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高考前后,又是學生和家長們燒香祈福的時刻。在號稱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安徽毛坦廠中學的北門東邊一百米處,長著一棵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槐樹,枝繁葉茂。這棵槐樹被毛坦廠中學的學生和家長們視為“神樹”。離校的前夜,到樹下燒香跪拜的高三學生和家長絡繹不絕。臨近午夜時分,甚至還會排起長隊??茨菢湎乱讯逊e半米高的香灰,就知道其“熱度”有多高。如果把這樣的場景“放大”,我們會很容易看到:在那些知名的神廟靈宇里,數也數不清的高考學子和家長們紛沓而至,手持高香,念念有詞……被高考折磨的人們在虔誠地頂禮膜拜,他們崇拜的不是知識,不是良心,不是擔當,而是完全功利化的“金榜題名”。這實在是把“虔誠”、“崇拜”用錯了地方。
前不久,我在英國劍橋大學的教堂里參觀時,正好遇到一位神學院的教授,他在白色的燭光下,面對著圣母瑪利亞虔誠地禮拜。我不知道他具體在禱告什么,但是,他的一舉一動都規(guī)規(guī)矩矩,認認真真,虔誠無比。我可以很清楚地判斷出來,這是一位有信仰的人,他來教堂僅僅是因為有信仰,而不是因為外在的功利性目的。劍橋大學的朋友告訴我,學校有一大批這樣的人,他們來教堂就是為了與上帝對話、凈化自己的心靈。
人活于世,總要有所敬畏。那種人定勝天、肆意開發(fā)自然、野蠻掠奪自然的觀點和做法早就應該被擯棄了。無論科學如何發(fā)達,我們總要思考“到哪里去”的問題??茖W解決不了信仰的問題,而人又不能沒有信仰。
一個國家或者民族,如果沒有建構起支撐其發(fā)展的精神、美德和信仰的話,那么,這個國家或者民族無論如何都沒有希望。國家如此,個人也是如此。
但是,人類在建構內在精神世界的時候,注定要走與追求外部的物質世界完全不同的路線。追求外部的物質世界,憑借的是向外求——科學定理,只要盡可能地用機器替代人的直接勞動,只要研制好生產流水線,工作效率就會提高,相應的目的就可以達成。然而,人類在建構自己內在精神世界的時候,必須眼睛向內,不斷拷問自己: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樣去那里?我現在在哪里?我怎樣才能更好更快地到達那里?這一切,都需要人們不斷反思、不斷調整自我。沒有這種內在的建構,無論是一個國家、民族還是個人,都不可能走向理想的發(fā)展境地。
再回過頭來看看那位認真做禮拜的教授,他這樣做,其實是在與自己對話,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并用懺悔的方式,讓自己堅持走正確的、行善的道路,這是一種自我監(jiān)控。任何人的心靈完善都離不開自我監(jiān)控、自我提醒。這種信仰,與我國眾多的燒香拜佛行為具有完全不同的含義。那些為了唯一的功利心而頂禮膜拜的高考生們該思考一下了,否則,即便進入理想的大學,往往也是迷茫的。
【原載2014年6月18日《中國教師報·網評天下》】
插圖 / 佛祖也為難 / 吳文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