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亦成
“豆腐喲!水嫩的豆腐喲——”一聲聲嘶啞的吆喝聲,讓我對幼年生活的記憶清晰起來。
印象中的幼年時期,大部分時間都在鄉(xiāng)村度過,那里有數不清的玩具與活潑可愛的玩伴,但給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那個永遠帶著笑容的豆腐人。
豆腐人的家是一個破舊的小作坊,家徒四壁,只能靠賣豆腐為生,賣久了,他的名氣便傳開來了,人們都只管叫他“豆腐人”。他的豆腐口感滑嫩,每當他的吆喝聲飄過時,每戶人家都會叫住他,買個二三兩,連平時不喜歡吃豆腐的我也會搶著買。
豆腐人長得不好看,尤其是下巴邊的一塊紫斑,幾乎覆蓋了半個脖子,所以從小就不被父母待見,長大了,村里姑娘也沒有一個人愿意嫁給他,大家都說他是個苦命人。小時候,我最喜歡跑到豆腐人的作坊去玩,那里有許多新鮮“玩具”。豆腐人外表丑陋,但心地善良,他任由我和伙伴們在作坊四處穿梭,也不怕我們弄壞什么,甚至我們悄悄偷吃一塊,豆腐人發(fā)現也只是笑著用手在我們頭上摸一摸,所以我們都很喜歡豆腐人。
時光飛逝,這里早已改頭換面,原來的村民得了拆遷款,便各奔東西,唯有豆腐人的老作坊還頑強地屹立在一片荒地,成了當地有名的“釘子戶”。大家都不理解他,只有我懂,他對這片土地有感情,想把制作豆腐的傳統手藝繼續(xù)在這片土地上延續(xù)。哪怕是城里的豆腐企業(yè)出高價請他傳授技藝,豆腐人依然不為所動。
春去秋來,也許豆腐人與他的老作坊早已被歲月磨滅,但那嘶啞的吆喝聲仍在我心底,永遠!
靈犀一點:
如果用一句話來衡量作品的好壞,那就是:打動人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文章以愛為線索,重點描寫 “豆腐人”對小朋友的愛和制作豆腐的傳統手藝的愛,刻畫了一個雖然長得“父母不待見”,但卻樸實、善良,手藝高超,對鄉(xiāng)土、傳統技藝有些近似“頑固不化”的“豆腐人”形象,相信讀者們讀罷都能從自己身邊或多或少地找出一兩個“豆腐人”的影子,這就是這篇文章最大的魅力所在。當然,作者所取的好題目,開頭結尾的互相呼應,獨具匠心的選材和深遠的立意也是文章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鐘華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