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思江,曾顯波,李凡國,陳春光
(青島港灣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械系,山東 青島266404)
在圓孔附近的局部區(qū)域內,應力急劇增大,而在離開這一區(qū)域稍遠處,應力迅速減小而趨于均勻,這種由于幾何形狀改變而引起的應力局部增大的現(xiàn)象稱為應力集中。應力集中與孔徑大小無關,而與孔的幾何形狀有關[1]。應力集中現(xiàn)象將一直保持到最大局部應力到達強度極限之前。因此,在設計構件時,應考慮應力集中的影響。為避免應力集中造成構件的疲勞破壞,改進措施主要是改善構件外形以降低應力值[2]。本文通過優(yōu)化方法,對于不同的應力約束要求,給出合理的幾何形狀。
如圖1 所示,一彈性矩形薄板受集度為q 均勻拉伸作用,板中心有一孔徑為2a 的圓孔,板厚為1,坐標原點取在圓孔中心,坐標平行于邊界。
由于討論圓孔孔邊的應力集中問題,宜采用極坐標。首先將外部直邊界變換為圓邊界,為此作如下等代變換:以圓點O 為圓心,以遠大于a 的長度b 為半徑作一大圓。根據(jù)應力集中的局部性,在大圓的周邊上任一點A 處的應力與無孔時相同,即σx=q,σy=τxy=0。應用坐標變換公式,可得A 點的極坐標分量:
于是矩形板轉換成了內半徑為a、外半徑為b的厚壁圓筒的一個截面,根據(jù)參考文獻[1]可以得到圓孔孔邊的應力計算公式:
根據(jù)上述公式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沿孔邊(r=a)的環(huán)向應力和徑向應力:
(2)沿y 軸(θ=±π/2)的橫截面面上的環(huán)向應力:
(3)沿y 軸(θ=0,π)的的橫截面面上的環(huán)向應力:
(4)孔邊最大應力出現(xiàn)在θ=±π/2 處,最小應力出現(xiàn)在θ=0,π 處,即
試樣為200×120mm2,厚度1mm 板,中心孔直徑12mm,劃分為76840 個四邊形網格,施加集度q=1的載荷,參見圖1。
采用HyperWorks 軟件的Radioss 求解器,對圓孔孔邊應力進行有限元分析,具體步驟為:①建立有限元模型,在孔邊采用局部細化技術,加密網格以提高計算精度;②設置材料參數(shù);③設置屬性;④加載,為便于觀察,設置加載集度q=1;⑤創(chuàng)建工況;⑥提交求解。
計算結果如圖2 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最大應力發(fā)生在θ=±π/2 處,最小應力出現(xiàn)在θ=0,π 處,計算結果與理論值吻合的很好,其準確度見表1。所出現(xiàn)的誤差與單元網格劃分精細程度有關。由于精度比較高,為下面的自由形狀優(yōu)化奠定了可信賴的基礎。
圖2 孔邊應力分布圖
表1 孔邊最大、最小應力值
應力集中的程度越高,集中的現(xiàn)象越是局部性的。由于最大應力值與孔徑無關,只與幾何形狀有關,因此在構件中挖孔或留孔,應充分重視挖何種形狀的孔。不同的幾何形狀有不同的應力集中。
自由形狀優(yōu)化的目的為改變某一區(qū)域的幾何形狀,并要求滿足一定的約束,以提高結構特性。為避免應力集中過高,尤其是脆性材料承受交變應力載荷情況下[3],通過實驗及檢測試樣是不經濟的,既耗時又浪費,而目前又沒有基于力法的理論解,為此使用基于矩陣位移法的有限元方法對圓孔孔邊進行自由形狀優(yōu)化,可以為疲勞分析提供理想的幾何形狀。
自由形狀優(yōu)化的基本思想與其他形狀優(yōu)化技術不同的是,其邊界節(jié)點的移動由軟件自動確定,不需要人工定義節(jié)點擾動。結構的形狀改變被定義為擾動矢量的線性組合。擾動矢量用于定義與原始網格相關節(jié)點位置的改變,設計變量為擾動矢量的系數(shù),即
式中:X——節(jié)點坐標矢量;
X0——節(jié)點設計初始時的坐標矢量;
PVi——與設計變量DVi相關的擾動矢量[4]。
比較目前各種通用的有限元軟件,針對自由形狀優(yōu)化HyperWorks 軟件的Optistruct 模塊最為突出。其步驟為:①前述應力分析步驟第1 步~第5 步;②使用free shape 選擇圓孔邊上的所有節(jié)點將其作為自由形狀優(yōu)化變量DV;③使用Responses,創(chuàng)建應力響應Stress,應力類型選擇Von Mises,同時考慮單元的兩面;④創(chuàng)建體積響應Vol 作為優(yōu)化目標,類型設置為Volume;⑤設置應力約束Dostress,使用不同的約束產生不同的幾何形狀;⑥以體積(質量)Vol 作為優(yōu)化目標,使之最?。虎邉?chuàng)建工況Loadstep;工況可以是多種載荷或載荷疊加,這里為了說明方法僅采用單一的均布拉伸載荷;⑧提交求解。
考慮到前面應力分析所得到的σmax=3.043q,在創(chuàng)建應力約束時,設置應力約束σmax≤2.5q,進行優(yōu)化得到的應力分布圖和位移圖如圖3、4 所示。
由圖3 可以看出,孔周圍應力最大為2.5q;而圖4 給出了相對應的幾何外形,即只要將y 軸方向直徑減少2×0.83=1.66mm,而x 軸向直徑不變即可,也就是說構件上的孔,挖成圖4 給出的幾何形狀,在相同載荷作用下,最大應力值不會超過2.5q。
圖3 最大應力小于2.5q 應力分布圖
圖4 最大應力小于2.5q 位移圖
圖5 最大應力小于2q 位移圖
圖6 最大應力小于1.5q位移圖
圖7 最大應力小于1.2q位移圖
圖5、6、7 分別為將最大應力降至2.0q、1.5q、1.2q 以下時的位移圖,由于觀察幾何形狀,這里沒有給出對應的應力分布云圖??梢钥闯鰴M向尺寸越小,應力集中越小。中心區(qū)域即為對應不同應力大小要求孔的理想幾何形狀。也就是說,只要按位移圖給出的形狀加工孔,最大應力不會超過相應的最大應力值??走叺膸缀巫鴺酥悼蓮慕Y果文件中直接導出到Excel 文件中,這樣可直接使用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控加工,非常方便。
(1)基于HyperWorks 平臺,對應力集中分析,只要單元劃分的足夠細,具有很高的精度。
(2)所述方法雖然是對圓孔孔邊進行的分析,可將其推廣到任意形狀的應力分析過程中,以獲得相應的幾何外形,不受任何限制。
(3)優(yōu)化方法步驟簡單明了,可為今后的疲勞分析物理實驗提供可靠的幾何形狀依據(jù)。
(4)在單向受力情況下,應盡量使受力方向幾何尺寸大于橫向尺寸,即橫向尺寸越小應力集中程度越低。
[1]徐芝綸.彈性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蔣玉川.彈性力學與有限元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徐鎮(zhèn)宇,等.機械零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4]洪清泉.OptiStruct & HyperStudy 理論基礎與工程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3.
[5]閆思江,李凡國.超聲波疲勞試驗諧響應分析[J].鍛壓裝備與制造技術,2011,46(6):87-89.
[6]李凡國,趙劍波,閆思江.基于MSC.MARC 的TP2銅管材液壓脹形數(shù)值模擬[J].鍛壓裝備與制造技術,2013,48(6):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