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著名的輕音樂作曲家。其創(chuàng)作以《藍色的多瑙河》、《春之聲》等100多首維也納圓舞曲著稱,被后人冠以“圓舞曲之王”。
1866年,奧地利帝國在普奧戰(zhàn)爭中慘敗,帝國首都維也納的民眾陷于沉悶的情緒之中,當時約翰·施特勞斯任維也納宮廷舞會指揮。為了擺脫這種情緒,約翰·施特勞斯接受維也納男聲合唱協(xié)會指揮赫貝克的委托,為他的合唱隊創(chuàng)作一部“象征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合唱曲。約翰·施特勞斯創(chuàng)作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通過優(yōu)美的音樂,歌頌了美麗的多瑙河,美麗的春天,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多瑙河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是世界上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一條河流。全長2860公里,像一條藍色的飄帶蜿蜒在歐洲的大地上?!端{色多瑙河圓舞曲》似一幅風景畫,把多瑙河的美麗展現(xiàn)給了聽眾,聆聽那優(yōu)美的音樂,欣賞那秀麗的風光,《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是世界人民最喜愛的樂曲之一。 這首樂曲的全稱是《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圓舞曲》。曲名取自詩人卡爾·貝克一首詩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復句:
你多愁善感,你年輕,美麗,溫順好心腸,猶如礦中的金子閃閃發(fā)光,真情就在那兒蘇醒,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
香甜的鮮花吐芳,撫慰我心中的陰影和創(chuàng)傷,不毛的灌木叢中花兒依然開放,夜鶯歌喉囀,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
1868年, 約翰·施特勞斯將《藍色多瑙河圓舞曲》這部合唱曲改為管弦樂曲,并在巴黎的演奏會上再次將其推上了舞臺。結果,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從那以后,這首《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不脛而走,成為世界人民深深喜愛的樂曲之一。維也納人民驕傲地譽其為“第二國歌”。在每年元旦維也納舉行的“新年音樂會”上,它成為保留曲目。
樂曲由序奏、五個圓舞曲和尾聲組成:
序奏開始時,小提琴在A大調(diào)上用碎弓奏出輕弱、徐緩的震音,好像是多瑙河的水波在輕柔地翻動,使人聯(lián)想到薄霧繚繞、寂靜安寧的多瑙河晨景,在這個背景上,圓號用主和弦的分解和弦形式奏出全曲的主要音調(diào):0 0 135 / 5. 5. / 5 柔和的上行旋律、慢慢增強的力度,吹奏出這首樂曲最重要的一個動機,它象征著黎明的到來。
第一圓舞曲描寫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們翩翩起舞時的情景。第二圓舞曲首先在D大調(diào)上出現(xiàn),巧妙而富于變化的第二圓舞曲描寫了南阿爾卑斯山下的小姑娘們,穿著鵝絨舞裙在歡快地跳舞;突然樂曲轉(zhuǎn)為降B大調(diào),富于變化的色彩顯得格外動人。第三圓舞曲屬歌唱性旋律,這段音樂采用了切分節(jié)奏,給人以親切新穎的感覺。第四圓舞曲在開始時節(jié)奏比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連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第五圓舞曲是第四圓舞曲音樂情緒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只是轉(zhuǎn)到A大調(diào)上。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聯(lián)想到在多瑙河上無憂無慮地蕩舟時的情景。
樂曲最后結束在疾風驟雨式的狂歡氣氛之中。 (肖 肖/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