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ara
在中國社會,父母總覺得讓孩子開口閉口提錢,是很市儈的事。說起財商教育,不少父母都會說“他太小了”“他一定會亂花錢的”“長大了他自然會懂”,而遲遲沒有將金錢的意義教給下一代。
在全球化的年代,我們要擴大視野,旅游固然是不錯的選擇,而赴外國學習,就更能全面認識世界,幫助自己與國際接軌。胡潤研究院的數(shù)據(jù)顯示,最受中國富豪青睞的留學地是美國,中國留學生人數(shù)已連續(xù)三年位列美國國際學生第一位,其中2011至2012年度,有19萬名中國留學生奔赴美國,即每四個在美留學生之中,就有一個是中國人。名列“胡潤百富榜”的企業(yè)家之中,有不少選擇美國為子女的留學地,包括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女兒宗馥莉、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女兒劉暢、碧桂園董事長楊國強女兒楊惠妍,他們子女的中學或大學生涯均在美國度過。
昔時經濟條件不太好,留學生都是苦學生,在外地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下課后到餐館打工,深夜回家通宵溫習。如今,許多富二代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應付異國高消費生活,卻往往因“炫富”而造成其他問題。這跟國人的財商教育有很大關系。
不少富有的留學生到外國后,先做的不是搞學問,而是買房買車,而且一買就是百萬美元的豪宅,十多萬美元的豪車,至于隨身裝備如手機、手表、包包等也是要多奢華有多奢華。在民風純樸的澳洲,人們要在亞洲人之中分辨出中國人是很容易的,在校園里背著LV、Gucci的,百分之九十是中國學生,因為別的國家學生都是粗衣麻布上學,不會穿一身名牌。當然如果歹徒要找對象,就會瞄準這些穿戴招搖的富孩子,這樣,中國留學生成為了諸多外國留學生中最易受到搶劫、偷盜等傷害的群體。
可悲的是,大多身為富二代的中國留學生不是不想結交其他圈子的朋友,只是清貧的學生都忙于打工賺生活費,沒時間參加他們的社交活動。
除了是“受害人”,中國留學生有時也會飾演“加害人”。同樣在英國,一位中國碩士學生因為論文差幾分不能及格,便掏出5千英鎊向教授買分數(shù),不得逞后還故意從外套里掉出一把手槍威嚇。學校只得報警,結果這位一邊讀書一邊在父親公司工作、年薪高達230萬人民幣的富二代,被判入獄1.5年。
除了炫耀財富,不少富二代留學生由于受到錯誤的財商教育,認為所有問題都能用錢解決,他們的許多做法不僅影響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人,甚至引起了國人的不滿。近日先后有兩起中國女留學生遇襲的案件。一起發(fā)生在法國名產酒區(qū)波爾多,6名中國女生因噪音問題而被3個暴徒襲擊,其中一人嚴重毀容。另外一起發(fā)生在意大利,來自南京的19歲女學生被人棄尸湖畔,懷疑是被當?shù)厝吮┝η址钢滤馈?/p>
網民對這兩起同胞遇害案件有著迥異的反響,有人表示對法國極度失望,立誓以后不喝波爾多紅酒,也有人認為她們反正是富二代,死了也活該!
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
倫敦媒體在對中國富二代留學生的追訪中,也找到一些低調勤勞、自力更生的富二代。例如一位來自深圳的女生,父親是金融和房地產巨子,她在讀書期間就很低調,畢業(yè)后便留在當?shù)剡^著上班族的生活。她說她也有不少富二代同學,畢業(yè)后立即回國繼承父業(yè),取得很高的成就;她表示,即使家里有錢,也不會放棄自己的事業(yè)和理想。
這要歸功于什么?當然是家庭教育與財商教育。從小她父親就對她要求嚴格,要求她要發(fā)揮自己的能力,不能輕易依靠他人,甚至不能依靠父母。
說到底,近年中國的富二代留學生在世界各地引起熱議,大部分原因就是家教問題。
什么是真正的“富二代”呢?且聽聽這個故事:
在德國漢堡有一個富有家族,他們已經很多代人毋需工作,單靠財富滾存就能過上豪華的生活。在孩子18歲的時候,做爸爸的吩咐兒子獨自出去旅行最少一個月,給他的旅費卻少得不能想象——結果這位兒子40天后回來,家人用最名貴的香檳、美食為他舉行歡迎派對,慶祝他長大成人。
這位富家子弟看著滿室的名酒美食,回想起過去40天吃面包、喝白開水、晚上叩門借宿、有時只能睡馬槽的日子,而這時桌上任何一杯香檳的價格,都足夠他整天的花費。他把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對他說:“我花的是我的錢,你花的,也是我的錢?!蹦且豢蹋嬲L大了,父親已經將人生真正的“財富”傳授給他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