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志
在管教孩子時,正話反著說,這樣的“反話教子”方式,被很多家長使用后認為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育“偏方”。專家對此現象提醒說,即使“反話教子”,也應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切不可讓“反話教子”起反作用。
“反話正說”是父母教子的智慧
李輝的女兒潔潔今年4歲,爺爺、奶奶和父母處處寵著她。潔潔很任性,媽媽讓她干啥,她不僅不干,而且還頑皮地斜著一雙大眼睛向媽媽“示威”。有一次,潔潔弄臟了手,媽媽讓她去洗手,她卻拖拖拉拉不肯去。女兒的淘氣一下子把媽媽惹急了,于是,她便嚇唬孩子說:“你再不把手洗干凈,晚上就不讓你上床睡覺,把你關在門外讓你睡在樓梯上?!睗崫嵚牶螅芎ε?,就把手洗了。對于這樣的招數,李輝越用越多。孩子在客廳里赤著腳玩耍,她催潔潔穿鞋,潔潔不聽,她就指著潔潔的腳丫說;“今后不給你買鞋了,到冬天也讓你赤著腳?!崩钶x發(fā)現,每次這樣刺激孩子,她總會乖乖地聽話。
點評:像潔潔這樣年齡段的孩子,剛剛進入“競爭期”的初始階段。此時的孩子在心理上表現為好勝、好強,同時還會有叛逆的苗頭出現。家長在此階段和孩子交流,如果用“反話教子”的方式說教孩子,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比如孩子剛讀一年級,7歲的兒童對自覺學習尚不習慣,在寫作業(yè)時可能不夠主動。家長為激勵孩子,可以反話正說,“我看你是班里寫作業(yè)最慢的吧,明天交作業(yè)肯定會比別的同學要晚?!闭幵凇案偁幤凇钡暮⒆勇牶缶蜁环獾卣f,“我才不是呢,我肯定交作業(yè)比別人快?!贝祟悺胺丛捳f”的作用,主要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競爭的氛圍,故意挑起孩子的好強心。這種教子方法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家長“反話教子”必須慎重
劉瑩3歲的兒子蓬蓬雖不頑皮,但很淘氣,并且愛哭,有時為玩具壞了或沒有零食哭起來沒完。劉瑩勸說無效后很是心煩,便生氣地說;“你再繼續(xù)哭鬧,我不要你了,把你扔給討飯的帶走?!币驗楹ε?,孩子也許不再哭鬧,也許會哭得更厲害。對不懂事的孩子而言,這樣長期下去,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認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有一個叫雯雯的女孩也很愛哭,她的媽媽每逢孩子哭時總會說:“你哭吧,使勁哭!”然后便不再理會雯雯。雯雯哭了一會兒,見沒人來安慰,就停止了。媽媽以為找到了一個對付雯雯哭鬧的法寶,每次雯雯哭的時候,她都會這么說。時間一長,這種“反話教子”的方法給雯雯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便開始模仿媽媽。在幼兒園里,雯雯看見其他小朋友哭了,就會過去“鼓勵”說:“你哭吧,使勁哭!”可見,家長的正話反說已給孩子起了反作用。
點評:孩子頑皮或淘氣哭鬧時,家長一氣之下偶爾說些不適當的話發(fā)泄一下是在所難免的??墒?,千萬不要總是拿反話來刺激孩子;否則,孩子就會在同樣的情況下用這些話來“安慰”別人。因為4~7歲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上還分不清“反話”與“正話”的區(qū)別及作用,如果孩子模仿家長的“反話”,會影響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溝通,讓別人產生錯誤的想法,認為說“反話”的孩子不講禮貌,會讓孩子在與小朋友相處時不知不覺失去朋友。
家長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有的孩子面前正話反說,或許會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但在另一種孩子面前所起的作用就會相反。因此,家長“反話教子”要因人而異,應分析是否適用自己的孩子,慎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