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現(xiàn)在學界的主流說法,士與俠同源,西周的低級貴族,到了春秋時期,演變?yōu)槭炕騻b。其實,這種說法也不盡然,因為后來從私學里學出來的士,好些并非出身貴族,也有庶民。東周分際,非貴族的庶民,大多都是從貴族圈里墜落下來的,低級貴族能做的事,憑什么他們就一定不會做呢?
禮崩樂壞的潛臺詞,就是原有的身份秩序亂了。大小山頭,競爭加劇,用人之際,才俊之士也就有了機會。至于從什么途徑出人頭地,要看個人的機緣??组T之徒,大抵走仕途,學成之后跟著卿大夫做家臣,一步步爬上去。而墨家的門徒,則走的是俠士一路,扶危解難,行俠仗義。
西周等級森嚴,人都生活在禮制框架的格子里,誰也別想僭越。設計雖好,但其實在悄然之間,局面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周平王東遷后,人的身份地位,多少可以自己做主了。
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俠,大抵習武。習武這點事,原本是貴族教育里有的。西周實行的是貴族兵制,在戰(zhàn)車上持戈拿弓和駕車的,都是貴族,最不濟,也是士。從王官之學脫胎而來的私學,當然也要習武。所以,混出來的人,無論相還是將,抑或知名的俠客,都會武。連蘇秦張儀這樣的舌辯之徒,照樣可以領兵打仗。
當然,俠士為人做刺客,技擊的本事要大一些。只是,那時的刺客,也并非職業(yè)殺手,無非報恩,拼將一死酬知己而已。要離、專諸、聶政和荊軻都是。豫讓本是智氏的謀士,為了酬答主人,也就變成了刺客。但應該沒有一個俠客,能像武俠小說里那樣飛檐走壁,無所不能。他們那點功夫,也就比一般人強點而已。像荊軻,都近到秦始皇身邊了,還是沒能得手。三兩招之間,居然拿不下一個深宮里的帝王。
不過,俠士的為人都不錯,重然諾,輕生死,拯危扶難,行俠仗義,卻不留姓名。這樣的人,想要不喜歡都難。西漢時,這樣的俠客不少,像朱家,仗義疏財,救人急難,唯恐人知。幫助季布脫離危難,但季布發(fā)跡了,朱家卻避而不見。事跡傳世最多的,是郭解。郭解的父親就是俠士,在漢文帝時被官府殺掉,但郭解照樣子承父業(yè)。年少時倒是經(jīng)常犯律條,動輒殺人,亡命江湖,但成年之后,不再干這樣的事,跟朱家一樣,扶危濟難,行俠仗義,為人排解糾紛。
郭解最大的特點,是講道理。他姐姐的孩子跟人喝酒,強灌之,被人一怒之下刺死。他姐姐棄尸道旁,逼郭解出手,找出兇手。兇手在郭解門客的追索之下,不得已現(xiàn)身,來見郭解,把事情始末講清楚。郭解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孩子該死,你沒事。他把人放了,自己出來把外甥安葬。
洛陽有人發(fā)生糾紛,任憑本地賢豪怎樣調(diào)解,都無濟于事。郭解去了,幾句話,雙方就和解了。郭解對當事者說,這樣一來,我豈不是讓洛陽的賢豪很沒面子嗎?我馬上走,你們待會兒等當?shù)刭t豪來,聽他們的話和解吧。
但是,這樣的人,皇帝不喜歡。郭解先是被強制遷往茂陵,當時遷徙的都是富豪,有一定財產(chǎn)標準的,郭解身無余財,不符合標準,但皇帝一定要他走。要他走,就是拔掉他在當?shù)氐母?。沒想到入關之后,關中豪杰,知與不知,爭相與之交結。到了這個地步,皇帝不會再讓郭解活了。不久,因為一個舊日門客的殺人案,郭解被牽連進去,不僅自己死了,連累族人也被害。
官府不喜俠士,表面上,是因為俠士蔑視法令,像韓非子說的那樣,以武犯禁。其實,他們是不喜歡民間形成另外一種權力中心,不喜歡民間借俠義抱團,團抱緊了,一旦官府不講理,反抗也就來了。兩千多年,朝廷和官府反復打擊鎮(zhèn)壓,俠士也就漸漸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