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貞?高永杰
【摘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的危險因素, 為DR的防治提供依據(jù)。方法 同期搜集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資料, 其中伴有DR者87例和不伴有DR的患者(NDR)105例, 分析兩組患者之間可能誘發(fā)或加重DR的相關因素如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壓、血脂、糖基化血紅蛋白、尿白蛋白、總膽固醇等因素與糖尿病DR的相關性。結果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 糖尿病患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紅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升高與DR的發(fā)生呈正相關, 血脂、總膽固醇與DR的發(fā)病無顯著相關性。結論 糖尿病DR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患者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紅蛋白、血壓、尿白蛋白有關, 控制上述相關危險因素, 有助于防止DR的發(fā)生發(fā)展。
【關鍵詞】 2型糖尿?。惶悄虿∫暰W膜病變;危險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脂紊亂、高胰島素血癥、心血管疾病、肥胖和脂代謝紊亂等并發(fā)癥[1], 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常見且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 可導致患者失明[2]。作者對伴有DR和不伴有視網膜病變的糖尿?。∟DR)患者的體檢指標進行對比,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 符合2002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按是否合并DR分為兩組, 實驗組(DR)87例, 其中男48例, 女39例, 年齡35~76歲, 病程1~28年, 對照組(NDR)105例, 其中男51例, 女54例, 年齡在32~75歲, 病程1個月~10年。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直接檢眼鏡檢查、眼壓檢查、眼科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眼底照相和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 早晨未起床時均進行血壓監(jiān)測, 體重指數(shù)(BMI), 實驗室檢查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 測定各種生化指標。
1. 3 檢測指標 檢測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糖化血紅蛋白(GHbA1c)等。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 計量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用t檢驗, DR與各種影響因素間相關性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體檢指標比較 見表1。
2. 2 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對表1中檢測指標逐步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結果發(fā)現(xiàn)病程、LDL、BUN、Scr、GHbA1c是糖尿病患者發(fā)生DR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 糖尿病病程時間長, 合并高血壓, GHbA1c、BUN、Scr升高是DR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增高可加重視網膜缺血缺氧, 加重視網膜組織病變[3], 降低GHbA1c水平, 可減少DR的發(fā)生發(fā)展。
綜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DR的發(fā)生與眾多因素有關, 其中以病程長、合并高血壓、GHbA1c升高、BUN和Scr的增多為主要危險因素。因此可對糖尿病患者定期進行眼底檢查, 同時監(jiān)測上述指標, 積極控制和治療上述危險因素, 來減少或延緩DR的發(fā)生發(fā)展, 減少糖尿病患者視力的喪失。
參考文獻
[1] 張維忠,葉任高. 內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47.
[2] 高翔.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fā)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眼科研究, 2003,21(3):299.
[3] Leske MC, Wu SY, Hennis A, et al. Hyperglycemia,blood pressure, and the 9-year incid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Opthalmology, 2005, 12(5):799-805.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的危險因素, 為DR的防治提供依據(jù)。方法 同期搜集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資料, 其中伴有DR者87例和不伴有DR的患者(NDR)105例, 分析兩組患者之間可能誘發(fā)或加重DR的相關因素如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壓、血脂、糖基化血紅蛋白、尿白蛋白、總膽固醇等因素與糖尿病DR的相關性。結果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 糖尿病患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紅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升高與DR的發(fā)生呈正相關, 血脂、總膽固醇與DR的發(fā)病無顯著相關性。結論 糖尿病DR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患者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紅蛋白、血壓、尿白蛋白有關, 控制上述相關危險因素, 有助于防止DR的發(fā)生發(fā)展。
【關鍵詞】 2型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危險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脂紊亂、高胰島素血癥、心血管疾病、肥胖和脂代謝紊亂等并發(fā)癥[1], 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常見且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 可導致患者失明[2]。作者對伴有DR和不伴有視網膜病變的糖尿?。∟DR)患者的體檢指標進行對比,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 符合2002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按是否合并DR分為兩組, 實驗組(DR)87例, 其中男48例, 女39例, 年齡35~76歲, 病程1~28年, 對照組(NDR)105例, 其中男51例, 女54例, 年齡在32~75歲, 病程1個月~10年。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直接檢眼鏡檢查、眼壓檢查、眼科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眼底照相和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 早晨未起床時均進行血壓監(jiān)測, 體重指數(shù)(BMI), 實驗室檢查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 測定各種生化指標。
1. 3 檢測指標 檢測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糖化血紅蛋白(GHbA1c)等。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 計量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用t檢驗, DR與各種影響因素間相關性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體檢指標比較 見表1。
2. 2 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對表1中檢測指標逐步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結果發(fā)現(xiàn)病程、LDL、BUN、Scr、GHbA1c是糖尿病患者發(fā)生DR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 糖尿病病程時間長, 合并高血壓, GHbA1c、BUN、Scr升高是DR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增高可加重視網膜缺血缺氧, 加重視網膜組織病變[3], 降低GHbA1c水平, 可減少DR的發(fā)生發(fā)展。
綜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DR的發(fā)生與眾多因素有關, 其中以病程長、合并高血壓、GHbA1c升高、BUN和Scr的增多為主要危險因素。因此可對糖尿病患者定期進行眼底檢查, 同時監(jiān)測上述指標, 積極控制和治療上述危險因素, 來減少或延緩DR的發(fā)生發(fā)展, 減少糖尿病患者視力的喪失。
參考文獻
[1] 張維忠,葉任高. 內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47.
[2] 高翔.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fā)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眼科研究, 2003,21(3):299.
[3] Leske MC, Wu SY, Hennis A, et al. Hyperglycemia,blood pressure, and the 9-year incid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Opthalmology, 2005, 12(5):799-805.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的危險因素, 為DR的防治提供依據(jù)。方法 同期搜集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資料, 其中伴有DR者87例和不伴有DR的患者(NDR)105例, 分析兩組患者之間可能誘發(fā)或加重DR的相關因素如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壓、血脂、糖基化血紅蛋白、尿白蛋白、總膽固醇等因素與糖尿病DR的相關性。結果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 糖尿病患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紅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升高與DR的發(fā)生呈正相關, 血脂、總膽固醇與DR的發(fā)病無顯著相關性。結論 糖尿病DR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患者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紅蛋白、血壓、尿白蛋白有關, 控制上述相關危險因素, 有助于防止DR的發(fā)生發(fā)展。
【關鍵詞】 2型糖尿??;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危險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脂紊亂、高胰島素血癥、心血管疾病、肥胖和脂代謝紊亂等并發(fā)癥[1], 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常見且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 可導致患者失明[2]。作者對伴有DR和不伴有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NDR)患者的體檢指標進行對比,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 符合2002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按是否合并DR分為兩組, 實驗組(DR)87例, 其中男48例, 女39例, 年齡35~76歲, 病程1~28年, 對照組(NDR)105例, 其中男51例, 女54例, 年齡在32~75歲, 病程1個月~10年。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直接檢眼鏡檢查、眼壓檢查、眼科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眼底照相和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 早晨未起床時均進行血壓監(jiān)測, 體重指數(shù)(BMI), 實驗室檢查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 測定各種生化指標。
1. 3 檢測指標 檢測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糖化血紅蛋白(GHbA1c)等。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 計量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用t檢驗, DR與各種影響因素間相關性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體檢指標比較 見表1。
2. 2 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對表1中檢測指標逐步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結果發(fā)現(xiàn)病程、LDL、BUN、Scr、GHbA1c是糖尿病患者發(fā)生DR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 糖尿病病程時間長, 合并高血壓, GHbA1c、BUN、Scr升高是DR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增高可加重視網膜缺血缺氧, 加重視網膜組織病變[3], 降低GHbA1c水平, 可減少DR的發(fā)生發(fā)展。
綜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DR的發(fā)生與眾多因素有關, 其中以病程長、合并高血壓、GHbA1c升高、BUN和Scr的增多為主要危險因素。因此可對糖尿病患者定期進行眼底檢查, 同時監(jiān)測上述指標, 積極控制和治療上述危險因素, 來減少或延緩DR的發(fā)生發(fā)展, 減少糖尿病患者視力的喪失。
參考文獻
[1] 張維忠,葉任高. 內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47.
[2] 高翔.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fā)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眼科研究, 2003,21(3):299.
[3] Leske MC, Wu SY, Hennis A, et al. Hyperglycemia,blood pressure, and the 9-year incid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Opthalmology, 2005, 12(5):799-8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