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曲嚴
有這么一道數學題:我在小賣部,給老板50塊錢買一盒5塊錢的口香糖,老板找了45塊,但是我突然覺得自己的那張50塊錢挺新的,就想和老板換回來,于是我給了老板找我的那5塊錢,老板也還給了我那張50元。問:今天我賺了多少?最近在江蘇省常熟市被逮捕的一個3人詐騙團伙,就像這道數學題中的“我”一樣,利用“找錯錢”這種“小把戲”實施詐騙活動。
“二次找零詐騙”屢試不爽
詐騙團伙的成員共有三人,作案時,由王某、葛某兩人“協(xié)作”以蒙騙店主。具體詐騙過程為:王某首先向小賣部店主購買店內礦泉水、口香糖、飲料和水果等小商品,隨后掏出口袋內的一沓100元整鈔,給店主找零,在找零的過程中,王某故意以“再買點其他東西”為由要回其剛付給一百元整鈔,在拿回一百元后,再拿一罐八寶粥或其他物品假裝繼續(xù)購買,這時團伙中另一人葛某則以各種理由分散店主注意力,隨后王某再叫小賣部店主進行第二次找零。
這時候,店主因為注意力被分散,往往以為王某已經付過了錢,并忘記一百元錢已被要回這一事實,便開始重新找零。在詐騙過程中,王某故意拿出一沓100元整鈔,則是為了給店主制造“我是有錢人”的假象,減輕經營者的戒備心。這一并不復雜的詐騙手段使該團伙在短短十天之內利用同樣的手段詐騙39起,詐騙違法所得4000余元。
“啞巴”找零專騙一人小店
在武漢漢口一家鐘表眼鏡商行,老板外出在附近打牌,只剩下15歲的女兒小潘臨時守店。就在店里店員只剩一人時,一名30歲左右的男子,進店后指著一塊金黃色的手表,似乎意欲購買。小潘報價:“168元!”該男子從柜臺上拿出紙和筆,寫下了“140”字樣。小潘發(fā)現顧客是個“啞巴”,表示可以成交。
于是,“啞巴”掏出200元。小潘怕自己價格報低了,準備去叫打牌的父親。不料,“啞巴”卻自己從抽屜拿出了50元和另外兩人快速離開了現場。小潘感覺不太對勁,趕緊檢查抽屜,發(fā)現6000元營業(yè)款不見了。
據了解,這種“啞巴”小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專找只有一人值守的店子。也有“啞巴”的作案方式為對找錢整零不滿,不斷與店主打手勢,折騰店主找錢,使其云里霧里,暈頭轉向,從而伺機盜取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