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清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在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歷史基本知識要點的基礎之上,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究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習慣是新課改的主旨,而創(chuàng)新探究意識和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離不開歷史教師課堂上的因勢利導,歷史教師要真正做好課堂角色的適時轉換,必須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質,在思想上不斷增強認識并運用于教學實踐中,以之科學促進歷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與發(fā)展。
凡是學習研究過歷史的人,都會深切地體會到歷史其實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是從其中分離出來的,可以說其包羅萬象,涵蓋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這無疑給從事中學歷史教學的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須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適應教學實際需要。具體到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怎樣才能真正講好歷史課,這是歷史教師們必須解決好的首要問題。在中學歷史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中,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具備以下五種意識。
一、敏銳的資料意識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除了教師教學用的教科書和教學參考用書之外,實際生活中也有許多涉及歷史方面的資料值得我們收集和整理,如圖書室里浩如煙海的圖書資料,報紙雜志資料,遍及電腦網絡上的各種圖片及文字資料、視頻資料,充斥于街市音像店里的各類影視光碟資料和人們外出各地旅行時能夠看到的各種歷史遺跡與人文資料等,都是值得有選擇地進行收集和整理的。歷史教師應在生活中做有心人,積極采用各種現(xiàn)代化設備,如數(shù)碼相機、數(shù)碼攝像機等數(shù)碼工具,有意識地對以上這些資料堅持不懈地進行分類收集、歸檔,創(chuàng)建一個個人備課的小小資料庫,那么教師備課時可供參考和選擇的內容就會更生動而豐富。倘若教師將這些豐富生動的資料有機地寓于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必定有助于教學時更好地抓住學生的心理,使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印象更深,受益更大,從而輕松達到鞏固記憶的目的。
二、廣泛的學習意識
世界上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思想家馬克思、恩格斯和新中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同志,都是在掌握了廣博知識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和毛澤東思想等正確理論的,他們都曾經深入研究過歷史,熟知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據(jù)歷史學科的綜合性特點,歷史教師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應始終注重培養(yǎng)自己廣泛的學習意識,每天都應當自覺主動地抽出一定量的時間,對其他各學科知識進行有計劃的系統(tǒng)學習與整理,不斷全面發(fā)展并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yǎng),使之為自己的教學服務。原則上應緊密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切實做到積極主動地自覺學習,尤其對于那些與歷史學科教學有密切關聯(lián)的相關學科知識,更應努力掌握,明了其基本的知識原理,力爭達到“爛熟于心”的程度,以便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地講好歷史課中的各學科相關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強烈的實踐意識
“學以致用”是我們做學問的基本原則,歷史學科豐富多樣的內容,恰好給我們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鑒的做人做事等方面的典型史實材料,可以說這為我們每個人的個人成長樹立了許多人生中成功成長經驗的良好榜樣,其間自然不免會有許多值得認真總結的深刻教訓。歷史學科教師在教學時,應始終密切關注并靈活運用這些已有的經驗,有效指導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其個人的健康成長,使之更好地為中學生服務,以便及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準確把握個人成長的人生坐標,實現(xiàn)個人發(fā)展的人生理想,由此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歷史學習的終極目的。
四、不懈的創(chuàng)新意識
歷史史實雖然都是已經成為過去的故事,而且有許多東西似乎已經早就有了定論,真正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地方看起來也已不是很多,但實際上,由于每個人生活閱歷的不同,觀察、思考問題的角度各有差異,再加上時間的推移,時過境遷之后,個人的感受及理解上都會不斷出現(xiàn)新的變化,并極有可能使個人不斷產生新的改變。因此,歷史教師應當時刻具備不懈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不斷迸射、永不停歇,使之貫穿整個思維過程的始終,隨時保持一種不斷創(chuàng)新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這樣才能將歷史知識活學活用,更好地進行教學,使學生始終如一地隨時獲取歷史發(fā)展中產生的信息,從而促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主探究和主動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持久的與時俱進意識
中學歷史教師在進行具體的歷史教學時,最關鍵的是不能僅僅滿足于對既有歷史知識的機械、呆板的記憶,更重要的是必須樹立持久的與時俱進的良好意識,時刻注意將來自各方面的與歷史學科教學緊密相關的各種最新的有效信息及時有機地納入個人的教案和教學過程中,然后在講課時,適時地將經過自己融會貫通后的東西及時有效地分析闡發(fā)并傳授給學生,這樣才能讓歷史教學活動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性和現(xiàn)實性,同時才會使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斷更新、發(fā)展,從而使之煥發(fā)出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總之,如何恰如其分地做好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歷史教學工作,是當今新時代對每一位中學歷史教師提出的嶄新課題。在我國教育史上進行如此大幅度、大范圍和大面積的教育教學改革,既是一項規(guī)模宏大的基礎性教育工程,又是一件史無前例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可以講幾乎沒有任何現(xiàn)成的經驗可供借鑒,這就注定了我們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從零起步,萬事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邊實踐一邊總結,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不斷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進步,高度重視并認真細致地做好這項極具創(chuàng)造性和挑戰(zhàn)性的工作,是每位中學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