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青
摘 要: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首先要走出定勢,引導逆向思維;其次要延伸信息,啟發(fā)求異思維;再次要發(fā)現(xiàn)問題,鼓勵質疑思維;最后要豐富想象,開拓發(fā)散思維。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思維 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基本理念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但是,多年來,語文教學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走入了誤區(qū),教師照本宣科,畫地為牢,學生按照老師設定的教學路子走,思維和想象的時間、空間受限,語文教學效率不高。那么如何通過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改變這種高耗低效的狀況,讓學生的思維之花絢麗綻放?
一、走出定勢,引導逆向思維
思維定勢又稱為習慣性思維,是指沿著固定的思路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具有正反兩面性,積極的方面是慎重、穩(wěn)妥,消極的方面是缺乏創(chuàng)新。消除思維定勢的不良影響已成了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所謂逆向思維,就是從事物的結果追溯到原因或從目前追溯到過去。由于事物之間常常互為因果,密切關聯(lián),因此,利用逆向思維有時對解決問題會起到突破性作用。
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司馬光》一文時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她問:“如果不砸缸,還可以用哪些方法救人?”學生馬上展開激烈的討論,他們有的認為司馬光可以喊大人救小伙伴上來,有的認為可以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伙伴曳上來等。老師用電教手段對大家想的辦法與司馬光的辦法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同學們想讓人離開水,而司馬光則讓水離開人。目的是一致的,但在當時緊急的情況下,司馬光無法救小伙伴出水,只好采用另一種辦法,砸缸救人,這是急中生智,是最佳的選擇。這位老師引導,救人出水是人的正常思路,常規(guī)思路;砸缸讓水離開人是逆向思維。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這位老師的教學設計不同于一般,她把教學重點放在對學生思維的發(fā)散上,抓住“水”與“人”的關系,引導學生認識、學習司馬光的逆向思維方法,打破思維定勢的束縛,提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這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嘗試。
二、延伸信息,啟發(fā)求異思維
科學史上的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常常是從求異開始的。教學中,要注意鍛煉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向性,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求異思維的培養(yǎng),就是要引導學生將知識信息進行延伸、聯(lián)系、比較,從而使其迸射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
筆者在教學《稱象》時,學完課文啟發(fā)學生思考:“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沖的辦法可以怎樣改進?”有的學生提出不用搬石頭上船,改用把軍隊里的戰(zhàn)馬趕上船的辦法。有的學生說:“趕馬上船,不如改用人的辦法。因為人聽指揮,叫上船就上船,叫下船就下船,能夠節(jié)省很多時間?!睂W生在互相啟發(fā)的過程中,對原有的信息進行加工、提煉,發(fā)表了很多有趣又不同的見解。再如,教學《狼和小羊》時,學生對結尾處“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的理解往往是:“小羊成了狼的腹中之物?!睘榱它c燃學生的求異思維之花,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一部分學生回答是,可一部分學生的看法則相反,理由有:“狼向前撲的時候,由于用力過猛,一頭撞在前面的樹上昏倒了”;“狼向前撲的時候,前腿碰在石頭上撞傷”;“狼向前撲的時候,掉在前面的陷進里去了”,等等。部分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把自己的想象和讓小羊活下來的愿望聯(lián)系起來,這是一種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發(fā)現(xiàn)問題,鼓勵質疑思維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币粋€勤于思考的人,總是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而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中,思維能力會不斷提高。鼓勵質疑思維就是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帶著問題讀書。讀書有所疑,方能有所思;讀書有所思,方能有所得。正如宋代朱熹所說:“讀書無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為長進?!?/p>
教學《白楊》一課時,對于“爸爸只是在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边@個關鍵句,筆者點撥學生試著提幾個“為什么”,學生循著筆者的教導,提出:“為什么爸爸媽媽要到新疆工作?”“為什么爸爸要帶我們到新疆?”“爸爸為什么要介紹白楊樹?”等頗有質量的問題。筆者便組織問題,在課堂上討論。這樣不僅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積極展開思維活動,有利于學生主動地理解課文,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豐富想象,開拓發(fā)散思維
發(fā)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是指從同一信息源出發(fā),運用全部信息進行放射性聯(lián)想,從而產生各式各樣為數(shù)眾多的輸出,從多渠道探討問題的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課文的有限信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開拓發(fā)散思維。這是激活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內容。
教學第六冊看圖學文《荷花》一課第四自然段時,筆者在指導學生看圖后,注意抓住課文中有關的詞、句、段乃至標點符號,開拓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首先提出問題:“小朋友想想看,作者變成了一朵荷花,蜻蜓飛過來會跟她講些什么呢?”其中一個學生說:“蜻蜓飛過來對荷花說:‘荷花姐姐,您的清香把我吸引到您的身邊。我在飛行的時候,看到許多美麗的景色,一棵棵秧苗挺立在稻田里,那金黃的菜花向我微微點頭?!眴枺骸靶◆~游過來告訴‘她昨夜做了什么好夢?”其中一個學生說:“小魚在‘她腳下游過,對她說:‘荷花姐姐,您好!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好夢,夢見我和我的伙伴們把你圍在中間,看你跳舞,你的舞姿使我永遠忘不了?!边@時課堂議論紛紛,欲罷不能。筆者又問了一個問題:“大家看看好夢的后邊是什么標點符號?”一個學生說:“省略號,表示還有許多別的東西,如柳樹公公、小蝴蝶、小蝦、小鴨等,來跟荷花姐姐說話?!?/p>
總之,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上營造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氣氛,引導學生多思、多問,讓學生發(fā)表意見。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獨創(chuàng)性,激發(fā)思維興趣,養(yǎng)成勤于思索、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思維習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