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忠
縱翻千秋史冊,歷朝歷代都有廉政剛直、拒賄防腐的楷模。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畢生四次上書當朝,致力于政治改革。熙寧九年,官至宰相,封荊國公。嘉祐元年(1055年)初秋,一位所屬地方官吏知其甚喜文房四寶,便投其所好,親駕為府上送去一方名硯。并當面夸贊曰:“此石乃采自山中珍稀之物。”王安石遂追問:“好在何處?”“呵氣于硯面,頃刻溢水一泓。”“能匯一桶水嗎?”官吏竟一時語塞,難以作答。王安石面帶慍色,接連逼問:“一擔水又能值幾何?”官吏聽出弦外之音,憋得面紅耳赤,繼而坐臥難安,片刻,攜硯垂首喪氣離去。
元代左榜狀元第一人張起巖出任燕南節(jié)度使時,正值地方遭逢百年不遇的旱蝗重災(zāi)。一姚姓富紳豪強,趁機放發(fā)“驢打滾”高利貸,肆意盤剝窮苦百姓膏脂,并私設(shè)刑堂,威逼一老嫗以其女抵債,致使嫗、女雙雙投江身亡,官府欲治罪于姚。姚聞訊連夜入府呈送張起巖絕世珍寶“夜明珠”一對。張起巖心知肚明,當堂揮筆疾書七言絕句一首:“無義之財火上冰,來時有影去無蹤;只要正義守公道,自有神靈暗視中。”并將賦詩和賄禮一齊遞還于姚。隔日,官府明斷姚案,將其抓捕下獄。
大唐詩圣白居易貞元年間中榜入仕,初任秘書省授書郎。次年,官職升為左拾遺,薪水遂漲一倍。詩曰:“月慚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遍L慶年間,其調(diào)為蘇州刺史,作詩云:“十萬戶州尤覺貴,二千石祿敢言貪?!绷旰?,奉旨進京任長安賓客分公司一職,此時,俸祿已是入仕時的十倍。后任太子少卿,薪資最高:“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閑人……”白居易是華夏歷史上唯一一位用詩的形式,向社會、民眾公布其全部俸祿的吏官,赤子肝膽、高風亮節(jié),為仕三十余載從不給自己留有絲毫受賄的空間和機會。
明朝永樂年間梅雨時節(jié),監(jiān)察御史吳納奉詔赴蘇杭一帶巡查,月余,啟程水路返京途中,一地方縣令派差役乘輕舟追送元寶二十錠。吳御史站立船頭聞之,面不動容,目不斜視,禮不啟封,其沉思片刻,執(zhí)筆在禮盒上題詩:“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若栽贓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浪間?!辈钜巯鹿蜻凳?,聲言對此事將守口如瓶。吳御史氣上心頭、怒火中燒,當即持兩枚金錠拋入江中,差役這才帶賄禮落荒而逃……
大清乾隆進士鄭板橋,在山東濰縣做知縣時,胞弟給其寫信,稱欲改建故宅老居,鄭縣令掂量再三,擔心鄉(xiāng)親看到其修繕房舍,會誤認為磚瓦之資是受賄贓款,故回信令其暫緩動工。修房一事被縣衙車夫所曉,無意中告知其鹽商內(nèi)弟。內(nèi)弟欲買通“關(guān)卡”,壟斷縣城內(nèi)鹽業(yè)銷路,便讓車夫以“資助”之名,暗中送去白銀八百兩。鄭縣令知其意圖后,便回禮一箱,并放入賄銀。鹽商啟箱一看,驚得目瞪口呆。原來,箱中裝有兩個尺數(shù)長的脆蘿卜和鄭縣令的一首打油詩:“關(guān)東人參萊陽梨,難比當?shù)靥}卜皮;回敬車夫送薄禮,能消貪心兼順氣。”鹽商看罷,欲思橫財夢不擊自破……
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婪之心帶給人們的不僅是無盡的愁悶和煩惱,而且還會把人引入災(zāi)禍罪孽的深淵。有史以來,各個朝代的清官賢吏都心懷大智,寧守清貧、不抱金山。他們拒收財禮的“點子”很多,有的撰文警示,有的亮牌告誡,有的婉拒重謝,有的棒打喝止……這些忠良志士嚴規(guī)守矩,慎獨處事,重要的是他們確立了“廉為美、貪為恥”的人生坐標:浩然正氣、光明磊落做人;廉潔勤政、奉公為民一世。
【原載2014年11月17日《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