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8月2日刊登文章稱,俄羅斯與北約關系持續(xù)惡化,可能不會導致新冷戰(zhàn),但無疑會令俄羅斯更有理由去損害美國。文章認為,中俄武器貿易在蘇聯(lián)解體后激增,過去10年勢頭放緩。這一方面在于中國感到不再需要為了能國產的武器去花大錢,另一方面則因為俄方擔心中國仿造。但現(xiàn)在,莫斯科為了給華盛頓制造麻煩,愿意承受風險。以下是俄中協(xié)作可對北京有用的五個方面:一、飛機發(fā)動機。發(fā)動機制造一直是過去10年中國航空業(yè)發(fā)展的最大障礙之一。俄羅斯的發(fā)動機也不是特別可靠,但性能仍然優(yōu)于中國。如果中國的飛機擁有動力更強、更可靠的發(fā)動機,對美國海軍和空軍的威脅將大增。二、轟炸機。報道顯示,中國正謀求制造新轟炸機,而俄羅斯在重型轟炸機方面的經驗豐富得多。而且,俄羅斯的轟炸機經驗很貼合中國的需求。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轟炸機給美國航母戰(zhàn)斗群構成重大威脅,它肯定非常適合中國的反介入系統(tǒng)。三、潛艇。過去30年,中國的潛艇技術已取得進展,但解放軍仍可以從俄羅斯的各級潛艇中學到很多。俄不會向中國提供建造相當于“北風之神”級潛艇所需的一切東西,但眾多技術援助仍能改善中國下一代潛艇。四、防空系統(tǒng)。外界集中關注中國的反介入系統(tǒng),防空網絡卻受到忽視。中國的防空系統(tǒng)做得不錯。俄羅斯技術的加入,對中國防空網絡無疑是如虎添翼。最近看起來,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S-400地對空導彈系統(tǒng),這可幫助解放軍填補技術和覆蓋方面的缺口。五、彈道導彈。過去20年,中國在彈道導彈技術方面取得長足進展。不過,在短程和遠程導彈方面,中國仍有很多需要向俄羅斯學的。俄羅斯基于安全和知識產權考慮,不愿出口導彈技術。但不管怎樣,中國的技術很快會匹敵俄羅斯,這使得俄的拒絕變得毫無意義?!ㄍ?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