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居霞
查干淖爾湖如同一面寶鏡鑲嵌在碧綠無垠的草原深處,倒映著藍天白云和日月星辰的更迭變換。正藍旗寶紹岱蘇木查干淖爾嘎查就坐落在這美麗的湖邊。嘎查黨支部書記額日和木畢力格,邁著牧人特有的扎實腳步迎接記者的造訪??粗麎褜嵉纳戆?、黝黑透紅的臉膛、矯健干練的舉動,讓人聯(lián)想起草原上的雄鷹。
額日和木畢力格熱情地帶記者參觀他們新建的嘎查“兩委”辦公室和活動室?;顒邮业拈T楣上除了“兩委”的牌子,還掛著“北京車友俱樂部”、“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治理技術專業(yè)實踐基地”、“農村牧區(qū)創(chuàng)業(yè)基地”的牌子?;顒邮依铮瑣湫碌淖酪闻帕姓R,投影儀、遠程教育等設備俱全,墻上掛著“大學生環(huán)保社會實踐暨千名青年環(huán)境友好使者啟動儀式”和“嘎查牧民種養(yǎng)培訓班”的大紅會標。草原書屋的墻上和櫥柜里擺著滿滿當當各種獎狀、獎證,幾間干凈的標準間客房,給草原深處這個寂靜的嘎查平添幾分現(xiàn)代氣息。
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收獲第一桶金
額書記用摻雜著蒙語的漢話給記者講起他獨特的人生歷程。額書記1992年畢業(yè)于錫林郭勒盟廣播電視大學新聞系,第二年去了二連浩特市,幫一位邊貿的朋友做生意,同時自己也擺個攤,學做服裝生意。但買賣畢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成功,他知道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正在這時,父親突然病逝,他遵從父親的遺愿,回到家鄉(xiāng)。那是1995年,他兩手空空回到查干淖爾,最大的財富是帶回一個賢惠漂亮的媳婦。那時的家鄉(xiāng),沒有電、沒有路,日趨沙化的土地上植被越來越稀疏,一座蒙古包就是他的家,包里沒有值錢的家什,只有羊圈里父親給他留下的30多只羊和全家族12口人分得的4500多畝草場。
面對貧窮,他發(fā)誓一定要讓家和家鄉(xiāng)變個樣??墒菦]有本錢怎么干呢?正在他一籌莫展之際,媳婦家鄉(xiāng)鑲黃旗草場大旱,將300只羊轉給他代養(yǎng),這成了他創(chuàng)業(yè)的本錢。他又先后向朋友借了15萬元,買了573只羊精心飼養(yǎng)。雖然趕上三天三夜大雨,死掉了80多只羊,令他扼腕痛惜,但他堅持下來,二三年后,他成了嘎查里的首富。
擔當重任帶領鄉(xiāng)親致富
額日和木畢力格手里有了點錢,對貧困的鄉(xiāng)親們有求必應,誰家有困難、哪個孩子交不上學費,他都慷慨相助,嘎查有兩個學生因父母有病上不起學,他給兩個學生買了衣服,親自送他們到學校交了學費,以后一直幫扶兩個學生直到畢業(yè)。他逐漸成了牧民的主心骨。2003年,他被鄉(xiāng)親們選為嘎查長,當時他35歲。
他的舉動引起時任正藍旗委領導的關注和賞識,經常寫信鼓勵他,他把領導的話記在了心里:“全嘎查有20多個大學生,基本沒有回來的,你有文化、見識廣,家鄉(xiāng)窮,得改變,爭取在牧區(qū)干出點名堂來?!?/p>
嘎查的賬上不但沒錢,還有七八千元的欠款。如何帶領鄉(xiāng)親們探索一條共同致富的路,成了他日思夜想的大難題。他帶領一班人分析貧困的原因:全嘎查8個浩特、115戶、349口人,人均草場面積只有375畝,而且部分草場日趨沙化,最關鍵的是沒電、沒路、沒有基礎設施。
他首先從調整產業(yè)結構和改變經營方式入手,組織牧民建立“浩特+合作社+基地+牧戶”的聯(lián)戶生產經營模式,成立了3個牛羊育肥合作社,整合20700畝草場,進行統(tǒng)一養(yǎng)殖,統(tǒng)一銷售,騰出更多勞力外出打工。目前,三家專業(yè)合作社共有32戶牧民,育肥牛230 頭,每頭牛比傳統(tǒng)放養(yǎng)方式增值500元。不但增加了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了牧民的收入,同時也減輕了傳統(tǒng)放養(yǎng)方式對草場的壓力。
對于沙化土地,他分別建了兩個總計7000畝的治沙基地,組織牧民每年春秋兩季種植黃柳。在外闖過天下的額書記,眼光沒有只盯在自己的草場,他積極尋求外援,在爭取相關部門支持進行飛播治沙的同時,與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環(huán)境保護系合作,將嘎查作為其實習和實驗基地,進行一系列治沙實驗,使退化沙化的草場得到成功修復。而額書記更看重的是大學生能把現(xiàn)代意識、新思想新觀念帶進草原,與牧民的傳統(tǒng)意識互相交流碰撞,他還多次組織牧民外出學習,不斷調整發(fā)展思路,找出最適宜當?shù)匕l(fā)展的好思路、好辦法,進而實現(xiàn)經濟增長與環(huán)境保護雙贏。
修復后的草原,風光旖旎,加之美麗的查干淖爾湖,這是天賜的休閑旅游勝地啊。于是,他大力開發(fā)旅游業(yè),找朋友幫忙成立北京車友俱樂部,和區(qū)內外車友建立廣泛聯(lián)系,將嘎查作為車友們的旅游目的地。他扶持10戶牧民聯(lián)營開設家庭旅游點,每年舉辦那達慕、祭敖包、馬文化節(jié)等各種文體活動,不僅傳承和弘揚了民族文化,還豐富了旅游內涵,嘎查每年接待游客上千人,純收入達5萬元以上。
志存高遠建設美麗家鄉(xiāng)
幾年來,額書記通過各種途徑爭取項目資金達一千多萬元,修砂石路16.7公里,上了電,改造危舊房29戶,牧民90%住進磚瓦房,通電率和電視入戶率達到100%,給每戶建了280平方米暖棚。2013年,他又爭取150萬元整村推進項目,加上牧戶自籌40多萬元,購買了300頭肉乳兼用型西門塔爾牛,分配給115戶,為牧民致富和牲畜改良打下良好基礎。全嘎查牧民人均純收入近萬元。為了發(fā)展嘎查集體經濟,他爭取項目資金50萬元,購進22頭基礎母牛,購進捆草機和鏟車,結束了沒有集體經濟的歷史。
記者問:“辦這么多事、跑這么多項目,你怎么處理個人致富和嘎查共同致富的關系?”額書記的臉紅了:“別提了,因為跑大家的事,對象都差點吹了……”鷹一般堅強的漢子這時有點哽咽了。
媳婦哈斯琪琪格搶過話頭,嗔怪中帶著驕傲地說:“他這輕描淡寫一句話,哪這么簡單,這么多年他在外面跑,我一個人在家里帶孩子、干家務,真不知受了多少苦呢……”
額日和木畢力格擺擺手,說起他下一步的打算:我想把基礎設施再好好搞一下,把砂石路變成水泥路,再通向各個浩特,把旅游業(yè)做大做強,多搞些節(jié)慶活動,吸引更多游客。我想動員全體牧民加入合作社,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管理,把奶食品加工搞起來,還想搞馬奶酒加工,把牧民的收入進一步提高。辦這些事困難肯定有,但凡事在人做嘛。
記者笑著問哈斯琪琪格:“現(xiàn)在還抱怨他嗎?”
哈斯琪琪格揚起漂亮的臉,也甜甜地笑道:“讓他到外面飛去吧,我把家里的事打理好,就是支持他了吧?!?/p>
(本欄編輯/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