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永濟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史秉團
創(chuàng)新工作 激發(fā)正能量
■中共永濟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史秉團
???踐行“群眾有理”理念,提升群眾認同;印證“干部有錯”推定,化解群眾怨氣;實踐“問題有解”推定,建立群眾信任;達到“基層能解”目的,解決群眾困難。
近年來,永濟市紀委扎實踐行省紀委提出的“群眾有理、干部有錯、問題有解、基層可解”的“四個推定”的涉紀信訪工作理念,創(chuàng)新實施“1335”工作法,促進了全市反腐倡廉建設和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工作。
就是堅持群眾路線這條主線,帶著感情、充滿真情對待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干部多服務、多跑腿,“勤跑多動”,求得群眾“少跑不動”,安居樂業(yè)。
實行困難群眾幫扶,密切干群關系。在全市“黨建民生年”活動中,所有副科級以上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幫扶困難群眾活動”,對困難戶、上訪戶“一對一幫扶、一對一對接”,有效地疏導了群眾的情緒,增進了干群感情,從源頭上減少了群眾上訪。
實行實名舉報承諾,提升群眾認同。針對署實名舉報的信件,在經過閱批程序后,調查人員五個工作日內約見信訪人,告知受理情況。調查人和舉報人簽訂《雙方承諾書》,調查人要做到不拖延、不泄密、不隱瞞、不違紀,舉報人要出示身份證件,做到不歪曲、不鬧訪、不提過高要求,接受符合政策規(guī)定的處理結果。
實行公開陽光信訪,化解群眾疑慮。對于群眾的重點信訪件,要在七個工作日內將辦理意見、轉辦情況、調查人以及聯系方式通知信訪人。針對有些重復訪、非常訪等疑難信訪案件,根據情況吸收舉報人或群眾代表參與調查,使群眾徹底打消顧慮。例如在查辦“收購現代中學國有資產流失案”的過程中,鑒于舉報人懷疑情緒嚴重,怨氣很大,經研究決定讓他參與調查。時值三伏天,辦案人員頂著烈日實地丈量取證,通宵熬夜,內查外調,查清了資產評估高估410余萬元的事實,處理違紀人員8人。其中給予財政局經建股長張某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移交司法機關;給予財政局副局長楊某行政撤職處分;財政局和教育局主要負責人均受到黨紀政紀處分。舉報人對辦案人員認真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由衷稱贊,對處理結果也口服心服。
就是切實發(fā)揮紀委的辦案職能、協(xié)調職能和監(jiān)督職能,促進各級干部勇于認識錯誤,善于改正錯誤,化解上訪群眾的怨氣。
一是強化辦案職能。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拆遷補償、醫(yī)藥購銷不正之風等問題,加大查處力度。先后查處了國土局三個基層土地所長索賄受賄案,畜牧局牧草站站長柳某受賄案,給予4人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移交司法機關;查處了住建局副局長相某違紀引發(fā)群眾上訪案,給予相某留黨察看一年、行政撤職處分;查處城西街道辦事處呂坂村衛(wèi)生室負責人齊某套取新農合資金案,嚴肅處理違紀人員,維護了群眾的利益,提升了反腐倡廉的效果。
二是強化協(xié)調職能。在處理群眾信訪問題的過程中,根據所反映問題的性質和業(yè)務歸屬,將黨委、政府各職能部門協(xié)調整合起來,綜合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化解了信訪難案、積案,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是強化監(jiān)督職能。在開展監(jiān)督檢查工作中,堅持把信訪案件督查作為必查內容,客觀準確地指出干部的失誤和錯誤,增強部門和干部“解訪”的責任意識,克服了因部門推諉、干部責任意識弱化而導致矛盾激化的現象。在督查某部門時了解到,卿頭鎮(zhèn)某村婦女張某因手術中膀胱被誤切,導致身體多病。市紀委當即督促相關部門負責人,用18天時間基本化解了該問題,張某得到國家補償金18萬元,生活和治病有了保障。
信訪工作實踐證明,只要渠道暢通,和群眾溝通到位,雙方建立充分信任,幾乎所有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市紀委全力暢通涉紀信訪三個渠道,為問題在“第一時間”、“第一空間”解決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一是暢通反映渠道。建立“4×4”網絡體系,即建立市、鎮(zhèn)、村、組四級信訪網絡,聘請了300余名退休老干部和返鄉(xiāng)的退伍軍人作為所在部門和鎮(zhèn)、村的信訪視督員,提高監(jiān)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完善“信、訪、網、電”四位一體的信訪舉報體系,為群眾不出村就能反映問題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依托農廉網專門建立了信訪投訴平臺,開通網上163舉報信箱,設置了政務互動欄目。
二是暢通辦理渠道。充分發(fā)揮“一信三卡”、“一案三卡”等機制的作用,進一步強化交辦、督辦和直接查辦工作,確保群眾信訪舉報“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全市設立“信訪辦事公開專欄”300余個,做到讓群眾對于舉報的辦理清楚明白。
三是暢通反饋渠道。對調查終結并研究處理后的信訪案件,不是一辦了之,還要做好善后工作,在規(guī)定時限內給舉報人送達書面答復材料,進行回訪,并由舉報人在《初信初訪案件答復征詢意見表》填寫意見,舉報人對調查結果有疑義的,由辦案人員負責解釋,或者邀請律師或法律工作人員做好安撫工作,或者轉入調解程序,直到把問題處理到位,讓信訪人心服口服,各方滿意為止。
就是緊緊抓住“事要解決”這個核心,打造五項機制,真正解決群眾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對接機制。首先是實現與“大信訪”對接,在市委信訪服務中心設立了紀檢監(jiān)察信訪接待室,實現了單一辦訪向一體化辦訪的轉變,讓群眾少跑腿不往返;其次是實現“大調解”對接,2012年全市“大調解”體系成立后,紀委迅速出臺了相關對接意見,建立了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涉紀信訪的長效機制,既注重對黨員干部違紀行為的查處,又兼顧民事糾紛的化解,先后聯合大調解中心成功化解蒲津商貿大廈建設項目工傷賠償糾紛案等重大疑難案件十余起,實現了信訪案件查辦社會效果最大化。
二是包案機制。按照運城市紀委的要求,建立健全疑難信訪問題領導包案制度,從包案領導、單位職務、信訪事項、聯系方式、承辦單位、結案時間等七個方面進行細化,實打實解決問題,提高涉紀信訪問題的辦結質量和效率。
三是協(xié)調機制,在全市建立了以鎮(zhèn)紀委牽頭,信訪辦、農經辦和司法調解辦聯動配合“三位一體”基層信訪協(xié)調機制,使群眾反映和舉報的事有人管。蒲州鎮(zhèn)韓家莊蔡某,因其任居民組長期間墊付的3萬元打井款沒返還,便私自將深井變壓器卸回家,導致村民無法春澆,引發(fā)集體上訪。鎮(zhèn)紀委協(xié)調農經矛盾調解辦和司法辦聯合介入,綜合考慮各方的實際情況,最終達成協(xié)議,保障了村民正常春澆和蔡某個人的合法權益。
四是預約機制,以市紀委、鎮(zhèn)(街道)紀委、市直紀檢組為中樞,通過預約相關職能部門上門解決信訪問題。在全市265個行政村推行以“周日座談會”為主要形式的預約信訪,對村民反映的問題安排專人限期解決,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是問責機制,建立涉紀信訪問題和信訪案件多重問責機制,嚴格落實信訪穩(wěn)定工作“一票否決”、領導包案等制度。對重要信訪問題,實行縣級領導、科級領導等多層級的責任體系,一個案件出問題,各級都要負相應責任,從而倒逼各級干部主動深入群眾中解決問題。先后給予6名違紀人員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警示教育了廣大干部,回應了群眾的關注,維護了和諧穩(wěn)定的大局。
(責編:許樹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