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總理馬利基走到了十字路口。
3個月前,伊拉克剛剛舉行了美國撤軍之后的首次大選,馬利基領導的黨派票數(shù)領先。按照原本的情形來看,他很有可能將第三次出任伊拉克總理一職,但6月起極端武裝遜尼派反政府武裝“伊拉克與大敘利亞伊斯蘭國”(ISIL)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掀起的所謂“圣戰(zhàn)”讓他的連任一下子變得不樂觀起來。伊拉克國內包括馬利基所屬的什葉派以及遜尼派和庫爾德人要求他下臺的聲音不絕于耳,美國方面也有數(shù)名政要公開質疑他的領導能力。
在動蕩的情形下,6月27日,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大阿亞圖拉阿里·西斯塔尼罕見地做出了帶有政治干預意味的舉動,呼吁各教派及政治團體在7月1日前商定好新一屆政府總理的人選。
擺在馬利基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在限期前說服什葉派同意他繼續(xù)出任總理,要么在其他總理人選出爐后下臺。比馬利基個人命運更為糟糕的是,整個伊拉克再一次陷入了動蕩之中。
6月29日ISIL宣布建立“哈里法”(即阿拉伯帝國),叛軍領袖巴格達迪則被奉為“哈里發(fā)”。在阿拉伯帝國鼎盛時期,哈里發(fā)擁有最高權威。巴格達迪將此稱為“實現(xiàn)所有穆斯林心中的夢想”。
伊拉克政府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伊拉克向俄羅斯購買了一批二手軍用飛機,6月28日,5架蘇25攻擊機抵達了伊拉克。俄羅斯高級官員同一天說,俄方不會對伊拉克危局坐視不理。
而美國則一反常態(tài)地與戰(zhàn)局保持著距離。奧巴馬多次重申,美國不會重返伊拉克戰(zhàn)場。取而代之的是僅派出300名安全顧問以及多架無人機前往伊拉克。事實上,不論馬利基如何選擇,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伊拉克脆弱的和平已然被打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