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里斯·賈比爾 孟婧
研究顯示,某些自我意識的存在并不依賴完整的、未受損傷的大腦。
你可能正通過計算機、智能手機或其他電子設備閱讀這篇文章,并且查閱天氣情況或郵件信息。這些電子設備就像人腦中相互關聯(lián)的細胞一樣,也有“大腦”——精密的電路——用以儲存信息,并按照具體的、可知的方式運行。盡管電路和人腦中的神經(jīng)元在最基本的層面上都是由原子和基礎粒子構成的,但人腦具有自我意識,人造的存儲設備卻無法感知自身的存在。
科學家普遍認為,意識并不是宇宙萬物共有的特性,它只存在于少數(shù)擁有復雜大腦的動物中。然而,隨著科學家對動物行為和大腦剖析研究的深入,他們發(fā)現(xiàn),意識活動具有普遍性。意識活動的產(chǎn)生其實并不需要復雜程度如人腦的大腦。2 0 1 2年7月7日,一組神經(jīng)學專家在劍橋大學共同簽署了認定非人類動物存在意識的《劍橋宣言》,正式宣布除人類外的“所有哺乳動物、鳥類,甚至包括章魚在內(nèi)的許多物種”都是有意識的。
對人類來說,我們不僅具有意識,還有自我意識。雖然科學家在如何區(qū)分意識和自我意識這一問題上存在分歧,但有一條特性是他們普遍認同的:意識是對自身和自身所處環(huán)境的感知,而自我意識是對該意識的認知,即不但知道自己的存在,還能進一步解釋自己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換句話說,意識指思考;自我意識則是自身了解到自己是可以思考的,并且能夠對自己的思想施加看法。新生兒具有意識,能夠察覺周圍的人和物,并對此做出反應,但并不具備自我意識。在出生后的頭幾年里,人類對自我的識別力會逐漸發(fā)展,學會通過鏡子認識自己,并學會區(qū)分自己觀點與他人觀點的不同。
大量的神經(jīng)影像研究顯示,對自身的思考、辨認自己的形象并反思自己的思想感情,都是自我意識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這些不同的自我意識都與大腦最外層、最復雜褶皺部分的大腦皮質相關。相對身體大小來說,人類的大腦皮質不但體積大而且充滿褶皺。正因為如此,人類才顯得比其他動物擁有更多的自我意識。
然而,最新發(fā)現(xiàn)的證據(jù)卻對上述觀點提出了質疑。
“帶毛巾了嗎?”
如果上述解剖學的假設是正確的,我們可以推斷,一個失去了大部分大腦皮質的人至少應該喪失部分自我意識。但患者R(也稱為羅杰)的案例卻推翻了這一說法。羅杰,5 7歲,男,1 9 8 0年因嚴重的單純皰疹性腦炎造成大面積腦損傷。單純皰疹性腦炎是由皰疹病毒引發(fā)的腦部炎癥,它摧毀了羅杰大部分的島葉皮質、前扣帶腦皮質和內(nèi)側前額葉皮質。這些皮質靠近或位于大腦表層前部,被認為是產(chǎn)生自我意識的關鍵部分。疾病過后,羅杰的島葉皮質剩余1 0%,而前扣帶腦皮質僅剩1%。
羅杰忘記了自己在1 9 7 0年至1 9 8 0年間經(jīng)歷的大部分事情,也很難再形成新的記憶,味覺和嗅覺功能喪失。但是,他仍然記得自己是誰,能夠辨認自己的鏡像和照片,而且行為也基本正常。
在2 0 1 2年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威斯康星大學的博士后研究員卡麗莎·L. 菲利比、艾奧瓦大學的神經(jīng)學家大衛(wèi)·魯?shù)铝_夫和他們的同事對羅杰的自我意識程度進行了研究。在一次鏡像辨認研究中,一名研究人員將黑色眼影藏在紙巾中,假裝用紙巾為羅杰擦拭鼻子。1 5分鐘后,研究人員要求羅杰照鏡子,羅杰立刻將鼻子上的黑色污點擦掉并大聲質問污點是怎么弄上去的。
在一堆他的、他所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的照片中,羅杰總能認出自己,從未把別人錯當成自己。研究人員將羅杰的面部照片去掉頭發(fā)和衣服放在黑色背景中,羅杰辨認自己的照片時就有些困難。
羅杰還能區(qū)分自己撓癢的感覺與別人為他撓癢的感覺有什么不同。別人為他撓癢更能讓羅杰覺得興奮。當一名研究人員詢問是否可以胳肢他的腋窩時,羅杰回答:“帶毛巾了嗎?”菲利比和魯?shù)铝_夫認為,羅杰的機敏反應不但表明他具有自我意識,并且顯示出他對別人觀點的采納。羅杰預見到研究人員會發(fā)現(xiàn)他汗津津的腋窩,因此以幽默先發(fā)制人,避免尷尬。
在另一項研究中,羅杰需要用鼠標將位于屏幕中央的一個藍色盒子拖至屏幕角落的綠色盒子處。有時,計算機系統(tǒng)允許羅杰對藍色盒子有絕對控制權,但有時候,系統(tǒng)會限制羅杰的操作。羅杰能夠很容易地辨別出他可以完全操縱盒子的時段和別人操縱的時段。也就是說,他明白自己何時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鑒于研究證實羅杰的絕大部分自我意識未受損,菲利比、魯?shù)铝_夫及其同事認為,島葉皮質、前扣帶腦皮質和內(nèi)側前額葉皮質無法解釋一個具有思考能力的生物的認知狀況。因此,他們指出,自我意識是一個分散度極廣的認知過程,依賴大腦的很多部分,包括大腦皮質外的區(qū)域。無腦者的笑聲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菲利比、魯?shù)铝_夫與他們的合作者重點關注了1 9 9 9年發(fā)表的一篇極具吸引力的關于積水性無腦畸形兒童的評論。積水性無腦畸形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大腦半球由充盈液體的薄膜囊代替。積水性無腦畸形兒童除腦干、小腦和少數(shù)結構保留外,其余腦部組織基本喪失。在燈光下,這類患兒的顱骨清晰可見。盡管多數(shù)積水性無腦畸形患兒在出生時貌似正常,但很快會顯出發(fā)育問題、癲癇和視力損傷。多數(shù)患兒在1年內(nèi)死亡,個別患兒會存活幾年甚至幾十年。這類患兒的大腦皮質缺失,但個別患者卻顯現(xiàn)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意識:他們能夠對周圍的人和事做出回應;他們會哭、會笑,也分得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他們有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如果某些積水性無腦畸形患兒是有意識的,那就能證明產(chǎn)生意識并不需要我們的大腦擁有完整的腦皮質。
積水性無腦畸形患兒無法用語言進行交流,因此,要回答他們是否有真實的自我意識非常困難。在1 9 9 9年發(fā)表的這篇評論中,一位患兒對自己在鏡子中的影像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但并不能確定他是否辨認出那是他自己的影像。
不管怎樣,對積水性無腦畸形患兒和羅杰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識——這個層疊于意識之上、表面上復雜而又獨特的認知過程——也許比我們所了解的要更普遍地存在于生命體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