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朝
母親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實施者,母親決定著孩子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式。但現實情況不容樂觀,當代母親教育觀念存在一定偏差。
母親的育人素質亟待提高
首先,女性普遍忽視品德發(fā)展、人格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深圳市一項《家庭教育中母親素質現狀》的調查顯示,在對孩子的品德發(fā)展、知識教育、交往能力、身體健康、個性培養(yǎng)等幾方面進行評價時,有65%的母親不約而同地把學習成績排在第一位,道德品質排在第二位,個性培養(yǎng)、社會交往能力分別排在第四位、第五位。在教育方法上,許多母親也存在問題,對待孩子的錯誤,仍有30%的母親采取指責批評、打罵挖苦或無所謂的態(tài)度;在和別家孩子對比時,64%的母親不如意、自卑或者存有嫉妒之心。
其次,當代母親的心理健康與孩子的心理健康相關程度很高。然而,當代母親的心理素質不容樂觀。不少母親在激烈變化的社會現實中,無法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做出調節(jié),常常將壞情緒轉換成各種非理智行為,或在孩子身上宣泄,或懶得與孩子溝通,或轉化為對孩子不切實際的高標準、嚴要求。
時代呼喚高素質的母親
現代母親育兒成才的故事成千上萬,但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堪稱教育孩子的經典。
孩子兩歲時,第一次看見螞蟻。也許別的母親會鼓勵孩子去踩死那只螞蟻來鍛煉他的膽量,可這個孩子的母親卻說:“兒子,你看它好乖,螞蟻媽媽一定很疼愛她的螞蟻寶寶。”于是,這孩子就趴在一旁觀察那只螞蟻。螞蟻遇到障礙物過不去了,孩子就用小手搭橋讓它爬過去。
孩子上了幼兒園。有一次,他隨手亂扔果皮。母親沒有視而不見,而是讓他撿起來丟進果皮箱里。然后,她給孩子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她的媽媽總要她把垃圾扔進果皮箱里。有一次,果皮箱在馬路對面,她的媽媽看著她穿過馬路去丟雪糕紙。這時,一輛車飛奔過來,小女孩兒像一只蝴蝶一樣飛走了。她媽媽瘋了,每天在那個地方撿別人丟下的垃圾。大家都感動了,從此不再亂丟垃圾。他們把果皮箱擦得一塵不染,在每一個果皮箱上貼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相片。從此,那個城市成為一座永遠美麗的城市?!?/p>
故事講完了,孩子的眼眶濕潤了。他說:“媽媽,我再也不亂扔東西了。”
孩子上小學了。可是最近總是遲到。老師找了他的母親。臨睡的時候,她對他說:“孩子,告訴媽媽,好嗎?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卻還要遲到?”孩子說他發(fā)現在河邊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就忘了時間。第二天,母親一早就跟他去河邊看日出,她說:“太美了,兒子,你真棒!”這一天,他沒有遲到。傍晚,放學回家時,他的書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壓著一張紙條:“因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時間。愛你的媽媽?!?/p>
孩子上初中了。一天,班主任打電話找她去學校。原來,兒子在課堂上偷看一本畫冊,里面有幾張人體畫。她的腦袋嗡了一下。和老師交換意見后,她替兒子要回了那本畫冊,仿佛什么也沒有發(fā)生。第二天早晨,兒子在他的枕頭邊發(fā)現了那本畫冊,上面附著一封信:“生命如花,都很美麗。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們還能憶起。一個女人死了,千年后,我們還能懷念她的美麗,比如李清照、秋瑾。孩子,從美出發(fā),記住那些讓我們感動的細節(jié),比如一片落葉,一件母親給你織的毛衣,一個曾經為你彎腰系過鞋帶的女孩……有一天,你就會以你充滿色彩的生命去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時候我給你講的那個飛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們愛她,因為她是天使。”
這位聰明的母親懂得在孩子的缺點中發(fā)現那一點點優(yōu)點,并用無微不至的圣潔的母愛呵護他生命中的那一點點光。
母親要真誠地關注孩子的喜怒哀樂,把孩子成長中的一點點進步都掛在心上;不僅關心孩子的身體狀況、學習成績、能否考上重點學校等,而且對孩子的心理、思想、品質、個性要有足夠的了解,并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意識地幫助孩子改掉缺點,引導孩子修身養(yǎng)性,讓孩子做到自信自強、腳踏實地、發(fā)奮努力,走上健康而快樂的人生之途。這需要母親加強學習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