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對焦點?
我們所說的“對焦點”,背后代表的是一條或若干條線型對焦傳感器。每個傳感器都可以檢測與它方向上相切的光線,即橫向放置的傳感器檢測縱向線條,縱向放置的傳感器檢測橫向線條。如果傳感器剛好與線條平行,比如用一條縱向放置的傳感器去對焦旗桿,那么合焦就會變得非常困難。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將兩條或兩條以上傳感器交叉放置,這就是所謂的“十字型”對焦點。
鏡頭光圈與對焦傳感器
我們常見到“對焦傳感器對應(yīng)某某光圈”或“對焦傳感器可在某某光圈下工作”的描述。簡單來說,對應(yīng)光圈越大,傳感器的精度越高;對應(yīng)光圈越小,傳感器的適應(yīng)性越強。舉個例子,對應(yīng)F2.8的對焦傳感器在精度上高于對應(yīng)F5.6的對焦傳感器;但如果接裝鏡頭的最大光圈只有F4,那么F2.8對焦傳感器將無法正常工作。
需要強調(diào)的是,現(xiàn)代單反相機均采用全開光圈對焦。因此這里的光圈只對應(yīng)鏡頭最大光圈,并不是說在拍攝時我們設(shè)定的曝光參數(shù)。例如對50mm 1:1.4鏡頭而言,即使設(shè)置了F22的光圈進行拍攝,在對焦時,鏡頭仍舊是保持F1.4全開狀態(tài)的。
為了確保對焦精度與鏡頭兼容性,以佳能為代表的廠商通常會把對應(yīng)大光圈的傳感器與對應(yīng)小光圈的傳感器組合在一個對焦點上。例如5D Mark III、70D、700D的中心對焦點,就具備一組F2.8十字型傳感器和一組F5.6十字型傳感器。
對焦傳感器的工作亮度
對焦傳感器的工作亮度以EV(即“Exposure Value”,曝光值)作為單位。“EV”反映了特定光圈、快門速度組合下的曝光度,0EV可代表光圈F1.0、1秒快門。如果一款相機可以在“-2EV(ISO100)”下正常工作,表示所處環(huán)境需要光圈F1.0、4秒快門、感光度ISO100才能正常曝光——大家可以想象這時候環(huán)境有多昏暗了吧。
對焦點的覆蓋范圍
早期單反相機只有很少的對焦點,因此通常會按照常用構(gòu)圖,呈菱形分布在取景器中。現(xiàn)代單反相機,尤其是中高端型號,普遍采用了高密度的網(wǎng)狀陣列對焦系統(tǒng),具備數(shù)十個自動對焦點。這不僅讓拍攝者可以更隨心所欲地選擇對焦點,同時也增強了連續(xù)對焦時的鎖定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入門級全畫幅相機為了控制成本與體積,采用了與APS-C畫幅機型相同的對焦系統(tǒng)。在這種情況下,對焦點的覆蓋范圍就會比較局限,不利于被攝對象脫離畫面中心時的構(gòu)圖和拍攝。除了合理使用先對焦再構(gòu)圖的技巧外,我們也可以在實時取景模式下移動對焦框進行對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