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偉杰++郭晨暉
【摘要】目的:探討瘍愈液外用治療糜爛型足癬的臨床療效,進一步指導臨床用藥。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治療的158例糜爛型患者,用0.9%NS清洗患處,自然晾干后,用棉簽將瘍愈液涂于患處,30min/次,3次/d,連續(xù)治療10d。結果:本組158例患者經過治療。治愈148例,治愈率為93.7%,顯效8例,顯效率為5.1%,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8.7%。經過2~14個月的隨訪,復發(fā)8例,復發(fā)率為5.1%。結論:瘍愈液外用治療糜爛型足癬治愈率高,復發(fā)率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瘍愈液;糜爛型足癬;真菌感染
足癬是常見的一種真菌感染性疾病[1-2],中稱俗稱為“臭田螺”“腳濕氣”、“腳氣”等,中醫(yī)認為該病是由于脾胃濕熱,下注足腿,郁于皮膚。外濕與內濕交困,病邪與衛(wèi)氣津液搏結,聚而不散而致,或由于濕邪外侵,多由長居濕地或久涉雨露水濕浸漬所致。臨床分為糜爛型足癬、水皰型足癬和鱗屑型角化型足癬,最常見的是糜爛型足癬好發(fā)于足趾間,患者主要表現為瘙癢,足趾間角質層真菌繁殖旺盛,糜爛面多,有時出現滲出液,較為疼痛。眾所周知,足癬的治療難度較大,復發(fā)率較高[3],為探索治療糜爛型足癬的有效藥物,本文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治療的158例糜爛型患者進行總結和分析,現匯報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治療的158例糜爛型患者,真菌培養(yǎng)及鏡檢均為陽性。其中男108例,女50例,年齡15~73歲,平均年齡44.2歲。病程1個月~25年,平均3.6年,患者主要表現為瘙癢,足趾間角質層真菌繁殖旺盛,糜爛面多,趾間濕潤浸漬發(fā)白,有時出現滲出液,有惡臭味,較為疼痛。
治療方法:采用本院自制的瘍愈液進行治療。其藥物制備方法:冰片3g,地榆15g,葫蘆茶15g,千里光15g等放入1000ml水中,煮沸后再慢火煮20~30min,靜置過濾備用,分成每瓶100ml。治療時先用0.9%NS清洗患處,自然晾干后,用棉簽將瘍愈液涂于患處,30min/次,3次/d,連續(xù)治療10d。
結果
本組158例患者經過治療。治愈148例,治愈率為93.7%,顯效8例,顯效率為5.1%,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8.7%。經過2~14個月的隨訪,復發(fā)8例,復發(fā)率為5.1%。
討論
足癬中稱俗稱為“臭田螺” “腳濕氣”、“腳氣”等,中醫(yī)認為該病是由于脾胃濕熱,下注足腿,郁于皮膚。外濕與內濕交困,病邪與衛(wèi)氣津液搏結,聚而不散而致,或由于濕邪外侵,多由長居濕地或久涉雨露水濕浸漬所致。臨床分為糜爛型足癬、水皰型足癬和鱗屑型角化型足癬,最常見的是糜爛型足癬好發(fā)于足趾間,患者主要表現為瘙癢[4],足趾間角質層真菌繁殖旺盛,糜爛面多,有時出現滲出液,較為疼痛。中醫(yī)認為此病多因脾胃二經濕熱,下注于足,郁結肌膚而成;或常久居濕地,水中工作,水漿浸漬,感染濕毒,或腳汗淋漓,或膠鞋悶氣,或共用腳盆、拖鞋、水池洗足而濕邪外浸,濕熱生蟲相互傳染而得。瘍愈液以千里光、葫蘆茶、地榆、冰片等組方,方中千里光具有清熱解毒、止癢功效,葫蘆茶具有清熱解毒、消積利濕、殺蟲防腐等功效,地榆有瀉火解毒、消腫、斂瘡、涼血止血等作用,冰片有清熱解毒、防腐生肌等功效,常用于瘡瘍腫痛、潰后不斂等。
在治療過程中我們的體會是:①要堅持用藥,足癬是一種慢性感染[5],真菌寄生角質層中生長繁殖,需長期用藥才能根治。在給患者換藥時,要清洗充分,對浸漬發(fā)白的皮膚可用小剪刀修剪,切不可傷及未受損皮膚。換藥后用干紗布置于趾縫間,加強腳趾透氣度,避免腳趾黏合,不利于治療。在冬季少數患者來換藥時所穿襪子被傷口分泌物浸濕,可囑患者帶上干凈襪子,換藥后即可換上。②囑患者不能亂用藥。③飲食上需要特別注意,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魚、蝦、蟹等海腥產品。④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保持患處的清潔干燥,勤換鞋襪,不與別人共用拖鞋、洗腳盆等。
綜上所述,本組158例患者經過治療。治愈148例,治愈率為93.7%,顯效8例,顯效率為5.1%,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8.7%。經過2~14個月的隨訪,復發(fā)8例,復發(fā)率為5.1%。由此可見,瘍愈液外用治療糜爛型足癬治愈率高,復發(fā)率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Nozickova M,Kondelkova V,Kulikova Z.A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oral Fluconazole,150 mg/week versus 50mg/day,in the treatment of tinea corporis,tinea cruris,tinea pedis and cutaneous candido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1998.703-705.doi:10.
[2]李彪,龔景林.新編中醫(yī)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451.
[3]Hay R J,McGregor JM,Wuite J.A comparison of 2weeks Terbinafine 250 mg/day with 4 weeks of Itraconazole 100 mg/day in plantar-type tinea pedis[J].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1995:604-608.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43.
[5]Jadad AR,Moore A,Carrol D.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is blinding necessary[J].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19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