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荷蘭漢學家高羅佩的琴學研究

2014-07-31 17:15:38王建欣
人民音樂 2014年6期
關(guān)鍵詞:琴學古琴音樂

蘭學者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 1910—1967)是一位傳奇性人物,他的職業(yè)是一名外交官。在長達三十多年的外交官生涯里,他先后供職于荷蘭駐東京、重慶、南京、華盛頓、新德里、貝魯特、吉隆坡的領(lǐng)事機構(gòu)。他還是一位學者,不僅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為自己的學術(shù)研究對象,還強烈向往古時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努力學習書法、篆刻、繪畫、鼓琴等。

一、高羅佩其人

可能是由于他的童年時光是跟隨父親(海軍軍官)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上度過的,他對古老神秘的東方文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伴隨終生。1930年高羅佩進入荷蘭萊頓大學,選擇漢學作為專業(yè)。大學畢業(yè)后進入烏德勒支大學繼續(xù)深造,1934年以一篇論及中國12世紀米芾有關(guān)硯的論說的文章獲得了東方研究碩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則是探討了遠東一帶流傳的馬頭神的情況。

高羅佩在世界漢學界的顯赫地位應該說是由于他創(chuàng)作的中國古代探案推理小說《狄公案》而奠定的。他將研究、酷愛所積累的中國文化知識,包括古代社會的典章、名物、風俗習慣、人情地貌等巧妙地融入書中。除了探案,書中還廣泛涉及了唐代的司法、政治、行政、吏治、外交、軍事、工商、教育、文化、宗教、民情、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全書均以仿宋元話本體裁寫成。甚至連中國的讀者也想不到,《狄公案》是由一位真正的外國人用英文所寫?!兜夜浮废盗邪?5個中長篇和8個短篇,全書約一百三十萬字,古色古香的插圖也是高羅佩親手繪制。日、法、德、西,包括瑞典語、芬蘭語、克羅地亞語等小語種也都有《狄公案》的譯本,這在世界漢學著作中是獨一無二的。

寫小說,遠不是高羅佩作為外交官的全部業(yè)余生活,他還有著更廣泛的興趣愛好和學術(shù)研究。他的興趣愛好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身體力行地去做一個生活在中國明代的文人——出自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準認知,并深深陶醉于此。因此,練習書法、篆刻、作古文、寫詩填詞,自然包括彈古琴,都是不能少的。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這些領(lǐng)域里所取得的成就絕不是外國人的“玩票”。他能夠在重慶、上海、北平等地與文化界名流相唱和、切磋,不僅僅是由于他的外交官身份,更是由于他所具有的“軟實力”,即他的詩、書、畫、印、琴的水準。高羅佩的書法筆力雄健,功底深厚,尤善行、草;出于對書法的興趣促成了他的米芾《硯史》英譯本的面世(北京,1938)。荷蘭文是他的母語,他還精通英、漢、日、梵、藏、德、法、印尼、馬來、拉丁、意大利、西班牙、古希臘文和阿拉伯文等。

高羅佩的學術(shù)研究以廣泛且嚴謹著稱。研究對象的選擇多以個人的偏好為出發(fā)點,而不是緊跟學術(shù)時尚,因此他寫出了大量極富獨創(chuàng)性的研究專著。他深入研究過中國古代哲學家鬼谷子的論著。他用英文出版了《中國繪畫鑒賞》(羅馬,1958),全書近六百頁,插圖160幅,書末附有42種中、日紙張樣品。他豢養(yǎng)長臂猿為寵物,同時深入研究了這種動物在中國文化中的角色。研究成果便是專著《長臂猿考》(萊頓,1967),書中還包括一張錄有猿啼的唱片。作為漢學家,高羅佩以收集中國春宮畫、房中術(shù)書籍以及研究性學而享盛名。他的《秘戲圖考》(東京,1951)、《中國古代房內(nèi)考》(荷蘭,1961),已有中譯本流行。

二、《琴道》的內(nèi)容及翻譯

高羅佩花費大量心血寫成的英文專著《琴道》,1940年在日本東京上智大學出版。此書旁征博引,將多種琴學著述,以及文學美術(shù)中涉及古琴的資料精心譯成英文,并詳加注釋。出版至今,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琴學研究的權(quán)威之作。捎帶著成就了他的兩個副產(chǎn)品:《嵇康及其琴賦》(東京,1941)、《東皋禪師集刊》(重慶,1944)。

《琴道》計有七章。第一章“緒論”,介紹了古琴音樂的特征,與文人的特殊關(guān)系,以及琴在古代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第二章“中國音樂的傳統(tǒng)觀念”,圍繞著《樂記》,講述音樂與宇宙、自然的關(guān)系;音樂與政治、朝廷的關(guān)系。第三章“琴學研究”,梳理了古往今來的琴學資料;介紹了有關(guān)古琴起源與特征的諸家代表性說法;另外專有一節(jié)“琴人的性情和修養(yǎng)”,從琴童、琴室、琴社講到文人于靜室高齋中或春花秋月下焚香鼓琴的美好意象。第四章“琴曲的含義”,首先從音樂學的角度分析了“琴調(diào)”;然后將琴曲的內(nèi)容概況為五個類型(道、儒、文學作品、大自然、文人生活)分別加以論述。第五章“象征”,分別從“琴制和琴名的象征意義”(如與龍、鳳的關(guān)聯(lián))、“琴聲的象征意義”(中國人用文字來給聲音定義,如冷謙的《琴聲十六法》)和“指法的象征意義”(古人關(guān)于指法的解釋及象征性圖式的用意)來認識古琴所蘊含的深意。第六章“關(guān)聯(lián)”,詳細分析了琴與鶴、梅、松、劍等重要的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關(guān)系以及它們是如何關(guān)聯(lián)的。第七章“結(jié)論”。書成后,又將沒有放入正文中的重要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作了四個較長篇幅的附錄:西方琴學文獻、中國琴學文獻、古琴——古董、中國古琴在日本。尤其這最后一個附錄,將自古以來的中日琴學淵源條分縷析,足見高羅佩的用功之勤,至今仍是學術(shù)界認識中日琴學關(guān)系的重要文獻。

筆者最初知道高羅佩的點滴還是從張子謙先生與謝孝蘋先生的閑談之中。上個世紀80年代末,謝先生供職于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專研中外交流史。其時,張先生自滬來津,與兒孫住在一起,頤養(yǎng)天年。我和李鳳云追隨張老左右,向先生請益,陪先生聊天。每周都要見幾次面。謝先生與張老亦師亦友,早年又與張老的兒子是同學,兼之謝先生的女兒住在天津,故總有機會來看望張老,每次來,張老都要約上我和李鳳云作陪。聽兩位先生聊琴壇往事,讀兩位先生的詩詞唱和,便成了那時我們的一樁美事。真正見到《琴道》一書,已是1998年在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跟隨吳釗先生攻讀博士的時候,音研所圖書館藏有該書的第一版。棕色布面精裝,封面上畫一瓶古梅,雙鉤隸書“琴道”兩字,極典雅。我國琴界甚至音樂理論界均對此書關(guān)注有加,對中譯本翹首以盼。在討論我的博士論文選題時,恩師吳釗先生以及琴家丁承運先生都提過以高羅佩為研究對象的建議。拿到書后便不自量力地翻譯起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博士學位都拿到了,書譯了還不到一半——確實隔行如隔山,將就著讀懂和通順的翻譯,還是有很大距離的。從此就擱下了。endprint

一次,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俞人豪先生來天津召開選題座談會,我就提起了這本書的翻譯出版之事。俞先生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并答應只要做到“齊、清、定”保證三個月內(nèi)出書。眼見要動真格的了,我便找了兩位英語專業(yè)的青年教師(他們當時是就讀于天津音樂學院音樂翻譯專業(yè)的碩士生)宋慧文和孔維峰,以他們兩個為主,我負責一些外圍的工作,如原始文獻的查找、核對,琴學術(shù)語的準確理解、翻譯等。直到2004年,書稿總算譯出。但書中所涉文獻眾多,計有中、日、英、法等語種。說實話,直到交稿的那一天,核對原始文獻的工作也沒有完成,恐怕永遠也不會完成了,因為有些文獻我們真的無法見到了。期間,中華書局、三聯(lián)書店等也都有出版意愿。但最終與荷蘭方面就高羅佩學術(shù)著作中文版簽訂版權(quán)協(xié)議的是獨具慧眼的中西書局。

高羅佩的學術(shù)規(guī)范工作做得非常嚴謹扎實,書后配有很詳細的索引,書中所涉人名、地名、書名、篇名、事件、朝代、術(shù)語、概念等等,都列在這個索引中。翻譯稿完成時,經(jīng)與該書責編商量,索引可先不譯,等到一校稿出來后再譯索引,以便順利加入頁碼。可待到真正翻譯索引時才知,這個工作量巨大且復雜,一做又是近兩個月。為了考訂一個字,有時要花一整天的工夫。

三、高羅佩的琴學研究

1.音樂學視野

毋庸諱言,高羅佩關(guān)注古琴最早是從文化的角度入手的。他雖然不是音樂學家,但他深知,古琴畢竟是一件樂器,因此在撰寫《琴道》開始,他就主動承擔了音樂學家的職責。比如他與著名的樂器分類學家薩克斯(Curt Sachs),就選取哪一個英文單詞來翻譯中國的“琴”字,而有過多次溝通,高氏堅持主張用Lute,而薩克斯則建議他改用Psaltery。關(guān)于各自的思考,他寫道:“選擇‘Lute翻譯‘琴,我的目的是想向一般讀者傳達有關(guān)古琴和古琴音樂在文化上的重要意義的信息。因為西方人習慣上常把‘Lute一詞與詩歌和高雅的志趣聯(lián)系在一起,它可以充分地顯示古琴的環(huán)境氛圍;而‘Psaltery,卻從另一方面暗示了這是一件在許多個世紀以前就宣告滅亡了的樂器。而且,許多讀者都不熟悉‘Psaltery這個詞。出于這些原因,我還是喜歡用‘Lute一詞來翻譯‘古琴,優(yōu)先考慮這件樂器的內(nèi)在意義,而不是它的外部形態(tài)。”他還曾與岸邊成雄合作,“編寫了一個中國和日本樂器名錄,旨在為研究遠東音樂的西方學者提供一個參考。每個條目都由樂器圖解、簡要說明和一個建議使用的英文譯名三部分組成。希望這個樂器名錄能夠幫助研究者正確地辨別各種西方文獻材料中提到的樂器?!笔欠駷椤稏|亞樂器考》,有待進一步考證。

書中他謙稱自己“在音樂學方面只能稱得上是稍有涉獵,雖然明知自己闖入了一塊更準確地說是為音樂學家專有的領(lǐng)地,但在寫作本書時不得不考慮到琴學的方方面面。盡管本書主要針對研究東方的學者,希望能夠把他們的目光吸引到中國文化一個鮮為人知的領(lǐng)域;但是,如果能在音樂學家中找到讀者,則是作者莫大的欣慰了。音樂學家將在本書中發(fā)現(xiàn)一個真正的中國古代音樂寶庫,一個巨大的源泉,如果他們采用基于歷史音樂學原理的科學分析方法,那么將會根本改變東、西方現(xiàn)存的關(guān)于中國古代音樂的理念。古琴音樂可以自豪地,也是名副其實地將自己稱為‘太古遺音?!彼氨容^詳盡地列出了這些音樂學材料來源的名錄,并且對它們進行了評論,這些勞動似乎是值得的;作者期望它們能夠幫助音樂學家們對本書中只做了簡要論述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今后,他們中如果有人能夠編纂一部完備的古琴手冊,作者至少也會覺得似乎清償了部分自己欠下的債務”。坦率地講,作者七十多年前的期許直到今天也沒有人交上這份合格的答卷。在翻譯《琴道》的過程中,這樣的鞭策、警醒,總會從字里行間蹦出,令人汗顏。

2.嚴格的學術(shù)訓練

我們知道,荷蘭的高等教育水平是位居世界前列的,萊頓大學的東方學研究更是人才輩出,碩果累累,且有著優(yōu)秀的學術(shù)傳統(tǒng)。高羅佩在這里接受的學術(shù)訓練,加之他的獨特經(jīng)歷、睿智的眼光,使得他看問題新穎獨到,有時是一針見血的。比如我們今天的音樂理論界還在糾纏的所謂“文人琴”、“藝人琴”的問題,他便早有高論:“古琴是中國文人常備的隨身物品之一,但他們卻很少鼓琴。這并不是因為古琴音樂不合時代潮流;恰恰相反,在許多人看來,古琴音樂代表了中國音樂的頂峰,它的地位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一直是無與倫比的。但是若想熟練地演奏古琴,必須進行多年的研習,而且還要有技藝出眾、堪任其職的老師指導才行。而文人很少有閑暇和興致在琴藝上投入這么多的時間;況且相對而言,良師又是鳳毛麟角。因此,雖然操琴之趣只為少數(shù)幸運的人所專有,但是將琴當作一件古董賞玩卻是每一個文人可以做到的。”這是很精辟的見解。輕而易舉地解釋了為什么其實多數(shù)文人的琴藝水平并不高的問題。的確,提高演奏樂器的技能是一項很花時間的事情,且枯燥無趣。傳統(tǒng)文人對這等缺乏創(chuàng)造性的事情是不屑一顧的,另外,受“道器之辯”的影響,屬技能層面上的事情文人也是不愿意做的,正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又如,高羅佩在書中談到《琴聲十六法》時,曾反復推敲結(jié)尾處嚴道徹的兩句詩“幾回拈出陽春調(diào),月滿西樓下指遲”。《琴道》一書中是所涉古文,他都要認真揣摩體會,再翻譯成英文,然后還要細加推敲。但此處的這兩句詩他沒有翻譯。在注釋中他寫道:“《陽春》是一首古老的樂曲,據(jù)傳由宋玉(公元前三世紀)所作。然而,‘月滿西樓究竟是一首琴曲,還是僅僅是一句話,卻無從查證。我請教過的中國音樂家亦認為,除非對原文做很大的改動,否則無法圓滿地解釋這句話。因此,這一句話我沒有譯成英文?!?/p>

作者以用英文準確地解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這是貫徹他全部工作的一個指南。如何用英文來講述古琴文化,作者頗費了一番心思。首先要準確,其次還要讓外國人易于接受,書中多神來之筆。為了使材料經(jīng)得住推敲,書中引用的中文材料他都附上原文。學術(shù)規(guī)范做得很到位。因此,為了體現(xiàn)、更是延續(xù)他的這種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也是充分展示他的研究成果,我們在翻譯此書的時候,也列出了他對文言文的英譯。endprint

3.文獻積累極豐富

高羅佩搜羅文獻不遺余力。一是仰仗著他良好的學術(shù)素養(yǎng),總能從故紙堆中發(fā)現(xiàn)新材料;另一途徑是從世界各地的書肆、古物店中淘寶。由于他外交官身份的便利,更重要的是獨具慧眼,淘到的寶貝中不乏真、善本甚至是孤本古籍。書中他對胡文煥是這樣評價的:“這位典型的明朝文人極具個性魅力,頗值得專門研究。他品味高雅,狂熱地迷戀古書和古琴的收藏,同時還對戲劇和詩詞備感興趣。他對古書和珍本手稿的收藏為人所樂道,而作為古琴專家亦名聲斐然。他還寫下很多戲劇,被認為是明朝最偉大的戲劇家之一。而他絕大部分的戲劇作品現(xiàn)在卻不為人所知:或許還在中國某些圖書館被人遺忘的角落里沉睡吧。他以很大的熱情出版了他所收藏的大量珍本書籍,冠以《格致叢書》之名……這套叢書的完整藏本,現(xiàn)在恐怕已不存在,至少我目前還沒有見到,只是偶爾買到了一些散冊。從這些散冊來看,胡文煥的刻本校對仔細,字體精美雋永,體現(xiàn)了明代木版印刷的優(yōu)良品質(zhì),完全可以與膾炙人口的汲古齋刻本相媲美。很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人收集胡文煥的作品并將之出版。對于他的生平資料亦散落各處,《明史》中就找不到他的傳記,只是在《明詞綜》第十卷有一段他的簡介?!?/p>

《琴道》全書雖是論琴,但作者所關(guān)注的文獻,則遠超越了傳統(tǒng)的琴學范疇。高羅佩曾津津樂道地介紹清代沈文熒在《眠琴榭學樂錄》中的觀點,來顯示另一種聲音:“把琴在古代樂器中的地位特殊化是錯誤的,因為它并不比琵琶好。而且,琴至少有五點缺陷,尤其它的演奏指法繁復以至于無法為歌唱伴奏;它的音色不夠純凈;它的節(jié)奏混亂。盡管在傳統(tǒng)的古琴鑒賞家們看來,這些論述不啻是可怕的異端,但是這部書包含大量寶貴的信息,特別是作者詳細地研究和探討了關(guān)于一些流行的中國樂器(比如月琴)調(diào)弦、指法和記譜方面的問題。我只有這部書的一個很好的抄本,不知道這部書是否出版過。”高羅佩在書中還介紹了元代史繩祖在其所著《學齋占畢》的觀點,認為琴劣于瑟,亦劣于笙。

高羅佩在介紹日本琴學脈絡時梳理并研究了古曲《幽蘭》的流傳情況,涉及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如伯希和、李濟等:“這個琴譜是日本著名的儒學家荻生徂徠(別名物部茂卿,1666—1728年)根據(jù)一個唐代的手寫本抄錄的,據(jù)說這個唐代的譜子又抄自隋代琴譜,可以追溯到公元590年。中國學者和藏書家楊守敬(1835—1915年)1880年至1884年在日本逗留期間,四處搜集中國古舊書籍和手稿,他就曾購得這部手寫本的一個抄本。這個琴譜在《古逸叢書》(參看伯希和(Pelliot)《中國書目錄》,載《法蘭西遠東學院院刊》(BEFEO)第二卷,第315頁)中重印過;1911年,楊宗稷在他的《琴學叢書》中再次重印了這個琴譜,他試圖用通常的記譜法改寫此琴譜。在這部叢書中,楊宗稷還重印了李濟寫的關(guān)于這個琴譜的文章。似乎這個手寫本中所使用的繁復冗長的記譜方法,代表了早期的記譜系統(tǒng)。在古琴記譜發(fā)展中給予這個琴譜很高的評價,但我仍然持猶疑的態(tài)度。荻生徂徠的抄本被多次謄抄,最近我就買到一個舊抄本,上面有日本人作的注釋和圖解。問題在于荻生徂徠的手抄譜是否忠實于中國原譜,或者出于自己的目的,他是否會完整地抄寫原來用減字記寫的樂譜?!?/p>

高羅佩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崇拜得五體投地,但良好的學術(shù)訓練,也使得他能夠較客觀地以旁觀者的身份看出一些問題。如對古琴斷紋的判斷,多數(shù)古今琴學著作中都是持年代說,“我得出的結(jié)論是:琴家們的觀點是錯誤的……所有以漆灰打底,然后再上漆的中國漆器都會產(chǎn)生斷紋,這或許是因為漆灰與漆的收縮系數(shù)不同的緣故。分析漆器的物理性質(zhì),恐怕我還難以勝任。但是我覺得這對于研究遠東藝術(shù)的技術(shù)專家來說,是個有趣的科研題目。”

另外,對日本正倉院藏金銀平文琴圖案內(nèi)容的判斷;有關(guān)琴瑟字形的精辟論述;有關(guān)琴聲經(jīng)緯的說法及推論等等,雖是一家之言,也是極具學術(shù)價值的。

高羅佩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包括古琴音樂藝術(shù))的癡迷和崇拜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份情感出于他嚴謹?shù)膶W術(shù)研究。因此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古琴音樂充滿信心,并堅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總有一天會重振雄風,東山再起。作者言道:“昔日琴人生活的環(huán)境,必定很快就將成為過去——與之一同消逝的,還有那么多往日中國人生活中令人著迷的事物。但是,就古琴音樂本身而言,它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庇捎谒麑χ袊鴤鹘y(tǒng)文化的精深研究,對古代經(jīng)典有著精準的理解,因此,對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英法主流譯本多持批判態(tài)度。他會不客氣地指出某些知名漢學家的錯誤(如理雅各的《書經(jīng)》、《詩經(jīng)》,顧賽芬的《春秋》、《禮記》等,哪怕是很小的錯誤,他也會揪住不放,因此而略顯賣弄);他更會痛批那些不懂或者不喜歡中國文化(包括音樂)的中國人,認為他們不可理喻。

總之,這部75年前由荷蘭人用英文寫就、討論中國古琴并在日本出版的書,中文譯本雖然遲了,但我們?nèi)圆挥X得書中的觀點過時、研究成果陳舊、研究方法過氣。一個原因是,高羅佩研究工作的高起點(文獻占有、研究深度、科學方法);另一個原因是,雖然我們在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坦率地講,研究成果遠不夠豐富,我們只有扎實工作,奮起直追,希望能夠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完成高羅佩給中國音樂學界提出的任務,竟其未竟之事業(yè)。

王建欣 天津音樂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 榮英濤)endprint

猜你喜歡
琴學古琴音樂
古琴名家査阜西的琴學活動及其貢獻述略
當代音樂(2020年8期)2020-08-17 01:30:27
尋琴記:古琴的前世今生
張俊波 情寄古琴,樂以忘憂
海峽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50
尋訪千年古琴
王夫之先生琴學修養(yǎng)探究
戲劇之家(2018年36期)2018-03-30 03:27:18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古琴的收藏價值在何處
顏元《四存編·性理評》琴學理念的現(xiàn)代闡釋
人民音樂(2016年1期)2016-11-07 10:03:01
音樂
清代琴家王善的琴學思想
北極光(2015年11期)2016-03-15 18:21:45
曲麻莱县| 济南市| 乳山市| 太白县| 钟祥市| 黄冈市| 故城县| 寿光市| 富锦市| 太白县| 抚顺县| 鄂州市| 克拉玛依市| 宜春市| 金寨县| 怀集县| 固始县| 肥西县| 岳阳市| 莱西市| 和田市| 同仁县| 九龙城区| 西乡县| 綦江县| 上栗县| 栾城县| 驻马店市| 偏关县| 桂平市| 农安县| 广汉市| 庆元县| 泽库县| 苏尼特左旗| 昔阳县| 大埔县| 开江县| 华阴市| 玉树县|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