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迪
出門在外的日子里,臘肉是一道好菜,令我魂縈夢牽。
過年殺豬熏臘肉是母親必須籌備的一份大年貨,有了肉才有過年的滋味。忙碌一年,家里有充足的食物儲備著,這個年就能過得踏實。
豬養(yǎng)到肉肥膘壯,到臘月就陸陸續(xù)續(xù)出圈宰殺。新鮮豬肉剔成塊狀,融入混著曬干碾細的花椒、茴香、桂皮等香料的食鹽,為避免破壞纖維,只能用手揉壓。等到兩三天鹽與肉相互融合發(fā)酵,肉里多余的血水被擠出,此時將肉取出掛于火塘之上,用煙火熏烤。恩施山地木材豐富,熏烤臘肉的燃料以硬木為佳,松柏、茶樹是上乘之選。若是不斷地將松果、茶殼、桔皮等放入火塘,這樣熏烤出來的臘肉,就會帶著茶果的香味。慢慢地,豬肉水分被熏干,肉質(zhì)變得飽滿緊湊,肌紅脂白,肉色鮮艷,香氣濃郁。
在老家,每家每戶的臘肉都掛在火塘之上,走親串門時談?wù)撆D肉的多少和品質(zhì)不可或缺,主婦們都以晾出色香味俱全的優(yōu)質(zhì)臘肉為榮。每個安靜的雪夜,全家老小坐在火塘邊,聊今年的收成、明年的計劃;說家長里短、煩惱憂喜,或者只是靜靜地看著燒紅的炭火發(fā)呆瞌睡。松樹枝嗶啵作響,松脂與烈焰的結(jié)合,煙火縈繞,香氣散開。肥瘦相間的黃亮臘肉,就這樣捎來了年的味道。
熏好的臘肉皮色金黃有光澤,瘦肉紅潤,肥肉淡黃,有臘制品的特殊香味。此時取下放入谷倉,埋進稻谷中央,這既能避免蚊蠅蟲蛆,保質(zhì)保鮮,又可混合稻米之精氣,添香添味。臘肉可炒可燉,可燜可蒸。不寬裕的日子里,只有家里來重要客人了,母親才會做一盤臘肉。將臘肉取出洗凈晾干,切成薄厚均勻的片,用農(nóng)家灶火大鍋爆炒,加入姜、蔥、紅椒,起鍋時色澤紅亮,香氣撲鼻,整個屋子都彌漫著香味。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fēng)味獨特,而且開胃祛寒。小時候的我,哪受得了這般饞味,總是沒等客人上桌,就已經(jīng)偷偷地夾了幾塊肉放入嘴中,使勁嚼著,肉汁香溢,香辣爽口。三月不知肉味的干澀味蕾終于有了臘肉的滋養(yǎng),一股無法描摹的幸福味道溢滿口中,細細咀嚼,肉的香味有如血液周身流通,浸潤每個細胞。
從早先的方便攜帶到對食物味道的不斷追求,臘肉的制作與保存蘊涵了苗家人的智慧,呈現(xiàn)著苗家人的生活。對遠離家鄉(xiāng)的我來說,臘肉,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且是被保存在歲月之中的生活和記憶,是對故土的向往與思念,是對兒時童趣的幸福追憶,永遠難以忘懷。
如今,只能在春節(jié)回家時才能吃上正宗的臘肉。出門越來越遠,隨工作到處奔波,終年忙碌,居無定所,回家的意義更顯厚重?;丶衣菲D難而漫長,舟車勞頓也擋不住回家的幸福;大包小包,裝的是滿滿溫馨的愛。
鄉(xiāng)味,讓我魂縈夢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