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軍
看完奧巴馬在西點軍校發(fā)表的外交政策演講,第一感覺是,這是奧巴馬的一份“自辯詞”,他在為自己被批評者視為“軟弱”的外交政策辯護,也在為他的外交遺產辯護。
從利比亞班加西大使館遇襲事件,到敘利亞沖突、到烏克蘭、再到南海,過去幾年中,奧巴馬為政治對手們留下了太多的外交“把柄”,一頂“軟弱”的帽子早已被很多人牢牢地扣在了他的頭上。當然,批評的聲音總會如影隨形,但如果聽之任之而不給予任何回擊,奧巴馬的“軟弱”形象將進一步固化。
對于在國內政治中已經成為“跛腳鴨”的奧巴馬來說,在外交上如果再被塑造成軟弱者,將使他的政治聲望和地位遭受進一步的打擊。從國內到國外,不論是其支持者、國外的盟友與伙伴,還是奧巴馬本人,都需要一場大規(guī)模的宣傳攻勢,來為自己的外交政策“洗刷污名”、重塑形象。他的自辯詞是,這不是軟弱,是克制和謹慎。
在奧巴馬第二任總統(tǒng)任期只剩下兩年的今天,不論是烏克蘭、敘利亞、巴以和談、伊朗核談、朝鮮核問題,還是重返亞太,都難以指望能收獲明顯的外交成果。有鑒于此,結束伊拉克戰(zhàn)爭和阿富汗戰(zhàn)爭極可能會成為奧巴馬兩屆總統(tǒng)任期內最重要、也最值得寫入史冊的兩大外交成就。奧巴馬近日宣布2016年完成從阿富汗撤軍,似乎也有這種考慮,他的總統(tǒng)任期正是在這一年結束,他并不想把這個外交成果留給下任總統(tǒng)。
值得一提的是,自二戰(zhàn)結束以來近70年間,奧巴馬之前的11任美國總統(tǒng)之中,更多的是戰(zhàn)爭發(fā)動者,而像奧巴馬這樣的戰(zhàn)爭終結者是少之又少。因此,政治對手對其阿富汗撤軍計劃的批評,直接危及奧巴馬的關鍵外交遺產,他必須予以回擊。他的自辯詞是,“除非世界沖突傷害到美國的切身利益,否則美國將從大舉用兵轉移到注重經濟增長方面?!?/p>
不過,奧巴馬依然提到要維持美國領導世界的地位。這是一種政治正確的表態(tài),畢竟,自二戰(zhàn)結束以來,美國一直以世界領導者的角色自居,領導世界已成為美國歷屆政府對外政策中不言而喻的準則,不論美國外交遭遇怎樣的挫敗,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不會有人敢公開宣布放棄這一準則。
在克制動武的情況下,如何維持美國的領導地位,奧巴馬給出的答案是給予盟友支持,指望盟友承擔更多責任。這意味著,在很多問題上,美國將更多遠離沖突的第一戰(zhàn)場,從后方施加影響,干預局勢。政治支持、外交支持、經濟援助、軍事援助,種種支持盟友的手段將會加強,鼓勵盟友和伙伴站在最前線。不過,世界領導者的地位與盟友自身的利益會有重合,也會有沖突,在美國利用盟友維護其世界領導者地位的同時,盟友也會利用美國來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目標,如果得到美國鼓勵的盟友卷入與其他地區(qū)大國的沖突,美國該怎么辦,是克制出兵讓盟友失望,還是為了維護老大地位大舉出兵?
奧巴馬或許應該感到慶幸,至少在他的任期之內,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經濟體的地位仍無人能夠搶走。但他最珍視的外交遺產或許并不那么牢靠,甚至隱藏著危機。譬如說在阿富汗,在奧巴馬宣布其撤軍計劃的同時,塔利班可能也在加緊制定其卷土重來的計劃。按照奧巴馬的撤軍計劃,到2016年年底,駐阿富汗美軍只剩下不到1000人。包括一些美國軍事指揮官在內,很多人都擔心,如果塔利班卷土重來,喀布爾是否會重演1975年西貢大逃亡的那一幕?如果那一幕出現(xiàn),丟掉阿富汗的帽子肯定會被扣在奧巴馬的頭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