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平
太極拳中的“獸頭勢”拳勢,似陳式太極拳獨有。
考:“獸頭勢”來源于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第十八式:“獸頭勢如牌挨進,憑快腳遇我慌忙,低驚高取他難防,接短披紅沖上?!保▓D1)
陳式兩儀堂本“長拳譜”第七式為“獸頭勢如牌挨進”,“炮捶架子”第十七式為“獸頭勢”。太極拳十三勢五套拳中,都沒有“獸頭勢”拳勢。
考:以下幾本代表性著作,均在“翻身二起腳”勢后接“獸頭勢”
陳鑫《太極拳圖說》第三十勢“獸頭勢”(圖2)。
顧留馨、沈家楨《陳式太極拳》一路第三十九式“獸頭勢”(圖3)。
陳小旺《世傳陳式太極拳》一路第三十五式“護心拳”(圖4)。
陳正雷《陳式太極拳》一路第三十五式“護心拳”(圖5)。
洪均生《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一路第三十七式“護心拳”(圖6)。
馬虹《陳式太極拳體用全書》一路第三十九式“護心捶”(圖7)。
如上所知,幾乎上世紀80年代以來出版的陳式太極拳書籍一路(不論老架、新架),都沒有“獸頭勢”的拳勢,都 是在“翻身二起腳”后直接“護心捶”拳勢。只有1963年顧留馨、沈家楨的《陳式太極拳》一路第三十九式是“獸頭勢”名稱,但括弧說明說“又名護心捶或打虎式”,其實,從文字和拳架看還是“護心拳”。在陳式太極拳二路(炮捶)中,“裹鞭炮”拳勢后都接“獸頭勢”拳勢,唯洪均生的《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在“裹鞭炮”后的第三十一式稱其為“手肘式”。
拳勢的命名不外乎三種,象形的、說明動作的、說明作用的。“護心拳”是說明作用的,顧名思義是保護心胸的,所以洪均生大師說:“此式手法都是圍繞胸部反復運動的,可以看出主要是保護胸肋,名為保護,十分恰當?!睏钍?、吳式太極拳將此拳勢動作分開,稱作左、右打虎式了。
陳式一路拳為何沒有“獸頭勢”?或者“獸頭勢”即是“護心拳”?而且,陳鑫書中有“獸頭勢”,為何沒有“護心拳”?從拳架上看,此“獸頭勢”又非“護心拳”架勢。于此,究竟是一個拳勢,還是兩個拳勢?不得其解。
不過,筆者以為,陳鑫保留了古拳譜“獸頭勢”拳勢,這在以陳昭奎一系為拳架原型的顧留馨、沈家楨《陳式太極拳》一書中還有痕跡,這是其一。其二,“獸頭勢”非“護心拳”,這不僅因為師父傳與我的就是兩個獨立拳勢,更因為“獸頭勢”有其獨立含義。
首先,就“獸頭勢”拳勢名稱而言,實為象形。如陳鑫說,“其形兇如房上獸頭,故名?!彼^“房上獸頭”指的是龍的第三子“嘲風”。其形如獸,平生好險又好望,所以將它放在樓閣殿堂屋脊翹檐上,象征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作用。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樓閣殿堂屋脊翹檐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后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它們的排列有嚴格的等級規(guī)定,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圖8)。太極拳的“獸頭勢”則取其形狀而名之。
其次,就“獸頭勢”練法而言,陳式太極拳一路和二路(炮捶)的練法與技法大同小異,但一路的練法,筆者所練與社會上以及書中講解的有較大區(qū)別;一是筆者所練的“獸頭勢”下接“護心捶”,是兩個拳勢;二是筆者所練“獸頭勢”非常象形,宛如“嘲風”走獸。因此實際上人們將“獸頭勢”與“護心捶”混為一勢,沒有了象形“獸頭”的狀態(tài),只有“護心捶”這樣的形象動作了(圖9、圖10)。
雖然如此,但在練法和技法上多年來不得要領,近日偶然觸發(fā),有頓悟之感,試勁下來,頗有心得,覺得應該如此,現(xiàn)詮釋如下,求教方家。
原勢:接“翻身二起腳”后,雙手握拳右旋向斜下捋收至腹部,同時右腳收于左腳邊;身左旋雙拳逆纏至胸部向前上方擊出(圖11—1~圖11—4)。
技法:我雙拳下捋對方右拳,后回勁擊打對方胸頸部。但多年試勁,總覺得不順,效果不好。
現(xiàn)勢:接翻身二起腳后,雙手握拳順纏、對開勁,同時身右旋,右腳虛步,
重心移至左腳;后雙拳逆纏里裹向前上擊出,同時身左旋,右腳蹬地(圖12—1~圖12—4)。
技法:在推手或散放中,當對方抓住或按住我的雙臂時,我雙拳在對方兩臂內順纏,右拳沿對方左臂右旋滾動,亦可下壓,同時左拳貼對方右臂滾動,身向右旋,將對方撕開,后突然以裹勁左旋雙拳逆纏,擊打對方頭部,同時右腳蹬地。試勁后覺得很順暢、威力大、感覺好。當然,雙拳在外圈同樣可運用這一技法,只是應在雙拳逆纏向對方手腕處施加裹勁后,再向其胸部擊發(fā)(圖13—1~圖13—5)。
筆者認為,這種練法和技法的“獸頭勢”,由形寓意,由意見形,形意相彰,渾然一體,不僅動作與名稱相符,也體現(xiàn)了拳勢和技法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