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振揚
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歷史和無與倫比的燦爛文化。在經歷幾千年積淀而形成的燦爛文化的諸多特色中,“文以載道”堪稱獨樹一幟。歷代大凡比較有影響的文人,普遍講究“詩歌合為事而作,文章合為時而著”。也就是說每一位詩人或作家,都應抒寫合乎時代脈膊,關注社稷命運,反映民生疾苦、意愿和追求的那些激動人心的事物。用一句時髦的語言來說,就是作品應具有時代特色,要反映時代風貌和時代精神。
正是從這個角度考察,讀完李潺先生繼《李潺手書詩選》《云舒云卷》《耕云種月》之后的《唱給早霞》,我認為這是一曲時代特色非常濃郁的生活贊歌。
其實,對于這一點,李潺在書中的《半程詩白》一文中,已作了清楚的表述:“習作對祖國山河,勤勞的人民的歌頌;流露了我的誠摯的愛國感情;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宣傳和歌唱,表現(xiàn)了我對祖國前景的美好愿望。”
《唱給早霞》中的詩文,由于浸潤著作者“誠摯的感情和強烈愿望”,字里行間便流露出濃郁的時代特色和風貌,使讀者感到仿佛有一絲絲一縷縷溫熱的時代氣息,如朝霞般撲面而來,令人神清氣爽,如品甘醇。
歷史告訴我們,每一個時代都會出現(xiàn)一些打下獨特歷史烙印,獨具時代風貌、風情的人事。這些人事往往成為這個時代無可替代,難以磨滅的歷史記憶。收入《唱給早霞》中的詩歌,都寫于上世紀50、60年代,是李潺風華年少,青春勃發(fā)時寫的作品。但今天讀來,卻感到非常親切、新鮮,令人愛不釋手。此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作者用飽蘸濃情蜜意的彩筆,將那個時代獨具特色的一幅幅生活畫圖,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喚醒了人們沉睡的記憶,令人回味、聯(lián)想、思索。
“四月里蘭格美美的天/山鄉(xiāng)啦水格汪汪的田/桃花樹里飛出一隊人呀/綠云就生出了一片又一片//朝霞在水田里落/歌聲在水紋里旋/鶯追燕呀鳳追凰/追羞了閨女春花般的臉//……”(《插秧曲》)
全詩僅16行,不僅把公社春光描繪得如詩如畫,把在插秧競賽中的公社社員寫得生龍活虎,更把那位和社員一起插秧競賽而“領先”的張縣長,寫得親切感人。
在《唱給早霞》中,類似洋溢著濃郁時代氣息,煥發(fā)出獨特時代風采的作品,俯拾皆是,比如:在《公社春景》 (四首) 中,作者向我們展開的一幀幀畫圖,就格外令人陶醉。
“楊柳岸/綠蔭鋪/樹下一排讀《毛選》/風弄絡腮胡//那邊飄飄送二胡/撥枝望/十女練歌舞/雙雙黃泥足……”(《楊柳岸》)
“家務事,纏媽身/纏得媽媽出了名/奶奶喚她‘孫他媽’/爸爸叫她‘屋里的’//入公社,大解放/媽媽里外有了名/街道工廠搞革新/人人贊她‘標兵李蘭英’”《媽媽的名字》)
社員田頭讀《毛選》;姑娘的小憩時足帶黃泥在田間練歌舞;隊支書和社員在地頭討論應戰(zhàn)書;沒有名字的“媽媽”,成立公社后在工廠搞革新,成了“革新標兵”,這許多不少人記憶猶新的往事,形象地將當年農村涌現(xiàn)出來的新人新事新風貌,重現(xiàn)于讀者面前,生動地折射出那個時代獨有的特色和風采。
其他如《支農人物》 (二首) 中那位“給小伙送來草帽/給姑娘送來花布/給大伯送來鋼筆/給大媽捎來針線/還有食堂的醬、油、鹽/俱樂部的球拍、琴弦/養(yǎng)豬場的肥豬粉/作業(yè)組的鋤和鐮/……”一心把農業(yè)支援的商業(yè)送貨員(《商業(yè)送貨員老葉》),“為了支援農業(yè)生產/他來到公社幫助建廠/來時還在挖廠房地基/他也跟著抬呀抬,擔呀擔/安裝機床時/他又是查又是看/那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就在他自己工廠里一樣/……農縣修配廠建好了/他又來到綜合加工廠/把一生的經驗技術傳授/不怕從天亮忙到天晚//為支援農業(yè)機械化/他把一顆火熱的心送上”的老機械師(《老機械師傅》),“黎明的壩子里/飄起一片噠噠聲/拖拉機的輪子下/翻出一片滾滾的泥/坐在駕駛臺上的/是一個二十歲的姑娘/十二年前的春天/她被賣做了丫頭/用賣身的錢埋葬了剛死的爹娘//今天她開著拖拉機/回到剛離別兩年的家鄉(xiāng)/……/姑娘坐在駕駛臺上/甜蜜的暖流在心里流淌/農村的遠景在心里飛翔/她駕著拖拉機奔向前方/四處飄起一片花香、泥香”等作者筆下的一首首感情濃烈的短詩,就像一幅幅或濃墨重彩,或淡彩素描的畫圖,把中國農村當年的新風貌和翻身作主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后的新生活,新思想,新追求,五彩繽紛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令人目不暇接,心馳神往。其中的某些文字,還可以更好地仔細推敲,但這許多洋溢著時代氣息,煥發(fā)出時代精神的新畫圖,新風貌,新人新事,不要說在以往浩如煙云的作品中,不可多得,在今天汗牛充棟的書刊上,更難覓蹤影,這也是那個時代無可代替,難以磨滅的記憶。
詩人應有一雙敏捷的眼睛,唯此才能從既豐富多彩又錯綜復雜的社會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捕捉出那些閃光的“亮點”,并滲入自己的作品,李潺堪稱這樣一位善于從普通生活中捕捉這種“亮點”的高手。很多很普通的生活,寫于他的筆下,即能意境升華,點石成金,令人耳目愉悅。即使在他的兒歌《水塘歌》輯中,也不乏這類佳作,比如,一個在春耕大忙季節(jié)幫爺爺看牛的兒童,面對“大牛見草四蹄飛/小牛見草跳蹦蹦”的牛群,也唱出了這樣頗具新意的兒歌:“牛兒乖乖/牛兒乖乖/吃草快加油/身體快長膘/長膘去犁地/犁地當模范/買條大紅繩/掛到你身上/送你張獎狀/貼在棚子里//“《看?!?;“來來來,來來來/青青草地翻跟頭/翻一個/是小狗/翻兩個/是老虎/翻三個/是朋友/翻上四個、五個……/都是英雄手牽手/來玩活捉蔣光頭”《翻跟頭》
作者向我們展示的這位幫爺爺看牛的兒童,看牛時想的是“犁地當模范”,而在草地上翻跟頭的孩子,想的是多翻跟頭,手拉手當英雄,“活捉蔣光頭”,從中折射出來的,是新中國成立以后,一代新兒童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追求。再比如,“柳葉多,密麻麻/里樹掛在柳椏椏/我和妹妹當考查//念不完,念得差/從頭學習不準把腳跋/不分爸爸和媽媽//念得完,念得好/又是表揚又是夸/還送一杯大紅茶”《站識字崗》。上世紀50年代初中期,國家為了幫助在舊社會讀不起書的廣大農民掃除文盲,在農村大辦冬學、夜校、識字班,為幫助他們鞏固學習,不少地方還設置了“識字崗”,在過往路口用木板或硬紙片,寫上各種常用字,由小學生站崗考查,過往行人,必須念完,念不完則必須學會才可通過。李潺捕捉出這個中國歷史上聞所未聞的小鏡頭,僅用9行詩,就把那對小兄妹天真可愛、認真負責、鐵面無私的“小先生”神態(tài),刻劃得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同時,也把那個時代國家重視農民普及文化教育的一幅美好畫圖,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任何偉大作家的作品,都只是生活大海中的幾朵浪花。李潺《唱給早霞》也是如此。他這許多非常不錯的作品,對于為他提供創(chuàng)作源泉的那個時代,也只是擷取了生活大海中的幾朵小小的浪花。而其難能可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他憑著“對社會主義祖國奮發(fā)圖強的旺熱的青春氣質”和“沉醉于普通一般的生活,勞動中尋找新穎的意境的執(zhí)著”(見《半程詩白》),用一雙慧眼,在眼花繚亂,千姿百態(tài)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捕捉到那些熠熠閃光的“亮點”,用誠摯的感情和五顏六色的彩筆,將人民群眾在那個時代的新生活、新思想、新風尚和新的精神面貌,真實、生動、形象地描繪得歷歷在目;那些具有濃郁時代特色,打下清晰而深刻歷史烙印的畫圖,將成為不可替代,難以復制的歷史記憶,留在我國社會主義的文學寶庫之中。這難道不是李潺在我國“文以載道”和“詩歌合為事而作,文章合為時而著”燦爛文化浸潤之下,譜寫的一曲時代特色濃郁的生活贊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