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波
關鍵詞:圖書館;知識服務;學科化;服務模式
摘 要:文章主要闡述了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產生的背景及其內涵,介紹了目前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的構成,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了創(chuàng)新構想與建議,以尋求為用戶提供進一步深入的專業(yè)化、特色化知識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4)03-0046-03
1 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的概述
1.1 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產生的背景
以往的圖書館服務主要是講圖書館作為知識儲備中心,等著讀者主動上門,依靠讀者對文獻進行借閱、復印以及參考咨詢等內容來進行簡單的文獻資料服務。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和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讀者改變了對信息需求的方式,簡單粗放的文獻服務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需要更直觀、更快捷的服務模式來幫助他們對問題進行直接的解決。因此,在現代科技環(huán)境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文獻為基礎的服務模式,采取以知識為基礎或者知識型方案的服務,簡言之,就是通過對信息知識進行搜索、整理、分析,最后重組知識這些內容為基本平臺,再根據讀者的問題,提供一些有效的知識服務,進而對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1]。就圖書館而言,就是講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的理念應用到圖書館的管理之中,運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來更好地實現圖書館的價值以及不斷滿足讀者的需求。
1.2 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的內涵
現階段,我國關于圖書館學科化服務模式的理論和實踐還都在起步階段,因此,對于這一模式的內涵還沒有進行明顯的界定。依據圖書館服務的目標、對象以及知識服務的內涵,我們可以這樣定義圖書館學科化服務模式:基于學科館員的專業(yè)知識,根據民眾在獲取知識、選擇知識、吸收知識、運用知識等過程中的需要,對與之相關的學科的專業(yè)知識通過搜索、整理、分析、再組合的環(huán)節(jié),滿足廣大民眾對知識的需求的服務。根據這個定義,可以對這一模式進行深入的理解:一是這一模式進行服務的主體是以專業(yè)學科圖書管理員為中心的服務隊伍;二是這一模式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具有學科背景的人員;三是這一模式服務的目標是不斷地提高廣大用戶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這一模式服務的手段是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平臺,為讀者提供學科化、個性化的知識服務;五是服務的內容對學科的信息進行存取以及對學科的相關情報進行分析整理。
1.3 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的發(fā)展現狀
學科化知識服務雖然是近幾年才被提出的服務理念,但是它卻隨著學科館員制度的推廣應用,在部分圖書館得到了有效的嘗試。隨著清華大學在1998年率先建立起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取到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累積了大量的寶貴財富。與此同時,學科館員制度也成了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的主要形式。隨后,部分高校也開始在不同程度上對學科館員制度進行了應用,并對學科導航、重點學科平臺建設等服務進行了有效的開展,這些都致使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的發(fā)展各具特色[2]。根據2009年對全國50所高校的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調查,數據顯示(見表1)。
以上數據顯示,我國圖書館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服務,缺乏對個性化、學科化服務模式的深入開展,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的服務水平亟待進一步提高。
2 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的構成[KH+3mm]
根據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各個部分的關系,形成了學科化知識服務流程圖(見圖1)。
由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流程圖可知學科化知識服務平臺主要有知識服務平臺、學科分類、讀者群分類以及服務內容四大塊構成。它們在整個模式中貫穿服務的全部過程。只有把這四大板塊進行合理的結合,才能讓學科化服務模式在圖書館中得到合理有效的開展。
2.1 知識服務平臺
隨著信息交流方式的變化以及知識傳播方式的巨大變革,這些變化都意味著原有的信息交流和知識傳播的模式都無法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這些都給圖書館實施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圖書館必須通過綜合利用多方面資源來加強建設圖書館的網絡服務平臺,進而可以滿足廣大讀者對信息交流以及進行知識共享的需要[3]。比如:圖書館可以通過手機短信以及郵件進行WEB3.0技術的定制,通過這一模式可以提升信息傳播的速度,同時讀者之間的互動模式也得以強化和發(fā)展。
在對互聯網平臺日趨完善的同時,還要在圖書館內部建立健全能和讀者進行雙向互動的平臺,讓讀者感到細致入微的服務,樹立館員服務至上的意識,從而不斷提升圖書館在廣大讀者心中知識服務平臺的地位。
2.2 學科分類
圖書館的主要讀者應該是那些科研人員或者學生。因此,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應該和科研項目以及學校的學科建設進行緊密結合,同時結合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對學科進行合理的分類和部署。比如:可以針對小學的具體科目設立小學學科服務點;針對大學的學科設立具體的、劃分詳細的學科點;針對科研人員設立專門的科研服務點。另外,還要注意對各行各業(yè)設立相應的知識服務點,保證讓每一位進館的讀者都能滿載而歸。
除了依據學科及行業(yè)的不同組織專門的人才和信息資源提供學科化、專業(yè)化的服務,還要注意在學科分配上有所側重。對于那些重點學科、熱門專業(yè)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資,對于那些基礎學科以及單薄學科則采取按需分配的制度,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費。這樣的分配,還可以保證各個學科的服務質量都能得到不斷的提高。除此之外,在對重點學科進行服務的時候,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采取讓專業(yè)人員進行“一對一”的服務模式,而那些基礎學科和相對薄弱的學科則通過建立綜合學科點來保證圖書館資源的合理分配。
2.3 讀者群分類
圖書館要建立“以讀者為核心”的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來滿足讀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在這一服務模式下,針對讀者群進行細致的分類。對讀者群進行合理的分類可以提升圖書館服務的質量,同時還可以強化服務的力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