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美
如今,到醫(yī)院檢測聽力的病人呈逐年增多的趨勢。從聽力檢測的圖形看,醫(yī)生高度懷疑聽力下降者有噪聲接觸史。噪聲從何而來?工作或生活環(huán)境中并沒有明顯的噪聲。從細節(jié)上一路追查,找到原因——上學、放學或上下班途中全程聽耳機惹的禍。
現(xiàn)代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乘坐公交車或地鐵的年輕人戴著耳機聽音樂或看視頻,有些熱衷于跑步的人會戴著耳機晨練,自修教室里也可見到學生戴著耳機聽音樂或是練習英語。
這樣長期佩戴耳機會導致噪聲性聽力下降。這是因為人戴上耳機后,外耳道口即被耳機緊緊地堵塞住。聲音沒有經(jīng)過空氣過濾掉部分雜音,在同等分貝的情況下,比外界傳入的聲音對聽力的損傷更大。耳機的音量輸出一般在84分貝左右,有些高頻范圍能達到120分貝。有研究表明,當人耳聽到的音量超過85分貝時,時間較長可造成聽覺疲勞;當音量高達110分貝以上時,足以使人體內(nèi)耳的毛細胞死亡,嚴重者還會造成不可恢復性聽力損傷。
與普通耳機相比,入耳式的耳塞危害更大。同樣的音量下,入耳式耳塞對耳膜產(chǎn)生的刺激更大,更容易造成聽力損失。
戴耳機還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主要癥狀有耳鳴、重聽,甚至爆震性耳聾;其他包括頭昏腦漲、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維和反應的靈敏性以及記憶力減退,還會變得煩躁不安、缺乏耐心。戴耳機騎車的朋友,還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噪聲性耳聾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隱匿性,早期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同時,噪聲性耳聾屬于感音神經(jīng)性聾,一旦發(fā)生,則難以逆轉(zhuǎn),目前也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大家一定要從細節(jié)點滴做起,避免讓耳機成為聽力的“掠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