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ia基金會再次資助婦女相關攝影項目
2014年4月,美國Alexia基金會再次啟動資助關注婦女的攝影項目。該項資助始于2012年,今年將提供25000美元拍攝基金給入選攝影師,以幫助其完成一部涉及或影響婦女的攝影項目,申請攝影師可提交靜態(tài)照片或多媒體作品。申請截止時間是2014年6月30日,9月1日將公布入選者名單。之后,攝影師將有6個月的時間完成自己的作品。
Alexia基金會創(chuàng)辦于1991年,其攝影資助項目多為鼓勵和幫助報道攝影師利用影像促進社會發(fā)展。在此次資助中,該基金會推薦了一些值得關注的主題,包括:女性氣質,受到虐待的婦女,為社會發(fā)展和性別平等做出貢獻的女性,女性與教育,兒童健康與女性生育,性別歧視,女性領導人,女性軍人,女性心理健康等。申請人須提供本人簡介、拍攝計劃書和作品小樣,欲申請基金請訪問:http://www.alexiafoundation.org。
《記者眼中的中華大地—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攝影作品大展》 開始征稿
為全面展現中華大地的壯美遼闊和獨特風情,促進海內外媒體互動交流,中國新聞攝影學會、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與廣州市新聞工作者協會、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臺北市報業(yè)商業(yè)同業(yè)公會合辦以“記者眼中的中華大地”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大展活動,3月15日至7月15日,面向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qū)記者,分“迤邐風光”和“厚蘊人文”兩個主題篇章征集優(yōu)秀攝影作品,透過記者們專業(yè)獨特的視角,集中展示相機鏡頭瞬間捕捉的中華大地之美。參賽詳情見: http://www.photoworld.com.cn/post/10125/
佳能2014年春季數碼相機及攝像機體驗
4月9日,一場以“拍攝,我要更有趣”為主題的佳能新品媒體體驗會在北京舉行。
隨著人們溝通方式以及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佳能2014年數碼相機/攝像機新品在不斷突破,更多獨有創(chuàng)新功能進一步提升拍攝樂趣,激發(fā)用戶拍攝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高畫質影像更加容易獲得并進行分享。Wi-Fi、NFC等無線通訊技術的應用,也令佳能數碼相機/攝像機可以更加輕松地以多種方式與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連接,使用戶在網絡社交時代下進行高品質照片分享變得更加簡單。
西部鄉(xiāng)村(FRONTCOUNTRY)
2014年3月28日至5月10日
麥克霍本畫廊(Michael Hoppen Gallery),英國,倫敦
2006年至2013年期間,攝影師盧卡斯·福格里亞(Lucas Foglia)走遍了美國西部的愛達荷州、蒙大拿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德克薩斯州和懷俄明州的鄉(xiāng)村,這是美國人煙最稀少的一片地方。《西部鄉(xiāng)村》正是在這一地區(qū)拍攝的專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經歷了由礦業(yè)開采潮到現代化的轉變,這是一個宏大的故事。
福格里亞的作品有著強烈的故事性,照片中滲透著作者對這片資源豐富的土地的理解和對這里的人們如何謀生的好奇。這些照片一方面展現了作者對幅員遼闊的北美大陸抱有的浪漫情懷,另一方面也無時無刻不忘觀照這里的居民。這是一部回歸傳統的作品,老一輩的美國社會紀實攝影師的作品所確立的行業(yè)準則在這里得到了彰顯。
美國青年攝影師盧卡斯·福格里亞生于1983年,在紐約的一個家庭農場長大,現居住在舊金山。他畢業(yè)于布朗大學及耶魯大學藝術學院,作品被V&A等多家博物館收藏。
2014年5月23日至8月10日
藝術學院之家(Akademie der Künste),德國,柏林
吉塞拉·富倫德(Gisèle Freund, 1908~2000)是在德國出生的法國女攝影師,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攝影師之一。她以紀實攝影及為作家和藝術家拍攝肖像著稱,同時她也是著名的攝影理論學者之一。1974年她的博士論文《攝影與社會》出版,成為了攝影史的標志性事件。1977年,她當選法國攝影師協會主席,并在其后為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拍攝肖像。她為許多作家和藝術家拍攝的肖像在各種展覽和書籍中廣為流傳,成為一代經典。
本次展覽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展示了作為肖像攝影師的吉塞拉·富倫德一直想展現的一個身份:攝影記者。展覽將肖像的拍攝和對被攝者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的記錄放在一起探討,力圖揭示它們之間的聯系。在展覽中有許多未曾出版過的照片,它們記錄了這些名人的日常生活。
整個展覽共分14個章節(jié),展出了280張彩色和黑白照片。其中富倫德為著名文學批評家瓦爾特·本雅明拍攝的所有照片第一次完整呈現在世人面前。該展覽還專辟出一章展示富倫德與本雅明的一些書信和文本,從中可一窺兩位大師的思想交流。
荒木泰勒泰勒荒木(ARAKI TELLER TELLER ARAKI)
2014年4月4日至5月24日
奧斯特里克特畫廊(OstLicht),奧地利,維也納
荒木經惟、尤爾根·泰勒(Juergen Teller)都是當代赫赫有名的攝影師,該雙人展除了展出作品之外,也體現了二人的藝術對話。他們都有著激進的藝術態(tài)度,他們對于個人生活經歷的影像也都有著近乎貪婪的追求。他們的作品的核心興趣點都在于人的精神與肉體的矛盾。
荒木經惟的參展專題名為《最后的徠卡》(Last by Leica)。這是一組自2012年開始拍攝的視覺日記,在這里他運用攝影的方法來評論他的生活與工作。年輕的女子、不斷擴張的日本城市——這些都被劃在他的生活主題范圍內。標題“最后的徠卡”有著雙重的意義,他使用徠卡M7拍攝,這是徠卡最后一款膠片相機,他想借此來表達對銀鹽照片的敬意;另一方面,他在1980年代和2000年代曾分別拍攝過《生活與徠卡》(Life by Leica)和《愛與徠卡》(Love by Leica),此次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在最后一部中,他還收入了自己在患病期間在醫(yī)院拍攝的自拍像和心電圖。
尤爾根·泰勒同樣也是一個善于用照片講故事的人。敢于直面年齡進軍時尚圈的老女人、他自己和同事光著膀子的肖像、印度之旅的私人照片、對他的偶像荒木經惟的戲謔肖像——泰勒通過這些照片讓我們一起參與到他的生活中來。他的參展專題名為《哇!》(Wow),收入了他20多年職業(yè)生涯中的照片,這些照片組合起來形成了一種跨越時間的、未曾預見到的關系,也成為了泰勒自省與解構的工具。
大三峽(The Great Three Gorges)
2014年3月20日至5月3日
埃德溫·胡克畫廊(Galerie Edwynn Houk),瑞士,蘇黎世
先來讓我們看看瑞士人對于本展覽的介紹:位于中國湖北省的三峽大壩于2006至2009年間建成,現已成為一系列有爭議的象征。它代表了這個國家的經濟雄心,它還將可再生能源的生產與環(huán)境破壞集于一身,它代表了反傳統的發(fā)展和令人敬畏的技術奇跡,它還代表了經濟愿景及人口流徙。
攝影師陳家剛出生于重慶——中國西部最大的城市。陳家剛就是在這里開始記錄長江的巨大變化,并試圖在相機拍攝到的場景與他兒時的記憶之間尋找聯系。在他的作品中,“霧”成了不斷重復的主題,這既表現了三峽建成之后當地環(huán)境、氣候的改變,又表達了一種對當今中國的經濟、政治、環(huán)境發(fā)展狀況的看不透的隱喻。
陳家剛的照片中另一個標志性元素是畫面中的一個美麗、孤寂、身著旗袍的女人。在宏大的畫面中,她的出現如同一種執(zhí)意追求的信念,在畫面中也起到了一種催化劑的作用。然而,在他的一些新近的作品中,這個女人卻干脆消失了,也許是為了強調城市場景的陰郁和雜亂的特質。
光影隨蹤——姚思成攝影展
2014年3月28日至4月8日
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
2014年3月29日上午,“光影隨蹤——姚思成攝影展”在中國美術館6號展廳開幕。攝影家姚思成的足跡遍及世界屋脊、甘青古道、天山大漠、煙雨黃山……《光影隨蹤》忠實記錄了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和藝術追求。
此次展覽展出了他赴祖國各地拍攝的40多幅作品,其中《安詳》和《彪悍》2幅作品已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云鎖山間》被奧地利收藏家現場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