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苗
乍暖還寒的初春,陪內(nèi)地來的朋友到東海漁村游覽。在村口港灣旁碰見一位年長的漁夫。顯然剛打魚歸來的漁夫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小竹筐,一臉的興奮。漁夫輕手輕腳怕摔壞寶貝似的,掀開蓋著的濕毛巾。我們也湊過去看,嘿,一片銀光閃爍,原來是刀魚。能賣好幾千了,熟人打趣著。那漁夫嘿嘿一笑,快步離去。
朋友不解,就這幾條小小的魚,能賣幾千元?物以稀為貴嘛,這兩天收購價都三千元一斤了。經(jīng)過一番解釋,朋友才疑惑地點點頭。
刀魚,又名鱭魚,古稱鮆魚。在古籍《山海經(jīng)》中就有記載:“苕水北流,注于巨區(qū),其中多鮆魚?!倍谥凵洁l(xiāng)邦文獻《光緒定海廳志》中記載得較為詳細:“鮆魚子多而肥。夏初曝干,可以致遠……一作鱭魚,有鱗,長尾扁身,味美多脂,三月出者曰桃花鮆?!?/p>
刀魚屬于洄游魚類,每年開春溯長江而上產(chǎn)卵繁殖。這個時節(jié)的刀魚最是肥美異常。食客們將刀魚和鰣魚、河豚并列,號稱長江三鮮,而刀魚的上市時間尤為最早,更受一班饕餮之輩的追捧。
清人錢泳在他的《履園叢話》中將刀魚標榜為:“開春第一鮮美之肴,而腹中腸尤為美味?!碑斈暧污櫛榧按蠼媳钡腻X梅溪先生可謂深諳刀魚的個中三昧。
明末文人兼美食家的李漁,對于嗜食刀魚可就沒那么文雅有風度了。他在《笠翁秘書》中寫到:“若江南之鱭,則為春饌妙物,食鰣魚及鱘鰉有厭時,鱭則愈嚼愈甘,至果腹而猶不能釋手者也?!背缘蕉秋栠€不想停手,那估計沒個三五斤下不來。呵呵,美味當前也顧不了那么多了。
刀魚以清蒸最能體現(xiàn)其鮮美,出鍋后湯汁上會漂浮著一層薄薄的魚油,蒸騰起的熱氣夾雜著鮮香撲入口鼻中,那股鮮味仿佛能直透入心底,讓你迫不及待地想一嘗為快。魚肉肥嫩不膩入口即化,你只能如李漁所說的“愈嚼愈甘”了。
本地人也發(fā)明出不為刺多困擾的吃法:將小條刀魚裹上面糊,下油鍋炸至酥脆再食。這方法在我看來,有點暴殄天物。
記得不久前看過的一部關(guān)于刀魚的紀錄片,每年立春至清明這段時間,大量的漁船聚集長江口崇明島一帶捕撈刀魚,而刀魚資源受環(huán)境污染、過度捕撈等影響急劇衰減。產(chǎn)量下降的同時,價格不斷攀升,在江陰、鎮(zhèn)江等地的飯店,一斤刀魚的價格已近萬元。
似乎越貴的東西越有人追捧。為了吃魚翅,近海已經(jīng)看不到鯊魚了;為了挖蟲草,草原已經(jīng)沙漠化了。在可以預(yù)見的不久后,刀魚也終將離我們而去。那漸行漸遠的耀眼銀色,也許只能在我們的記憶里留下一個蒼白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