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田畝制度》,素來被視為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獻”。以往對該文獻的描述,多持肯定態(tài)度,贊揚其致力于解決土地分配問題,追求天下“無人不飽暖”。其具體設計方案是:“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蔡煜绿?,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p>
按家庭人口多寡平分耕地,看起來似乎很美好,但卻忽略了平分耕地之后。文獻還構(gòu)筑有另一幅恐怖的理想國圖景。在該圖景中,天國把耕地平分給民眾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民眾獲得飽暖,繼而發(fā)家致富。相反,民眾耕作所產(chǎn),除滿足其最基本食用需求外,余下部分須全部收歸國庫。而且不獨糧食如此,雜糧、布帛、雞狗、銀錢等等,全都“亦然”。其最終目的,須做到“物物歸上主”,并聲稱此乃“太平真主救世旨意”。
揆諸歷史經(jīng)驗,幾乎可以無疑問地斷言:倘按《天朝田畝制度》而行,必然造就一個遍地饑荒的恐怖世界。道理不難明白:民眾對勞作所產(chǎn),既然缺乏支配權(quán),其勞作熱情必然驟減;而當民眾在土地上開始“磨洋工”,僅滿足于生產(chǎn)其必需之口糧時,與天國政權(quán)的征糧系統(tǒng)必然發(fā)生嚴重沖突;在缺乏民意制衡機制之時代,官方的征糧系統(tǒng)幾乎毫不意外將在面對普通民眾時擁有絕對優(yōu)勢。其結(jié)局,可想而知。
所幸的是,因連年戰(zhàn)亂,洪秀全們并未能騰出手來,將該《天朝田畝制度》真正付諸實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