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腳步已在昨日的鴿哨聲里向時間的深處遁去,為父親舉目的淚眼已在風(fēng)中凝望了整整十八年!細(xì)雨霏霏的清明時節(jié),寒意料峭的歲末春節(jié),站在父親的墓前,我們已經(jīng)不再大悲大慟。輕輕拂去碑上的塵土,虔誠的上香燒紙錢。墓和墓碑標(biāo)志著父親在一抔黃土中的位置。
我惶惑和恐懼,也因為你沉睡在這里而敬畏長眠在這里的所有生命。看到墓上隨風(fēng)而舞的小草,看到生命勃發(fā)的鄉(xiāng)村和田野,眼前總飄拂著死亡的灰色,不太醒目,但昭示著腳下的幽徑流淌著很多伴隨死亡而被埋葬的故事。
雙腳站在四方井這片承載了父親的出生和歸宿的土地上,我能感受到有生命在呼吸。此時我總覺得生與死之間有一種隱秘的聯(lián)系,靈魂的河流和現(xiàn)實的河流在此重疊,生命似乎在回歸大地!
一
遙望里的父親有著超乎常人的筋骨,那是在歲月的風(fēng)雨鑄就的。
父親,生在一個名叫四方井的川東北小鄉(xiāng)。那里和無數(shù)川北丘陵小鄉(xiāng)一樣,有一波又一波連綿不斷的小山,不高,但定是被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林木常年覆蓋。生長得最多的是柏樹,這種常綠喬木,讓四方井四季青蔥,那是名符其實的。在這些低矮的青山下,有一條河流穿過零散于山間地頭的人家,名叫四方河。河流的水草常常多情地牽絆著河堤,那綠油油的色彩,恰好迎合了山間的青,彼此招搖,彼此炫耀,是四方井人眼里長久不敗的佳境。
在四方井,有一條從遠(yuǎn)方穿山跨河而來的石板路,是早些時候有名的郪道。這條道,給很少離開四方井十余里外的四方井人,打開了一個瞭望外界的窗口。這條商路,承載了南來北往的過客。而我的祖爺輩,就在這條郪道邊開了一家牛棚。
當(dāng)夕陽西下,牛棚里就熱鬧起來,那些販賣牛的客人就在此歇腳,第二天一早又上路。據(jù)說因為這牛棚,姚家祖上也興盛過,但是畢竟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到父親出生時,牛棚雖然還在,但是家道已經(jīng)開始敗落。
關(guān)于爺爺?shù)墓适拢皇窃陂L一輩的親友們零碎的述說中拼湊一些影子。象極了鳥雀撲棱棱的翅膀,飛過蒼茫的天空,留下的那些痕跡。比如幾片羽毛,從身體脫落,帶著與皮肉黏連的痛,或許還有不舍和幾絲輕松;比如飛過風(fēng)中形成的漩渦,帶動的畢竟是一些激烈或者憂傷的氣息,就在天際一波一波鮮活地漾動著;比如鳥雀飛過的天空,就像鳥雀從來沒有飛過那樣空渺,蒙蒙的一片,連陽光也不會多一縷。關(guān)于爺爺在我們這一代的記憶,不過就是如此。
我的爺爺,去世很早,生下了我的大嬢和父親。按那時的規(guī)矩,婆婆填房給了爺爺?shù)牡艿?,也就是我的二爺爺。二爺爺帶過來一個女兒,后來和婆婆生下了一個兒子。
同是婆婆的兩個兒子,父親和叔叔但從外形上看,是沒有一點相似的影子的。叔叔高大白胖,天庭飽滿,現(xiàn)在七十多歲,還身體健碩硬朗,西安交大畢業(yè)。而父親,身高1.63,黑而瘦,享年63歲,早早離開了我們。對于此,我不敢腹誹他們的機遇是否和小時候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但還是從不同的人嘴里,聽說了幾件往事,其中兩件,印象特別深刻。
關(guān)于父親的外貌,聽說小時候長得奇丑,額頭外凸,雙眼深凹,皮膚黑黃,身材矮小。據(jù)說父親小時候還有一個不良嗜好,就是常喜歡吃氟碳,就是煤燃燒后的二碳。
這樣的嗜好,是讓人生厭的。外貌不討人喜歡不是父親的錯,但是父親性子特別犟。年少的他,不僅臉上很難見到笑容,連目光都是理性冰冷的,所以并不能博得二爺爺?shù)囊稽c點歡心。理所當(dāng)然,父親是不允許去學(xué)堂的,或許是二爺爺覺得父親不能代表姚家兒子的形象吧只是留在牛棚記賬。同時打掃牛棚,撿牛糞,割青草,喂牛,這就是父親從有記憶以來的少年生活。
關(guān)于父親在牛棚記賬的本事,是爺爺在世的時候送父親讀過一年書塾。二爺爺管家以后,有讀書資格的就是叔叔了。
在某一天,從學(xué)堂里回來的叔叔在堂屋里大聲背著三字經(jīng),二爺爺?shù)哪樕细‖F(xiàn)著慈愛的笑容。雖然這笑容父親可以熟視無睹,但是這書聲,卻那么強烈地吸引了父親,他開始異想天開,絞盡腦汁想要讀書。
關(guān)于父親讀書,我聽來有點傳奇。
1953年,父親已經(jīng)20歲了,那時三臺四中開始招收初中生,父親是鐵著心要去考,二爺爺是鐵著心不許父親去考。為這個事情,父親天天在家里嚷,二爺爺天天拿著一根大木棒攆著打。十幾天后,周邊的人終于看不下去了,紛紛勸二爺爺:姚二娃書都沒讀過,他哪里考得上嘛。你就等他去考,反正是鬧著玩的。
二爺爺一想:也對哈,他這種德行怎么考得上?
父親就是這樣去參加了四中的考試,不料卻榜上有名。二爺爺可不管這些,勒令如果要去讀書,就滾出這個家門。
據(jù)說二爺爺極其威風(fēng),在家族向來說一不二。然而父親卻于1959年師范畢業(yè),這樣違背家規(guī)的事情,是幼小的父親自己不能完成的,那么唯一的“幫兇”就是婆婆了,力量源于她是一位母親。
婆婆的慈愛,聽父親說起過幾次。關(guān)于讀初中,婆婆對父親說:你一定要讀,就悄悄的去,早上走,晚上回,別讓你二爸知道了。
每天晨曦微露,父親便帶上婆婆偷偷備下的干糧,或者是一塊干硬的饃,或者是一個生紅薯,或者是一個煮熟的土豆,挎著牛糞籃或背著青草簍出門了,到了夜幕降落,父親才回到家里,籃或簍一定是滿滿的,到家就到牛棚干活。而書包,父親是斷然不敢?guī)Щ丶业?,就藏在后面山上,用樹枝青草?xì)細(xì)地蓋好。
父親偷偷上學(xué)的幾年,二爺爺看著這個兒子勤快了,也很少在眼前晃蕩,性情好像也柔和了許多,也就不再太過嚴(yán)苛。父親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直到考上了師范,就斷然離開了家。二爺爺允與不允,就有些鞭長莫及了。
二
至從父親靠自己的努力成為六十年代初的師范生后,鄉(xiāng)村教師也就成為父親相伴終身的職業(yè)。同是三臺師范畢業(yè)的父親和母親,從相識到結(jié)合,歷經(jīng)了八年。記得父親曾笑著定義這段經(jīng)歷:是八年抗戰(zhàn)。
父親師范畢業(yè),就分配到安縣的雎水學(xué)校。那時我二爺爺已經(jīng)去世,牛棚關(guān)了,只有婆婆一人在家,靠給四方井的公社干部洗衣服為生,每月掙五角。婆婆犯了嚴(yán)重的氣管炎,每天用背簍背上需要洗的衣服、床鋪,走半里地到四方河去洗。這半里路是半山腰到谷底,一雙三寸的小腳每天往回,冬天的河水寒徹骨髓,婆婆也只能把衣服洗干凈,才能掙回那一月五角錢。
父親因為這個原因多次要求調(diào)回三臺,不被允許后,就到教育局上訪靜坐。當(dāng)時正是四清運動,父親就被下放回家了。
父親下放回家的生活,就是和泥土打交道,卻并沒能填飽他和婆婆的肚子。有一次,婆婆拿了三角錢給父親:二娃啊,媽只有這么多錢,你拿去安排。
這樣的境況讓父親開始反思:我也是堂堂的師范生,國家正式工作人員,難道我就這樣過一輩子,連自己的媽媽都養(yǎng)不起?
他馬上給市教育局寫信,反映情況,要求落實工作,調(diào)回家鄉(xiāng)。好事多磨,半年后父親恢復(fù)了工作,并調(diào)到了三臺的茂隆鄉(xiāng)。母親那時在射洪的陳古,雖然還是分居兩地,但已經(jīng)是鄰縣了。
后來我們五兄妹相繼出生,在六、七十年代那個特殊時期,父母親生存得非常不容易。我們兄妹五個,兩兩相差都只有兩歲多,盡管父親母親都是公辦教師,但撫育我們五個,實屬不易。
記得母親一次閑談到,父母調(diào)到一個學(xué)校已經(jīng)是在最小的弟弟出生時。之前我們四兄妹,都跟在母親身邊,父親每周六放學(xué)就往母親的學(xué)校去,要走到半夜才能到,周日黃昏再往回趕。
偶爾母親帶我們回一次老家,天蒙蒙亮就出發(fā),要走兩天。父親擔(dān)一挑籮筐,一頭挑東西一頭挑著我,母親背著妹妹,牽著大哥二哥。餓了,一家人就在一個平地上或者樹蔭下開始吃干糧,往往是干餅子,還有一大壺水。當(dāng)天黑下來,就到附近的人家借宿,一次給五元錢,第二天再走。
母親的操勞之苦和父親的奔波之苦,持續(xù)了七年時間。終于能到一起,也是經(jīng)歷了不少波折。母親說,每到寒暑假,父親母親就會帶上我們四兄妹到射洪教育局要求調(diào)到一起。那場面可以想象,不乏壯觀,也必定散發(fā)出苦澀的味道。
但這些都不在我的記憶中,對于年少時光,現(xiàn)在想來大體都是快樂的。
首先是吃,這也源于父親最注重我們兄妹的體格體能。在那個貧困的年代,物資特別貧乏,睿智的父親總是想方設(shè)法改善我們的生活,增加營養(yǎng)。
那時的鄉(xiāng)村,綠波粼粼的池塘、春水渙渙的小河,魚兒又多又肥,是我們周日的好出處。
母親在周日是不能和我們一起出去的,總是在家里洗衣服、打布?xì)ぷ幼鲂?、收拾屋子?/p>
早上,小小的我們幾個,跟在父親身邊,行走幾里或者十幾里路,去釣魚。
釣魚的生活里總會有些新發(fā)現(xiàn)。記得一個冬天的早上,我們一出學(xué)校,就看到地上坡上白茫茫的,那是霜。路上的水洼處結(jié)了厚厚的冰,那時我并不知道是冰,非常奇怪怎么突然到處都是玻璃。急匆匆問父親,玻璃哪里來的?父親笑著回答:是昨天晚上很多人把家里的玻璃丟了。我不知道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要玻璃了,只覺得在上面跳又緊張又刺激,有些使狠勁都踩不爛,有些腳一上去就裂開了,差點滑倒。這樣的不確定性,讓我想在每塊玻璃上去跳一下。
還有池塘或小河,總是那么清澈,岸邊的植物密密匝匝。有一種草,把那長長的葉子小心地摘下來,折疊幾下在嘴上吹,可以發(fā)出響亮的唿哨聲,口技好的還可以悠揚成歌;野花呢,也很多,各色的摘了來,用線串好綁在一根樹枝上,就可以箍在頭上做花環(huán);還可以到地里掐紅薯藤,一小段一小段折一下,藤皮還連著,就掛在耳朵上,一甩一甩的,是好看的耳環(huán);那時我們個子小,到胡豆豌豆成熟的時節(jié),我們就把身子埋在地里偷胡豆豌豆,剝了豆莢放衣服兜里藏好,回到學(xué)校就和大哥二哥躲到學(xué)校后面,用竹簽串了燒著吃,是無上的美味……
寒冷的冬天吐氣如煙,炎熱的酷夏陽光灼面,我們都沒有空手而歸過。父親一般要守兩三根釣竿,大哥二哥各守一根。每當(dāng)看到父親起桿的時候,我們幾個就爭著的去取魚。
我最大的樂趣就是一會就去看看笆簍里的魚有幾條了,還在動沒有??吹紧~撲騰,就會大聲向父親報告:魚在跳,魚在跳。父親也往往大聲回答:曉得了。
那時覺得父親很了不得,帶我們?nèi)サ牡胤剑~鉤一下,魚兒就上來了。以為是那時的魚兒肥而多,現(xiàn)在想想父親一定是先去打探好了的。所以我們總是帶著希望去,暮色中滿載歸來。
而母親,必定是早早等在校門口,滿心歡喜地接過我們手里的東西,就和父親在廚房里忙碌起來。而我們幾個孩子,則會滿懷希望地等著,等著魚做的佳肴。而真正聞到魚湯的香味,則是在床上被母親搖醒。原來跑了一天的我們,一回到家就疲憊至極,等不及魚味到嘴里了。
一家人享用完用魚做的美味佳肴后,還要用幾條到鎮(zhèn)上的屠戶那里換取大塊豬骨。家里會用那個大鍋,熬啊熬,我們兄妹圍在鍋邊,看骨油熬出來,母親仔細(xì)地舀出來,留著炒菜吃面。再看著母親把大坨的肉剔下來,剩下的骨頭就歸我們了。我們啃啊舔啊,那種鮮美啊,對于幼小貪吃的我們兄妹五人,真是個中樂趣自知曉啊!
我們也種了一塊菜地,就在學(xué)校背后,是我們一家用荒地開墾出來的。爸爸給我們一人分了幾棵菜,自己負(fù)責(zé),所以放學(xué)和周末,菜地是我們必去的地方。誰的菜開始長了,誰的菜快要死了,今天誰可以把菜帶回家給媽媽了,都會牽動我們的情緒。特別是菜碗里裝了誰種出的菜,就特洋盤,像個英雄一樣。
周日父親也會帶我們到山上采蘑菇,滿山遍野地跑??吹揭恢恢缓诟叽蟮牧帜鹃g翩飛,鳥兒清脆的鳴叫聲就在頭頂,山間彌漫著淡淡的霧氣,在我看來有點仙境的感覺。父親教我們哪種蘑菇可食,哪種不能采擷。此時的父親是多么可親可近的啊,不似教我念書和從事體育活動那么嚴(yán)厲,我們也就盡情享受著父親慈愛的目光和爽朗的笑聲!
吃的樂趣,還有就是絞面。那時我們?nèi)页怨?yīng)糧,每半月父親就會帶我們幾個到十幾里外的區(qū)上糧站去買供應(yīng)的大米和面粉,小小的幾個都必須去,誰也不能偷懶,這在我們幾兄妹中也就演變成了一種習(xí)慣。
我們來去走的都是一條小路,是捷徑。去的時候基本是上坡路,每次我都會在心里默念數(shù)著這是第幾個埡口了,這一條小溪過去,就會是一排整齊的柏樹,柏樹下有一片野花,在春天的時候會盛開,散發(fā)出一種香味,我會狠狠地吸著鼻子,恨不得把那花香全收進肺腑。走過一段很陡的石子路,我心里就開始高興起來,因為下去就到區(qū)所在地了。回來雖然背著糧食,但都是下坡路,總覺得快很多。
那時每個月把面粉背回來,就到絞面房去絞成面條。往往是父親或者母親和面,就是攪拌面粉,是需要大力氣的,我們就在旁邊玩耍。面粉攪拌好了,機器就開始轉(zhuǎn)到,看到零散的面團從這邊出去,那邊出來就是以整塊的面皮了,那是覺得很神奇。這樣的面皮反復(fù)從機器進處幾次,再放進另外帶齒的機器,就看到面條出來了,用一根根竹棍接住,放到太陽下曬幾個小時,然后切成一尺長短,用紙包成起來,就成功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最大的樂趣就是搖動機器手柄,我們數(shù)著看誰搖的圈數(shù)多,誰就是大力士;再有就是手柄搖到最頂端的時候,我們就把腳蜷起來,順著一下就跌落下來,像滑梯那樣的感覺,很是刺激!
關(guān)于吃的美味,我記憶深刻的還有父親和母親每年都做的煮海椒和鹽海椒。每年青海椒出來,我們家總是買一大堆。父親母親就一鍋一鍋煮了曬一下,再拌鹽,腌在壇子里;或者生切開來,曬炎后拌鹽,放入壇子。吃的時候,母親會用油、姜、花椒一類調(diào)料煎炒一下,味道非常鮮美。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每次歸宿假,母親總是給我們準(zhǔn)備一大瓶,帶到學(xué)校,就能對付學(xué)校差勁的伙食了。
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兄妹都健康地成人了!
三
父親多才多藝,有很多愛好,書法、籃球、乒乓、象棋、音樂……,特別酷愛寫作。
雖然全家吃國家供應(yīng),但遠(yuǎn)遠(yuǎn)填不飽我們饑餓的肚子。父親寫得一手好字,平時鄉(xiāng)里人家紅白喜事,父親就被請去寫對聯(lián)紅包一類,回來就有雞蛋花生糖果。我們定會眼巴巴地看著母親盤點這些東西,往往可以得到一顆糖,立馬就一哄而散了。
供銷社和屠宰場,更是父親常去走動的地方,憑一手好字,總能換回豬油清油、白糖鹽巴。沒有油,那些活蹦亂跳的魚兒怎么可能成為我們的美味呢?
父親彈得一手好風(fēng)琴,二胡笛子也擅長。聽母親說,在文革期間,父親因為不怕事不跟風(fēng),又喜歡在公眾場合發(fā)表不合時宜的言論,理所當(dāng)然成了批斗對象。白天帶了高帽子,被涂了花臉,衣服上全是漿糊。黃昏的時候回到寢室,把臉一洗衣服一換,就走上昏暗的街道,邊走邊唱樣板戲,后面就會跟了一長串的人。那場面比挨批斗更壯觀些。
父親唱戲很投入,特別是喜歡唱《智取威虎山》。挨批斗后在大街上的自娛自樂比起他多次在舞臺上扮演的楊子榮,或許更能承載他的心聲吧。
青年時代,父親因一篇《大躍進不是社會主義》在省級報紙刊出,就一炮打響;接著,小說 《我向爸爸學(xué)使?!吩谒拇ㄈ請蟮橇艘徽?,影響更大。后來的幾十年里,父親筆耕不輟,并時有雜文、詩歌、小說見諸各類報刊,每當(dāng)這個時候,他的笑臉就燦爛得如同十八歲的少年。
晚年,父親還完成了一部二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的草稿,其間的人物形象得到業(yè)界的首肯,但是未能出版。
在六七十年代,三臺文學(xué)圈里有“文學(xué)四劍客”,就是楊紹金、鄒開歧、李國清和我父親姚詩興。楊紹金在綿陽《劍南文學(xué)》做編輯,鄒開歧在三臺文化館做專職創(chuàng)作員,李國清在城里學(xué)校做校長。三位叔叔看似都比我的父親理想,只有我的父親,在鄉(xiāng)下學(xué)校任教。雖然父親和母親都是公辦教師,但是撫養(yǎng)五個孩子也是竭盡全力了,而文學(xué)夢想也是萬萬不愿放棄。
那個年代給了父親太多的遺憾。現(xiàn)實生活首要是滿足衣食,所以父親白天操勞著家里的內(nèi)外事,晚上才有屬于自己的空間。他常常深夜四、五點起床,寫作到天亮。
記得小時候,在半夜偶然醒來,常能看到在昏暗的燈光下,父親埋頭疾書的情景。父親是這樣的努力,但是其成就總是不能讓他滿意,他的目光里,也就有了一些我讀不懂的內(nèi)容。
漸漸長大,漸漸理解父親。他是心有不甘,難以釋懷。
在父親生病開始臥床的前兩年,并沒有放棄創(chuàng)作。一本書,一摞稿子,陪伴著病榻上的父親。但他常常煩躁,心緒不寧,進展并不順利。慢慢一種絕望的情緒取代了父親的不甘不愿。
在他頑強與病魔斗爭的九年里,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文學(xué)是他一個永遠(yuǎn)帶著傷痕的美夢。偶爾翻看您的文字,翻看曾屬于您的書籍,我就強烈地意識到您的生命曾在這里停留。遙遠(yuǎn)的天堂里,有遺憾直達我的內(nèi)心,我似乎聽到了聲聲的嘆息。在離文字很遠(yuǎn)的地方,父親,您是否還在用枯竭的目光翻閱著書頁里的眷戀??!
父親小時候飽受欺凌,難以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就把希望寄托到了我們兄妹身上,對我們在學(xué)業(yè)和做人方面就傾其所能。
為了讓我們兄妹五人盡早感知外面的世界,在經(jīng)濟拮據(jù)中,父親為我們購買了當(dāng)?shù)氐谝粋€半導(dǎo)體收音機,訂閱了讓我們愛不釋手的《兒童文學(xué)》、《少年文學(xué)》。
記得第一次拿到《戲劇》這種雜志,就立即迷上了。封面和里面基本是彩頁,都是戲劇人物造型和戲劇故事。封面往往是女子,那著裝和扮相,讓幼小的我,大開眼界,羨慕不已;而里面的戲劇故事,則是我最早接觸歷史的一扇窗口。應(yīng)該說我迷戀文字,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在我們的成長經(jīng)歷中,父親的嚴(yán)厲和苛責(zé),給我們五兄妹記憶也非常深刻?;蛟S父親從小不被人看重,所以在我們兄妹身上不容許逆轉(zhuǎn),我們在學(xué)業(yè)、行事、體育方面必須出彩,不然就會挨罵挨打。
大哥二哥挨打最多,特別是大哥,受的苛責(zé)最多,籃球乒乓也是我們兄妹中打得最好的,13歲就考上了蓬溪師范,早早地離開家,也早早地為父母分擔(dān)了這個家的重負(fù)。
二哥個子最高,五官端正帥氣,父親到成都或走親戚,就特別喜歡帶著二哥,聽著別人對二哥的夸獎,父親心里是非常滿足的。
我是家里唯一一個敢于反抗父親威儀的人,而這點恰恰很得父親歡心,他從小教育我們“要不怕事”這一點,看似只有我得到了真?zhèn)鳌5夜亲永锖推渌置靡粯?,凡事不敢冒險、求穩(wěn)。
妹妹從小體弱多病,卻是最聽話成績最優(yōu)秀的一個,父母很是疼惜。
弟弟第一年高考未中,那一個暑假家里氣氛極端沉悶,誰也不敢有笑臉,弟弟的處境更是凄慘。好在弟弟復(fù)讀發(fā)奮,超重本十幾分,父親終于卸下了心頭那股怨氣。
我們兄妹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父親的影子。特別是父親的價值觀,對我們影響最大?,F(xiàn)在略加梳理就明白,父親的世界里,一橫一豎都是清晰明白的,不能歪不能斜。在對我們五兄妹的教育中,這個規(guī)則非常醒目。在這樣的教育和關(guān)愛下,我們兄妹磨練了承受生活重荷的毅力,養(yǎng)成了嚴(yán)謹(jǐn)做人的作風(fēng),為我們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即使身處困頓,也能有陽光般的心態(tài)。
如果父親的一生,能中庸一點,他會長壽一些;如果我們五兄妹不是在父親這樣的熏陶下長大,也許會活絡(luò)一些。但我們五兄妹成人后我們才明白,父親對五個兒女的一番苦心,是我們一生享用不完的財富啊!循著父親的足跡就這樣走過來了,走得無愧無怨,走得正走得直。天堂里的父親,您看到這一切,定感欣慰吧!
四
過重的生活壓力,損害了父親的健康,54歲時就臥床不起,63歲就早早離開了我們。
父親曾被人叫做“姚胖子”,那個年代有130多斤的確算是胖子了。生病后,慢慢消瘦,慢慢消瘦。在最后的日子,是名副其實的皮包骨頭了。
下象棋,是父親晚年唯一的娛樂活動。
從小,父親就教我們打撲克、打川牌、下象棋、打麻將,這也是我們一家常有的娛樂活動。周末或者晚上我們做完作業(yè)后,父親就會招集我們,最小的弟弟妹妹只有在旁邊看,母親或者打毛衣或者納鞋底,我們?nèi)藬?shù)就正好。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家里一直有一副麻將,是動物骨頭做的,二指大小,雕刻著圖案,涂了彩色,拿到手里比現(xiàn)在的麻將重。特別是一條,我印象特別深刻,雕刻成一只鳳凰那樣,散開的翅膀五顏六色,頭部刻得很精致,儀態(tài)鮮活。我們兄妹有時兩個人也玩,翻開麻將對對碰,或者同色的吃掉,誰先翻完面前的牌誰就算贏,很有興趣。
家里有幾副象棋,最大的黑色那副,一般是爸爸和外面的人下,我們就玩小的。不過下棋時比較考智力的事情,一般只有大哥二哥和父親下,他們也因此沒少挨父親的訓(xùn)斥。
父親生病后,我們家門前常安放著一把藤椅,這是父親除了床的第二個地點。拄著拐杖被人攙扶到這里坐下,父親就會無語地看著面前來來往往的人,臉上的表情應(yīng)該叫做沒有表情。
如果有會下象棋的人路過,父親往往招呼著下象棋。開始還有很多人陪著父親下棋,只是父親總是沒有了曾經(jīng)的氣度,喜歡悔棋,輸了罵人。漸漸的,同他下棋的人都會讓著他了,而且還需讓得合情合理。贏棋的時候,父親是真正的開心起來。
漸漸的,外人便不再同父親下棋。
在沒人下棋的時候,父親會煩悶得大罵:一個二個,都不敢和老子下棋,就是怕輸。
大哥二哥和我老公回家,必定是要被父親叫著下棋的。大哥二哥必定讓著,只有我老公,有時偏要贏,雖然我不停暗示和背后多次規(guī)定,都難以起作用。為此事我也就常憤憤然,然而老公沒心沒肺地說:爸爸好強,故意讓他,就是對他不尊重。其實我是知道,老公沒被我們家從小那種氛圍熏陶過,所以對我們的情結(jié)難以理解。
再后來,父親連下棋的規(guī)則都不太記得住了,他也就失去了這最后的娛樂活動。
在最后的日子里,父親常常處于昏迷中。偶有清醒時,脾氣就異常暴躁,目光中透露絕望,把我們當(dāng)時不能理解的怒罵發(fā)泄到溫順賢良的母親身上。漸漸理解父親為什么會如此,他在偶爾的清醒中已經(jīng)意識到生命將走到盡頭,他不甘心就這樣帶著太多的遺憾離去,暴烈是他對無奈人生的傾訴吧!
父親喜歡喝酒,下酒菜就是花生米;父親注重好的外形,但最好的衣服就是的確良和咔嘰布;父親渴望外面的世界,但他就只能是通過書本和電視?,F(xiàn)在我們兄妹都擁有這樣的條件時,而父親您,已經(jīng)永遠(yuǎn)離開我們了!
淚眼中,又出現(xiàn)消瘦到一把骨頭的父親,在他一生遭盡貧寒艱辛后,病魔也來摧殘他。想來老天太殘酷,給了他臨終前明白自己將與死亡牽念為伴的清醒。我寧愿父親無思無想、無牽無掛、寧靜輕松地去往另一個世界。
父親的墓碑,是我選的一幅對聯(lián):溪水春風(fēng)光前夕,蘭亭修竹啟后人。墓碑一人多高,與墓堆相齊。墓前一片石砌的平地,兩邊各三棵長青的丈許柏樹。和青松為伴,與溪水相鄰,風(fēng)清月白,應(yīng)該是父親理想的境界吧。
每年春節(jié)、清明、父親節(jié)和父親生日的時候,我們兄妹總把一腔的思念無羈地拋灑到父親沉睡的地方,默默祝愿父親在天國里過得寧靜輕松,瀟灑隨性,實現(xiàn)在塵世未了的愿望吧。
父親,你在天國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