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林
今年6月20日,是母親逝世一周年的日子。
在這思念縈懷的365個日日夜夜里,每當想起母親離世時那無限留戀的眼神,每當凝視母親生前慈愛的照片,每當播放母親生前的影像,我都禁不住淚如泉涌、思緒萬千。
母親名叫劉乃鳳,1937年農(nóng)歷11月17出生于沂蒙山區(qū)一個叫四泉莊的偏僻小山村,兄妹5人中排行老三。這個只有百十戶人家的村子位于山東省蒙陰縣界牌鄉(xiāng),母親在那里度過了22年苦澀的成長歲月。母親很有主見,也非常勇敢。1960年6月,她獨自一人來到黑龍江省葦河林區(qū),和在這里工作的父親完婚。那一年,她22歲,是家中唯一走出齊魯大地闖關(guān)東的人。從此,長白山脈張廣才嶺西麓的浩瀚森林中又多了一位勤勞果敢的東北女人。
母親中等個子,身材瘦削,略黑的臉龐透著干練、堅忍的品質(zhì)。母親生育了我們姐弟4人,并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yǎng)大。由于父親自幼身體不好,加之在林區(qū)抬木頭時胳膊受過重傷,導致母親始終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無論是春天開荒種地,還是夏季鋤禾當午;不管是秋天揮汗如雨地忙收獲,還是冬季頂風冒雪到山里拉燒柴,許多重活累活都是由母親一人承擔。盡管母親很瘦,但她的勤勞與堅韌一直讓人敬重。
母親沒有上過學,解放后上了一段時間夜校,識得一些常用的文字。但是,母親羨慕讀書人,懂得讀書的重要,主張孩子們要讀書。在我考大學時,母親支持的果決態(tài)度讓我終身難忘!那時,高考的錄取率非常低,加之林區(qū)教育落后,我連續(xù)參加了幾次高考。記得父親看我復習很辛苦,想讓我接他的班工作,我也徘徊猶豫過。在堅持還是放棄的兩難選擇中,是母親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人生命運,她說:“只要你想考,砸鍋賣鐵我都供?!蹦赣H深信兒子能考上大學,堅信兒子是一個能為家族帶來榮光的孩子。終于,1985年8月的一天,當我把考上大學的消息告訴母親的時候,她喜極而泣。后來,母親告訴我,在山東老家我們孫家出身不好,被人瞧不起。我考上大學,也算給老孫家爭了口氣。在那個唯成分論的年代里,出身貧農(nóng)的母親嫁給地主成分的父親,她在當時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是巨大的。兒子能上大學,也是對她和家族最大的慰藉。
大學期間,我發(fā)憤苦讀,提升自我。每當放假回家,向母親報告我獲得的優(yōu)異成績和各項榮譽時,母親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大學畢業(yè)后,我留校工作,在哈爾濱安家立業(yè)。這些年,為生活為學業(yè)忙碌,為工作為事業(yè)奔波,很少抽出時間專程回家陪伴父母,而母親卻從未抱怨。她總是對我說:“我和你父親身體都很好,你不用操心,把你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了?!倍看位丶?,看到母親硬朗的身板、幸福的神情,我就感到格外欣慰。
多年來,我一直有個夙愿,就是陪伴在林區(qū)生活了一輩子的父母到首都北京去一次。2010年年初,一本《孝心不能等待》的書深深地打動了我。此時,我想到雖然我的工作比過去更忙了,擔子也比過去更重了,但父母都已年逾古稀,孝心不能等待。2010年6月,我和姐姐平生第一次陪父母外出旅游,去了北京。北京之行讓父母飽了眼福和口福,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父母真的老了。我給父母拍照、錄像,留下了永久的畫面和聲音。唯一的遺憾就是,原本計劃返程時要陪父母乘坐飛機,由于當天北京首都機場雷電交加,我們最終改乘火車返回。我曾設想找時間要陪父母到大連、青島看看大海??上?,這些計劃都由于我的原因一再耽擱。
2013年春節(jié)回家,母親說她最近不愿意吃油膩的東西,她總懷疑自己是胃的問題,不愿去醫(yī)院。當年3月26日,在我們的一再勸說下,她來到哈爾濱的醫(yī)院做了無痛胃鏡,結(jié)果證明胃沒有任何問題。但經(jīng)驗告訴我,必須對母親的身體做一次全面的檢查。接著,我們?yōu)槟赣H做了體檢和全身PET-CT。檢查結(jié)果令我們始料未及,母親患有胰腺癌并且已經(jīng)轉(zhuǎn)移。哈爾濱醫(yī)科大學一院、二院和省腫瘤醫(yī)院的專家會診,得出的結(jié)論驚人的一致:“已經(jīng)沒有治療價值,生命只能維持三個月左右。”這真是晴天霹靂,全家人都無法接受!無奈、揪心是那些日子我們揮之不去的痛楚。但是,面對現(xiàn)實,我們還是做出了理性的選擇:向母親隱瞞病情,用保守的辦法積極治療。
我們姐弟商量,由我和二弟陪母親再回一次山東老家。一來是滿足母親長久以來的一個愿望,二來也是讓母親在最后的日子里不留遺憾。2013年4月12日,我們母子三人開始回鄉(xiāng)之旅,母親真正體會到了在飛機上遨游藍天的感覺。她十分興奮,坐飛機的愿望也許在她心底埋藏了很多年。4個小時,從黑龍江的大森林來到山東的沂蒙山區(qū),母親似乎沒有感到疲憊。在老家,除了探望親朋故舊,我和弟弟還抓緊時間陪母親游覽了她當年植過樹的蒙山國家森林公園,她曾經(jīng)工作過的蒙陰縣城。還陪母親到山東日照看了大海,這是母親一輩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海。為了不讓母親看出破綻,我僅陪了她四天。接下來二弟又陪母親到了曲阜、濟南等地。山東之行,坐飛機、看大海、拜故里,母親和家人有說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
2013年5月4日,母親從山東返回哈爾濱,之后回到葦河的家,就開始臥床了。起初生活還能自理,到了第三個月就已經(jīng)完全靠姐弟們的照顧了。此時,她已明白我們的良苦用心,常常對去看望她的親朋故舊表達知足的心情,對左鄰右舍表達對兒女孝心的滿足。我在最后一個多月里,每周回去看望她一次。一方面是為了安排她的后事,另一方面也為了能夠多看母親一眼。在母親彌留之際,全家老小都圍繞在母親的周圍,一直陪伴照料。遠方的親屬、過去的老街坊、曾經(jīng)得到母親照顧的晚輩們都來了。在母親生命最后的那段日子,她對我們說,不要到醫(yī)院了,她不愿離開這個家。其實,母親有留戀之意,更有不愿連累子女之心??!然而我們也多么希望母親能在這個世界上多停留一些時日,哪怕就多那么一天。
最終,母親還是走了。2013年6月20日凌晨2時45分,母親走完了77年的生命旅程。帶著無限的留戀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母親從貧瘠的沂蒙山區(qū)走來,又投入了黑龍江茫茫林海。她對大山、對森林有著特殊的情感。我們將母親的骨灰安葬在一塊山青水秀的山林之中。讓巍巍群山為她作伴,讓清清河水為她歡歌,也讓山間的翠鳥蛙聲為她鳴唱。我想,母親在這里是不孤獨的。
母親離開后,我對親情和人生有了更多深切的思考。因為讀高中上大學,我最早離開家庭和父母,與家人的聚少離多已經(jīng)成為我的生活常態(tài)。盡管如此,父母從未抱怨,更多的是理解和期盼。我通過高考改變了命運,走出大山,在成就自己的事業(yè)時,卻失去了盡孝父母的機會。也許母親因為我的“出息”而獲得永遠的精神慰藉,而我卻留下了對母親行孝不能的無盡愧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三次含淚寫下這些懷念母親的文字。我把對母親的真切思念表達出來,是對母親最好的告慰。我想告訴她:父親很好,我們一定像您那樣照顧好父親;我們很好,我們也一定要像您生前期待的那樣,友愛他人、善行社會,做一個心地善良、對社會有益的人。
人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說來也怪,母親離開我們的日子,我日思夜想,竟然很少夢見母親。一位篤信佛教的友人解釋說:“你的母親生前心地善良,樂善好施,好人自有好報,她已升入天堂。她在天堂生活得很好,自然就不來打擾你們兒女了!”不管怎樣,這種解釋讓我們姐弟四人都能得到一絲精神上的寬慰。
母親,愿您在天堂里:靜好,安然!
責任編輯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