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敏
[摘 要]皖東南胥河流域的五猖面具裝飾,結(jié)合五方、五色、五行即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特點鮮明,個性突出,其圖案風格在該地區(qū)具有代表性。面具上特有的裝飾性火苗圖案,成為其共同特征,這種圖案及組合形式已成為皖東南胥河一帶五猖臉譜裝飾處理的特有形式,是地方民俗裝飾的代表元素之一。梅諸鎮(zhèn)五猖面具裝飾藝術(shù)是皖東南胥河流域民俗裝飾藝術(shù)的亮點之一,她給現(xiàn)代設(shè)計師們帶來寶貴的民俗裝飾藝術(shù)參照。
[關(guān)鍵詞]胥河流域 五猖臉譜 藝術(shù)參照 繼承與運用
胥河開鑿于公元前506年,是春秋時期伍子胥為伐楚而開鑿的一條人工河,堪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條人工運河。水路貫通,人口集聚,由此在胥河流域也誕生了豐富的民俗傳統(tǒng)文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跳五猖。跳五猖是古代的一種民間祭祀神舞,是古老的原始舞蹈儺舞的分支,歷史悠久,流傳較廣。皖東南胥河流域的郎溪縣梅渚鎮(zhèn)定埠的跳五猖古樸、凝重,較好地保存其原生態(tài)的一面,蘊含深厚的中國古老文化,曾收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安徽卷》,也被列為安徽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跳五猖中的五猖神之由來傳有兩說,一是據(jù)《清人筆記》說元末朱元璋征伐陳友諒,夢陣亡士卒請求撫恤,朱元璋乃命江南百姓家造“尺五小廟” 令陣亡士卒“五人受伍” 而受供。另一說五猖是祠山神殿下諸將,祠山神相傳是西漢的張渤,其先世曾佐大禹治水,故張渤被派往安徽廣德鎮(zhèn)守治水,引浙江長興之水,溢廣德山田,形成“圣瀆河”后,坐化而死。后人感其功德,將其神話造廟祭祀,神牌全稱是“廣惠靈佑崇德祠山大帝”。①
皖東南胥河流域的跳五猖作為一種民間祭祀神舞,“帶有濃郁的宗教多神的神秘色彩,是巫、道、釋多元宗教的載體”。② 至今也是難得一見的古文化珍品,尤其是五猖面具裝飾藝術(shù),引用中國陰陽五行等學說的五方、五色、五行的思想,區(qū)別于京劇及其它儺戲面具裝飾藝術(shù)而別具特色。
一、五猖面具裝飾的背景文化分析
皖東南胥河流域的五猖面具裝飾有別于紹興、蕪湖等地的五猖面具裝飾,它乍一看額繪圖案,粗眉倒豎,巨目圓睜,大嘴獠牙,給人的形象猶如兇神惡煞,但仔細觀看其臉譜,其裝飾元素豐富,色彩古樸又透著濃厚的民族氣息,極具美感,同時在面具裝飾中也將道教文化融入其中,如郎溪梅諸鎮(zhèn)定埠的跳五猖,其面具形象威嚴生動,吸取了道教的“五行說”,③即五方(東西南北中)、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觀點而形化成像。中國古代神話中五方天帝即為五方神,后為道教所信奉,尊為青龍,朱雀、白虎、玄武、黃帝為五方神,跳五猖中的五猖則代表五方之神。對應(yīng)道教的五方、五色之說,將面具色彩設(shè)為東方神,青臉,以青色為裝飾主色;南方神,紅臉,以紅色為面具裝飾主色;西方神,白臉,以白色為面具裝飾主色;北方神,黑臉,以黑色為裝飾主色;而中央神以黃色為裝飾主色。五猖面具裝飾與中國傳統(tǒng)戲曲臉譜裝飾不同,如京劇多用不同顏色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表現(xiàn)對歷史人物的褒貶。而跳五猖表現(xiàn)的神話色彩很濃,扮演的都是五方天帝等神話人物,以舞蹈的表演形式祭祀神靈,祈禱降幅消災(zāi),以求人壽年豐。
二、五猖面具裝飾藝術(shù)分析
五猖面具的裝飾特點鮮明,制作工藝精制,采用整株楊木,從樹樁內(nèi)部整體掏空,精雕后涂以彩漆制成。其面具在表現(xiàn)五色的基礎(chǔ)上又予以豐富的裝飾元素,色調(diào)搭配協(xié)調(diào),整體面具形象莊嚴美觀。安徽梅諸鎮(zhèn)定埠五猖面具就具有如上特點。
東方神,以青色為主,古稱青帝,是春天之神,五行中屬木。其面具形象令人看之膽怯,但圖案造型富于變化,顏色搭配也較多層次,具有民俗裝飾美感。(見圖1)面具采用黑色勾勒并襯出整個面具輪廓,在鼻部兩側(cè)裝飾有紅色的火苗圖案,與青色及黃色線條穿插搭配,裝飾形態(tài)生動流利而又色彩豐富。在怒睜的圓眼周圍,用黃色線條勾勒輪廓,在眼梢處各裝飾一對金色卷渦,使眼部造型更加飽滿。對于額頭與鼻頭的裝飾處理,采用上下呼應(yīng)的方法,整體形象是粗眉倒豎,瞋目怒視,紅唇白齒,青面獠牙,形象威嚴、恐懼。
南方神,五行中屬火,裝飾以紅色調(diào)為主,配以局部金色圖案和線條,重點裝飾于額頭,眼部周圍,鼻部及兩側(cè)顯著之處,尤其在鼻部兩側(cè),裝飾元素形態(tài)多變,線條流利,一對金色勾邊的火苗圖案裝飾于嘴角上側(cè),與其周圍圖案線條穿插組合,并延伸拖于唇下,在圖案及線條的整體組合下,遠看猶如一對金色鳳凰,很是漂亮。(見圖2)鼻頭部位作為面具中的顯著部分,裝飾了如意形金色圖案,與額頭上金色圖案裝飾上下呼應(yīng),增加了面具裝飾的層次感。另外面具兩眼之間做重點描繪,用金色勾線突出眼部輪廓,使雙眼更加炯炯有神。同時在紅色與金色的大膽搭配中,又透著濃濃的民族氣息和民族裝飾美,南方神裝飾面具,給人的整體形象是濃眉倒豎,眼珠突視,紅面獠牙,面目猙獰,忠勇之態(tài)十分逼真。
西方神,五行中屬金,面具裝飾以白色為主,在其背景之上,五官清晰,色調(diào)明凈,一對紅色的火苗圖案更顯得醒目亮麗,與其周圍黃色裝飾線條的組合,使面具更加的華麗、豐富,重點突出。西方神,眉目上斜,紅嘴獠牙,白凈的面孔,平和之中也彰顯威嚴之貌,神態(tài)令人肅然。(見圖3)
北方神,古代神話稱北方神為黑帝。五行中屬水。黑衣黑面,怒目圓睜,嘴角下撇,形象最為兇煞,活現(xiàn)粗直之氣。黑色背景的面具上采用金色圖案點綴裝飾,并巧妙運用紅色與黑色相配,其雙眉倒豎于額頭,連成環(huán)狀,襯托額頭上的金色裝飾。如意形金色圖案裝飾于鼻部主要部位,在嘴角兩側(cè),一對紅色“火苗”描繪于臉部,在黑色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生動,引人注目,與其周圍的線條、圖案裝飾在一起,很像一對展翅拖尾的鳳凰,很富有特色。橙紅色線條勾勒眼部輪廓,襯托其眼部更加神韻,在其眼梢各設(shè)有一個金色卷渦,使面具裝飾元素更加豐富。(見圖4)
中央神,五行中屬土,黃面黃衣,面具裝飾以金黃色為主,使用紅色與金色底色相配,與上述面具不同,其額頭采用紅色塊裝飾倒豎的黑眉,一對紅色火苗描繪在嘴角兩側(cè)與紅色裝飾線條一起構(gòu)成鄉(xiāng)土氣息彌足的裝飾圖案。(見圖5)在五色中黃色最尊,黃是介于黑白赤青之間,是中合之色?!爸袊藢儆邳S色人種,華夏民族世代居于黃土高原,對黃土之色產(chǎn)生一種景仰、崇尚心理?!?④炎黃族把自己居住的土地視為中央之神,把中央之土的顏色視為中央之色。從中國百姓到帝王,黃色作為主元素理所當然受到獨尊。中央神面具所含寓意與我國遠古文化是一脈相承。endprint
皖東南胥河流域的五猖面具裝飾,結(jié)合五方、五色、五行即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特點鮮明,個性突出,裝飾華麗,層次豐富,配色協(xié)調(diào)大膽,其圖案風格在該地區(qū)具有代表性。雖然五猖面具裝飾顏色各異,但在圖案的選擇與搭配上,也有明顯的共同特點。如每張面具上特有的裝飾性火苗圖案,成為其共同特征,它與周圍線條、圖案組合形式巧妙,在臉部結(jié)構(gòu)的起伏變化下,遠看火苗圖案又象鳳羽,而與火苗圖案相組合的線條,又猶如鳳尾,延伸拖于唇下,很有特色。將火苗圖案的美化處理,足以反映出自古來當?shù)匕傩諏鸬木囱龊统绨?。這種圖案及組合形式也成為皖東南胥河一帶五猖臉譜裝飾處理的特有形式,是地方民俗裝飾的代表元素之一,具有中國古典藝術(shù)特征。
三、五猖面具裝飾藝術(shù)在設(shè)計運用中的思考
皖東南胥河流域五猖面具裝飾,融入道教、佛教等文化,特點鮮明,顏色豐富,其臉譜裝飾圖案及組合形式獨特,如此富有裝飾美感和民俗特點的裝飾藝術(shù),若是作為代表中國地方民俗文化特點的裝飾元素,運用于室內(nèi)設(shè)計之中,則會給室內(nèi)空間裝飾效果的表現(xiàn),帶來一抹亮色。當人們還在古建筑中尋找設(shè)計表達元素時,不妨從古老的儺戲中尋找設(shè)計語言,如在表現(xiàn)皖東南胥河流域民俗風格的室內(nèi)空間時,將五猖臉譜以實物的形式或以圖案的形式點綴于室內(nèi)界面,在裝點空間之余,則可表達濃厚的地方民俗風情,也給了現(xiàn)代的室內(nèi)設(shè)計師一個很好的想象空間。如在室內(nèi)設(shè)計中可以運用于門的裝飾,運用于鋪首造型的設(shè)計中,給傳統(tǒng)的大門裝飾增添新意。也可以五猖臉譜裝飾簡化概括,用現(xiàn)代表達手法制成面具,裝飾于清水灰墻之上別有一番風味。
梅諸鎮(zhèn)五猖面具裝飾藝術(shù)是皖東南胥河流域民俗裝飾藝術(shù)的亮點之一,她給現(xiàn)代設(shè)計師們帶來寶貴的民俗裝飾藝術(shù)參照,作為一種裝飾元素,怎樣與現(xiàn)代設(shè)計相融合,在室內(nèi)設(shè)計中怎樣表現(xiàn),怎樣用有新意的方法提煉精華并運用得當,這也給今天的設(shè)計師們帶來一個新的任務(wù)和思考空間。
(責任編輯:曉芳)
參考文獻:
[1]專著:潘于召等.安徽郎溪縣志[M].郎溪:中國方志出版社,1998.
[1] book: Pan Yuzhao. Anhui county annals of Langxi [M]. Langxi: Publishing House of Chinese local records, 1998
[2]專著:茆耕茹. 胥河兩岸的跳五猖[M]. 臺灣: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95.
[2] monograph: Mao Geng Ru. Xu River five savage dance [M]. Taiwan: Shi and Zheng folk culture foundation, 1995
[3]專著:劉國梁. 道教精粹[M].吉寧:吉寧文史出版社,1991.
[3] book: Liu Guoliang. The essence of [M]. Ji Ning: Yoshine Ayashi press, 1991
[4]專著:李新. 最新適用百科知識全書[M].吉寧大學出版社,1993.
[4] monograph: Li Xin. The newest Encyclopedia [M]. Ji Ning UniversityPress, 19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