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
科研人員發(fā)明的一種腫瘤診斷數據可聽化系統,開啟了癌癥診斷的一條新路:從過去的“可視化”步入“可聽化”時代。
近年來,“數據可聽化”在眾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包括醫(yī)學、天體物理和人機交互等。它的原理是依賴聽覺感知,運用非語音信號,包括聲音的頻率、音色、音調等來傳達信息,大大降低了視覺負荷。
現在,科研人員已經將它引入疾病診斷領域。科研人員將GPs讀取的干細胞數據轉化成聲音信號,這是近期無創(chuàng)性癌癥診斷的又一突破性研究進展。在業(yè)內看來,這一創(chuàng)想對癌癥診斷領域具有難以預估的重大意義。因為通過聲音信號將這些數據分類,將更容易精確地區(qū)分不同種類的細胞,從而讓研究人員在大量數據中更快速地搜尋有價值的數據。
我們已知傳統的癌癥診斷包含活體組織檢查,這在大量腫瘤領域被譽為“診斷金標準”。但活檢需要將采集的組織器官送去實驗室并等待結果,這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很多患者還十分害怕取活體組織的過程。
腫瘤數據可聽化將告別這個駭人的過程。未來,名為GPs的系統將應用聲音反饋裝置現場診斷特定類型的癌癥,它通過對患者進行掃描,然后檢查特殊的聲音信號。通過即時的醫(yī)療反饋,系統能夠做出一個快速準確的診斷結果。
此外,通過聲音診斷工具掃描得到的信號數據,醫(yī)生可以立即識別出是否有癌細胞殘留,這比目測更加可靠。這在另一層面上為手術提供了援助,解放了醫(yī)生的雙眼,并且減少了手術的用時以及癌變組織殘留的危險。
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數字媒體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瑞恩·斯泰普說:“這個方法與金屬探測器的原理十分相似,它做到了實時鑒別癌癥特征,因此,我們期望通過對它的進一步完善來改變命運。我們目前也在嘗試探索不同種類的數據,希望它不僅能夠用于癌癥的檢測,同時也能進行其他疾病的診斷。”
(摘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