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城
高中語文新大綱揭示了語文的本質屬性,指出了語文和其它"工具"的區(qū)別,以及它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人文精神。著名學者錢理群說:"中學語文教育應該多一些人文教育。在青少年時期一定要對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這種教育是以后任何時期的教育所無法彌補的。"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關注、探究教材文本內涵,開掘教材文本的文化底蘊。
一、確立以人文性作為分析教材文本的教學理念
從教學理念上看,關注、探究教材文本文化內涵的開掘,把課文的解讀重心轉移到文化上來,在文化傳統(tǒng)、思想道德、民族心理、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更深層次上解析教材文本中的文化意蘊,傳承教材文本中的文化特質,進而開掘其內在的思想和趣味,而不是流于表面化和概念化,就必須以人文性作為分析教材文本的價值取向。
所謂人文性,從感性的角度講,是對人的理解,對人的包容,對人的接納,對人的尊重,對人的關懷與愛護;從理性的角度講,是對人終極價值的追尋,是對人類命運的憂患。在探討課文和作品的內在特質時,要拋棄過去"惟教師""惟教參"的意識,打破主題唯一的框框,允許、提倡并鼓勵師生一起利用相關資料進行言之有理的多元化的學術性探討,鼓勵爭鳴,這樣才能最有效地發(fā)揮語文教學的文化教育功能。
二、探究情理交融的教學策略
這里的"理"指教材文本中各種民族文化要素。"情"包括文本自身的豐富復雜的人文情感。其實語文教材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文本而具有獨特的趣味,更具生動、形象性。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理性思維融于形象思維的特點;看春花秋月,喜意盈懷;觀驚濤駭浪,壯懷激烈;聽高山流水,嘆知音難覓;歌大江東去,抒壯志情懷……語文應該是激情的飛揚,語文應該是靈魂的震蕩,語文應該是才華的噴涌,語文應該是思想的閃光。因此,從教材文本的特點出發(fā),情理交融,這樣才能開掘教材文本文化內涵的方向和深度。
考察作者的寫作意圖,探尋作者的寫作思路是實現(xiàn)情理交融的重要途徑。一般說來,作者的寫作意圖與作品的文化內蘊是一致的。比如第五冊《鄉(xiāng)愁》,余光中是在離開出生于斯,生長于斯的故土家園20年后創(chuàng)作的,詩人要表達他作為一個離開母體的游子思念故園的痛苦情緒及民族的自尊心,還要表現(xiàn)他古典的、傳統(tǒng)的意識和鄉(xiāng)土的、民族的觀念,寫出自己發(fā)自內心的感情。他說"創(chuàng)作《鄉(xiāng)愁》一詩,我只用了20分鐘。為什么我只用了20分鐘呢?是因為鄉(xiāng)愁在我心中積淀了20年了。"這些正是民族文化特質中最寶貴的內涵,在教學中我們必須關注開掘這些深蘊的文化內涵,引領學生投入到對中華民族文化特質的深沉思考中,這樣才能使課文的文化價值得到最大的發(fā)揮。
三、追求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本來也就是學習人類文化遺產的過程,是接受人類文化熏陶的過程。從這個高度來認識語文教材,使用語文教材,才會使語文教材鮮活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時代特征得到充分展現(xiàn),才能有效地發(fā)揮語文教材的文化價值,落實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中學語文教材的內容絕大多數(shù)是文學作品,都是歷代的名篇佳作,其中涉及到了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倫理、藝術、美學、乃至自然界的各個領域,既是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又蘊含豐富的現(xiàn)代文化的精華。如:位卑不敢忘憂國的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無為無不為的人生智慧……正是這些代代相傳的為人之道,在中華文明史上哺育了無數(shù)民族英雄合仁人志士,使他們?yōu)槊褡暹M步和國家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國著名學者吳宓先生曾提出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養(yǎng)心性,培植道德,通曉人性,諳悉世事,表現(xiàn)國民性,增長愛國心,確定政策,轉移風俗,造成大同世界,促進真正文明"??梢哉f中學語文教學內容里飽含深厚文化意蘊。
語文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的實際,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介紹和講解相關的人文知識和信息,指導學生去了解、認識、思考、聯(lián)想,從而學習和借鑒。教學中,教師對這些蘊涵豐富文化信息的內容稍加點化,讓學生從中接觸到傳統(tǒng)文化,了解其豐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認識其價值,從而自覺地接受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特別是教材中那些包含著傳統(tǒng)的人生觀、價值觀,展現(xiàn)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性格、精神品質的優(yōu)秀篇章,更值得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從而使科學的知識,科學的理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愫、行為規(guī)范等轉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與人、社會和世界發(fā)展相一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腹有詩書氣自華"、"知書達理"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語文是文化的一部分,語文教育不能只教文不育人,關注、探究教材文本內涵,開掘教材文本的文化底蘊目的在于文化的傳承。人格的培養(yǎng)只有通過文化的參與才能得以落實,只有真正做到既傳授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又塑造健康人格,才能使學生的語文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才能實現(xiàn)語文教育的目的,語文教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