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科,問鴻濱
(1.西安交通大學 軍事教研室,西安710049;2.西安交通大學 人文學院,西安710049)
國防教育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在其創(chuàng)建、發(fā)展的過程中,始終面臨著一系列最基本的理論問題,如國防教育可否被稱為一門學科、如何認識國防教育學的學科地位與學科價值、怎樣界定國防教育學的學科歸屬等,而對于這些問題的認識,又將直接影響到國防教育學的學科定位與學科發(fā)展。因此,有必要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雖然國防教育這種用以增強受教育者保衛(wèi)國家、抵御外敵的觀念與技能的教育形式在我國歷史上古已有之,但始終沒有進入規(guī)范化、學科化的發(fā)展軌道。直到20 世紀80 年代中后期以后,隨著國防教育作為一門課程在普通高校廣泛開設,國防教育知識、理論得以不斷積累,全國這一領域逐漸形成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教學和研究隊伍,國防教育學才走上了學科創(chuàng)生之路。
1985 年,教育部和總參謀部等6 部委聯(lián)合發(fā)文,要求在部分普通高校和高級中學開展學生軍訓試點工作。2001 年4 月,我國頒布了《國防教育法》,對全民國防教育與學校國防教育作了進一步的詳細規(guī)定。2002 年6 月,為了貫徹落實相關法律規(guī)定和文件要求,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聯(lián)合制定了《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作為普通高校實施學生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教學的基本依據(jù);2006 年又對該大綱進行了修訂,明確規(guī)定普通高?!败娛抡n程以國防教育為主線”“軍事課(含軍事理論教學和軍事技能訓練)列入學校的教學計劃……軍事理論教學時數(shù)為36 學時,軍事技能訓練時間為2 ~3 周”,從而把國防教育從全民普及型的大眾化教育進一步提高到普通高校的課程教育甚至學科教育的層面。
潘懋元先生認為,學科建設過程分為初創(chuàng)、發(fā)展、成熟等3 個階段[1]。目前,我國國防教育學學科建設正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具體又可細分為2 個小時期。
第1 個小時期為初步探索時期,大致在20 世紀80 年代中期至20 世紀末。這一時期,國防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促使許多普通高校的國防教育工作者開始進行建立國防教育學理論體系的研究,并就如何建立國防教育學科、實現(xiàn)國防教育科學化這一重大課題開展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設想。如1988 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了毛文戍、蘭書臣主編的《國防教育》一書,書中提出了“國防教育有學”的觀點,打響了國防教育學創(chuàng)建的第一炮[2];2000 年,國防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武炳等主編的《國防教育學》一書,書中明確指出“國防教育學是一門專門研究國防領域里的教育現(xiàn)象的科學”[3]1,在國防教育領域引起了很大反響。
第2 個小時期為初見成效時期,大致在21 世紀初期至今。2001 年,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現(xiàn)任教育部部長的袁貴仁提出,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結合軍事教學特點,盡快建立普通高等學校軍事學科體系”,在國防教育界引發(fā)了新一輪關于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大討論。進入21 世紀以來,國防教育學的理論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一大批國防教育理論著作如雨后春筍般相繼出版,大量的國防教育研究論文在各學術期刊發(fā)表。2003 年起,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等6 所普通高校在全國范圍內(nèi)招收在職教師攻讀高等教育學專業(yè)國防教育方向碩士學位。2010 年6 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防教育研究分會正式成立。這些成績的取得,標志著國防教育學這門新興學科的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一些學者看來,學科創(chuàng)生的重要指標就是它是否具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對象和學科定義,是否有學科創(chuàng)始人和代表作,是否有完善的理論體系,是否有自身的科學研究方法[4]。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普通高校開展了學生軍訓試點工作。當時,國防教育實踐是與學校的軍事訓練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軍事理論教學僅在軍事訓練期間作為輔助手段來開展。因此,增強青年學生的軍事技能與軍事素養(yǎng),成為了國防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和基本價值取向?!秶澜逃ā返念C布,尤其是《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頒布施行,使軍事理論課教學與軍事技能訓練成為了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的2 個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普通高校逐漸形成了“國防教育理論教學+ 集中軍事技能訓練+經(jīng)常性國防教育活動”的一體化國防教育新模式。可以說,國防教育不再僅僅是一項活動、一項工作,而已經(jīng)成為了一門學問、一門正在創(chuàng)生的學科。因為,國防教育學有了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有了較為科學完善的定義,有了較準確的概念和范疇,有了一系列原理、原則和雖未成熟但正在不斷發(fā)展與完善的理論體系,有了特殊的研究形式和方法,有了初步的學科結構體系。
(1)國防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國防教育學以人的國防意識與國防行為能力的形成、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在全體公民中實施國防教育的規(guī)律作為自身的研究對象。它是揭示全民國防教育活動的特殊意義,探索全民國防教育活動的特殊規(guī)律,論述全民國防教育的組織、實施、領導、管理、保障等理論的一門新興學科。
(2)國防教育學的定義。有學者將國防教育學定義為研究國防教育的一般現(xiàn)象,揭示其本質和規(guī)律,并用于指導國防教育實踐的科學[5];也有學者將國防教育學定義為研究國防領域里的教育現(xiàn)象,并揭示其本質和規(guī)律的理論知識體系,是教育科學、軍事科學的分支學科[3]30。雖然不同學者對國防教育學概念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分歧,但總的來說,他們對國防教育學的根本任務與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大體是一致的。筆者認為,可將國防教育學定義為研究人的國防意識及國防行為能力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和對人們進行國防教育的規(guī)律的科學。
(3)國防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范疇。當前,國防教育學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基本概念和理論范疇,如國防觀念、國防意識、國防行為能力、國防知識、國防情感等基本概念,以及國防教育的基本特征、指導思想、教育方針、教育內(nèi)容等理論范疇。這為進一步探討和解釋國防教育學的本質與規(guī)律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4)國防教育學的理論體系。教育學的基本理論、軍事學的普遍原理,為國防教育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國防教育基礎理論、國防教育組織與實施理論、國防教育管理與保障理論、國防教育建設和發(fā)展理論,構成了國防教育學科的理論體系。國防教育學科的理論體系與方法論基礎將會在國防教育實踐的發(fā)展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并走向成熟。
(5)國防教育學的研究方法。觀察法、文獻法、比較法、調(diào)查法、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已逐漸成為國防教育學科的重要研究方法。
(1)服務于國防建設事業(yè)及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20 世紀80 年代,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總任務對國防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走精干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國防后備力量相結合的國防發(fā)展道路,成為人們的共識。于是,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成為新時期國防建設的一項基本內(nèi)容。國防教育學科始終服務于我國國防建設事業(yè)與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為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服務。
(2)為全民國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學科理論支撐。我國自奴隸社會以來就有了國防教育實踐活動,然而由于缺少國防教育學理論的支撐與指導,國防教育總是在時起時伏、曲曲折折的狀態(tài)下摸索前進。全民國防教育實踐過程中所面臨的理論難題的解決,國防教育的組織、實施、管理、保障等環(huán)節(jié)的順利實施,國防教育學術研究活動的開展,國防教育與其他學科的協(xié)同、對話等,都需要國防教育學在學科理論上提供依據(jù)。
(3)為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教學與學術研究提供學科理論指導。目前,在普通高校的國防教育課程教學過程中,許多理論難題擺在廣大國防教育工作者面前,如國防教育的課程體系如何構建、國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的地位如何認識、國防教育課程建設應當如何開展等,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需要國防教育學提供學科理論指導。此外,在普通高校國防教育領域開展學術研究活動,即在國防教育學科邊界內(nèi)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學術探索,必定需要遵循學科規(guī)范,需要明確國防教育學學科功能界限、明晰國防教育學學科發(fā)展指向,同樣也離不開國防教育學提供學科理論指導。
(4)拓寬教育學的研究視野。國防教育學科的創(chuàng)生,在很大程度上發(fā)展了教育學的基本理論,豐富了教育學的研究內(nèi)容,開拓了教育科學的研究范圍,使教育學的研究視野拓展到國防教育這種特殊的國民教育形式上來,使教育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在國防建設領域、國防動員領域和軍事領域得以發(fā)揮與應用,為教育科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國防教育學是隨著我國國防教育事業(yè)逐步走上規(guī)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后才逐漸興起的一門新的交叉學科。目前,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的普通高校學科目錄中還沒有它的名字,我國僅在軍事學科門類下的戰(zhàn)略學學科群中的國防動員學里設有國防教育研究方向。可見,國防教育學這門新興交叉學科的發(fā)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其學科歸屬問題仍存在很大的爭論。
軍事學與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nèi)容、理論體系、基本范疇都差別很大,國防教育學具體應當歸屬于哪一門學科才更符合國防教育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更有利于促進國防教育學科發(fā)展呢?有學者認為,國防教育學應歸屬于軍事學的學科門類。如《國防教育大詞典》中認為,國防教育是國防領域的教育現(xiàn)象,國防教育學屬于軍事學科的分支[6]。也有學者認為,國防教育學應歸屬于教育學的學科門類。如吳溫暖、鄭宏認為,國防教育學宏觀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是教育活動,國防教育功能實現(xiàn)的主要途徑是育人,因而國防教育學應當歸屬于教育學的學科門類[7]。還有學者認為,國防教育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門類,既不歸屬于軍事學,也不歸屬于教育學。如李先德認為,“國防教育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門類,因為它具備了獨立學科門類諸如理論依據(jù)、發(fā)展溯源、研究對象與方法、學科成就與趨勢等必須的條件”[8]。
筆者認為,國防教育學是屬于教育學學科門類下的一門新的學科。首先,從研究對象的角度來看,教育學是以教育現(xiàn)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解決教育活動產(chǎn)生、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教育問題,從而揭示一般教育規(guī)律的一門社會科學,而國防教育學將“在全體公民中實施國防教育的規(guī)律”作為自身的研究對象,全民性國防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形式,因為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9]??梢姡瑖澜逃龑W的研究對象隸屬于教育學研究對象。其次,從研究目的的角度來看,教育學以揭示教育規(guī)律、提高教育成效作為研究目的[10],而國防教育學的研究目的則是揭示國防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提高國防教育的成效,因而國防教育學的研究目的內(nèi)在于教育學的研究目的之中。再次,從歷史學的角度看,在我國教育史上,許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把國防教育歸入教育學的研究范疇,如孔子與孟子把“教戰(zhàn)”視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1912 年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軍國民主義教育”為首的5 項國民教育內(nèi)容,因而在我國教育學發(fā)展史上,國防教育早已被歸入教育學研究范疇,即便那時還不是基于學科立場的研究??梢?,將國防教育學歸入教育學學科門類下,符合國防教育學的實質、內(nèi)涵與學科性質,也更有利于促進這門新興學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當前我國面臨的傳統(tǒng)安全威脅與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大周邊”不穩(wěn)定與不安全因素進一步增多的新時期,推進國防教育學科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每一位國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普通高校從事國防教育的教師及研究人員,都應當將強烈的學科意識根植于心,清楚地認識和把握國防教育學的學科性質、學科地位、學科價值、學科歸屬等問題,強化學術思維,將國防教育作為科學來研究,遵循學科規(guī)范推進學科建設,使其在我國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中大踏步地走向光輝的未來。
[1] 潘懋元.關于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的若干問題[J]. 高等教育研究,1993,14(2):1-6.
[2] 毛文戍,蘭書臣.國防教育[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229.
[3] 國防大學軍訓辦公室. 國防教育學[M].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
[4] 陳燮君.學科學導論:學科發(fā)展理論探索[M].上海: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1991:229-231.
[5] 吳溫暖.國防教育學學科基本定義探析[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107-113.
[6] 侯樹棟. 國防教育大詞典[M].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644.
[7] 吳溫暖,鄭宏. 論國防教育學的學科歸屬[J].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66-73.
[8] 李先德.國防教育學概論[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3.
[9]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 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1.
[10] 史小力.普通教育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