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雀屏 張國富 張 恒 張 娟 許凌峰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原因未明,病情遷延,社會功能下降明顯的精神障礙[1],由于疾病的特殊性,除了經濟負擔外,也給家屬及照料者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家屬的心理狀況及個性特點也會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帶來一定的影響[2]。有研究報道,精神分裂癥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生活質量下降,是精神疾病的易感人群[3-4],而關注照料者的心理狀況,采取必要的干預措施對照料者本人及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將會有積極的意義。
1.1 對象 研究組:①48例參加者均來自我院住院或出院后同意接受重性精神病管理,社區(qū)隨訪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照料者;②年齡在18周歲以上;③無精神障礙及精神藥物治療史;④同病人長期生活在一起或者每周和患者聯系不低于3次;⑤愿意參與本項研究。對照組選取與研究組無關的我院職工家屬,其在人口學資料和研究組相匹配。研究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23~69歲,平均(45±23.65)歲。對照組選擇同一地區(qū)健康人群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24~60歲,平均(43±21.34)歲。研究組與對照組在人口學資料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采用線索調查的方式對住院和出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屬進行問卷調查,應用生活事件量表(LES)[5];多倫多述情障礙量表(TAS)[5];抑郁自評量表(SDS)[5];焦慮自評量表(SAS)[5];應 付 方 式 問 卷 (CSQ)[6];社 會 支 持 問 卷(SSRS)[5]。所有量表評定人員均為我院心理測定室人員,在測定之前進行一致性檢驗(Kappa系數為0.85~0.96)。在入組前1~3天完成量表的評定。
1.3 統(tǒng)計處理 采用SPSS 16.0版本進行統(tǒng)計處理和分析,各量表分值以(±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生活事件(LES)比較 研究組在生活事件總頻數、負性生活事件頻數、精神緊張總值及負性緊張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生活事件比較(±s)
注:*P <0.05,**P <0.01,下同
組 別n 生活事件總頻數 負性生活事件頻數 正性生活事件頻數 精神緊張總值 負性緊張值 正性緊張值研究組 48 7.41 ±4.11 6.38 ±2.98 1.11 ±1.23 11.48 ±6.33 8.72 ±2.39 1.82 ±2.85對照組 50 4.62 ±0.91 3.98 ±0.41 0.91 ±0.71 4.55 ±1.12 6.23 ±3.1 1.63 ±0.51 t 4.683** 5.64** 0.99 7.62** 9.282** 0.464*
2.2 兩組心理特征比較 精神分裂癥照料者的多倫多述情障礙量表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存在述情障礙。抑郁評分(SDS),焦慮評分(SAS)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在TAS、SDS、SAS量表的比較(±s)
表2 兩組在TAS、SDS、SAS量表的比較(±s)
TAS SDS SAS研究組(n=48) 72.58 ±8.21 46.8 ±4.12 48.45 ±8.組 別97對照組(n=50) 67.85 ±9.91 42.2 ±8.56 44.59 ±6.65 t 2.57* 3.37** 2.43*
2.3 兩組應付方式及社會支持比較 研究組的積極應付方式評分(PC)、社會支持分(SSRS)顯著低于對照組,消極應付方式評分(NC)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研究組與對照組應付方式及社會支持比較(±s)
表3 研究組與對照組應付方式及社會支持比較(±s)
組 別PC NC SSRS研究組(n=48) 3.86 ±1.59 4.56 ±1.18 32.33 ±5.01對照組(n=50) 4.56 ±1.33 3.88 ±0.96 38.49 ±3.26 t-2.37* 3.13** -7.24**
面對精神分裂癥這樣嚴重的精神障礙,對任何人都是巨大應激事件,尤其是患者的主要照料者,其承受的心理負擔是不言而喻的。
本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照料者經歷的負性生活事件頻數及緊張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生活事件中最常見為家庭事件、工作事件,這可能與照料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關,大部分照料者擔心患者病情會復發(fā),害怕其影響家庭的穩(wěn)定,加之疾病的負擔,導致照料者長期處于應激狀態(tài),可能是其生活事件值較高的原因。之前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7]。
述情障礙,又稱“情感難言癥”,主要表現為不能適當的表達情感、缺乏想象力,思維僵化[8]。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家屬存在述情障礙[9]。本研究精神分裂癥照料者TAS總分及各因子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明顯存在述情障礙。可能與傳統(tǒng)觀念對精神疾病的歧視,精神分裂癥照料者大都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家里有精神分裂癥患者,多數對他們的病情有所隱瞞,且對自己照顧病人的狀況也不愿向別人傾訴,家屬也容易產生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長期這種狀態(tài)導致其情感表達困難。
應付方式是個體對內外環(huán)境要求及由此產生情緒而采取的應付方法,是個體個性特征的表現之一。應激理論認為應對方式在應激過程中起著中介作用。恰當的應對方式可以擺脫個體精神緊張狀態(tài),通過調節(jié)自身的認知和情緒反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保持[10]。本研究發(fā)現精神分裂癥照料者自身應付方式上與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提示患者疾病的反復發(fā)作對精神分裂癥照料者是一個強烈的精神刺激,給照料者身心都會帶來負面影響,這種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必然產生不良的應付方式。
社會支持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變量,指個體通過社會聯系所能獲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包括個體在人際關系中的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程度[11]。而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患者家屬緩解心理壓力,維持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患者康復[12]。本研究發(fā)現精神分裂癥照料者與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提示由于社會歧視的存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庭及社會交往不穩(wěn)定,所獲得的社會支持較少,不能有效緩解各種負面情緒反應。情緒反應經邊緣系統(tǒng)作用,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外周器官的功能,產生各種心身疾病[13]。本研究發(fā)現精神分裂癥照料者也存在明顯的負性情緒:焦慮、抑郁。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精神分列癥照料者具有特殊的心身健康狀況,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1]陳學全,汪凱,董毅.精神分裂癥社會認知功能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2,38(8):502-505
[2]李延紅,姜長青,辛剛,等.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29(5):555-558
[3]Mitsonis C,Voussoura E,Dimopoulos N.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regiv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J].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12,47(2):331-337
[4]李淑麗.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狀況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9):1046-1048
[5]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10(特刊):131-132
[6]姜乾金.特質應對問卷[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10(特刊):36-37
[7]Chien W T,Lee I Y.The schizophrenia care management program for family caregivers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Psychiatr Serv,2010,61(3):317-320
[8]李武,成義仁,詹來英,等.精神分裂癥患者述情障礙與自測健康狀況及抑郁的關系[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09,18(3):249-251
[9]李亞瓊,張國富,謝侃侃,等.北京社區(qū)精神分裂癥家屬述情障礙與生存質量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5-7
[10]Chadda R K,Singh T B,Ganguly K K.Caregiver burden and coping:A prospectiv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burden and coping i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J].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07,42(11):923-930
[11]Nemeroff R,Midlarsky E,Meyer J F.Relationships among social support,perceived control,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late life[J].Int J Aging Hum Dev,2010,71(1):69-82
[12]姜明霞,季一薇,周路佳,等.社會支持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社區(qū)康復狀況相關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11):1298-1301
[13]王偉.下丘腦-垂體生長軸與兒童生長障礙[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21(20):1363-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