出的代價。
世界銀行預測,中國經濟規(guī)模將在2014年超越美國成世界第一。中國國內沒有興高采烈,反而引發(fā)反思狂潮。
中國近兩年喜訊不斷,獨占世界第一或者世界第二。2009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全球第二;2012年,我國貿易總額為38667億美元,小幅超過美國的38628.59億美元,成為世界貿易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2013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4.16萬億美元,其中出口額2.21萬億美元,進口額1.95萬億美元。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初步統(tǒng)計數據,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在經歷了30年不計成本的GDP趕超之后,因為霧霾毒米、收入差距、文化喪失等原因,國人痛切地意識到只追求GDP的片面增長,只是提出人均GDP全球第一,只會讓入反思背后付出的代價。
中國的環(huán)境污染等成本未計入以生產法計算的GD P之內,推倒的文物建筑損失了財富增加了GDP。據《中國環(huán)境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8(公眾版)》,2008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退化成本達到12745.7億元,占當年GDP的3.9%;環(huán)境治理成本達到5043.1億元,占當年GDP的1.54%。這是自2006年第一次公布2004年“綠色GDP”結果之后,第二次公布相關結果。和2004年相比,環(huán)境退化成本增長了74.8%,虛擬治理成本增長了75.4%。
此次以購買力平價進行統(tǒng)計,世界銀行在名為《2011國際比較項目發(fā)布匯總結果比較世界各經濟體真實規(guī)?!分谐姓J,購買力平價是統(tǒng)計學上的估計,像所有的統(tǒng)計數據一樣,都會受到抽樣誤差、測量誤差和分級誤差的影響。由于用于收集數據和計算購買力平價過程的復雜性,不可能直接估計出其誤差幅度。用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世界GDP總量達到90.647萬億美元,而用匯率法計算為70.294萬億美元。
用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中等收入經濟體在全球GDP總量中的占比為48%,而用匯率法計算為32%。購買力平價大幅提高了中等收入國家的GDP地位,全球六個最大的中等收入經濟體為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印尼和墨西哥,占世界GDP的32.3%,而六個高收入經濟體為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和意大利,占世界GDP的32.9%。
購買力平價反映物質更直觀,以巨無霸漢堡指數為例,2008年3月,用12.5元就可以在中國的麥當勞里買到一個巨無霸漢堡包,約合1.78美元。而在美國的麥當勞,要買一個相同的巨無霸漢堡包要4美元左右。所以,就這一食品而言,人民幣被低估2.22美元左右,也即56%左右。這一數據顯然是荒謬的,照此邏輯,越是經濟接近崩潰的時候紙幣越有購買力。數字游戲不能改變經濟落后的事實。
把這一連串數據與另一些數據作對比:
英國著名經濟史和經濟統(tǒng)計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研究顯示,1700年到1820年,中國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比例也從22.3%增長到32.9%。與此同時,中國人口從占世界總量的22,9%增長到36.6%?!洞髧呐d衰》引用經濟史學者貝羅克的統(tǒng)計,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寶座直到1890年才被美國搶去。
那個GDP第一的時代是中國不堪回首的時代,沒有一個國人愿意把當下時代與清代相提并論。中國基本占據了農業(yè)時代的經濟強國位置,19世紀的GDP世界第一顯示了農業(yè)經濟最后的一縷光芒。為了維持農業(yè)經濟體制的內在均衡,保護腐敗滯后群體的利益、權威,清王朝扼殺了沿海的出口業(yè),試圖以朝貢體制統(tǒng)領各國,結果無需多說,中國喪失了約12%的國土,王朝被現(xiàn)代工商業(yè)國家以戰(zhàn)爭與鴉片的可悲形式攻占。不可忽視的是,元朝,西方人均GDP一直超越中國,在番薯等作物引入后,西方與中國同樣進入了人口爆炸時期。
用GDP忽悠人的時代基本已經過去,在獲得溫飽之后,他們需要的是長期均衡的發(fā)展,是青山綠水,是人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