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蕾,劉純明
(重慶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重慶 400054)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時提出“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習近平再次詳細闡釋了中國夢,并深刻闡明了共同堅守理想信念的重要價值。實現中國夢,是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共同理想教育,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恶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課程之一(以下簡稱“原理課”),為加強其教學效果,我們進行了將中國夢融入該課程的教學改革。
當前,大多數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是積極的、健康的。他們了解黨的政策方針,關注國家和民族的前途,知道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看到了改革開放后的巨大變化,也為畢業(yè)后獻身于祖國的建設有著積極的思想準備,他們用熱情、自信和創(chuàng)新精神投身于祖國事業(yè)的建設之中。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一些消極現象的存在。近些年來,各種文化思潮洶涌而來,多元化信息充斥網絡,加之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缺失、貪污腐敗等,給學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于是一些學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一些思想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因此,有必要加強大學生中國夢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想基礎。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主力軍,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是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關鍵力量,擔負著祖國興衰的使命。他們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立場如何,直接關系著黨的事業(yè)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興衰成敗。堅定理想信念是根本,失去了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人就失去了精神依托,人生就會感到迷茫與彷徨。改革開放以來,黨的領導人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次強調大學生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習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闡釋讓我們看清了未來發(fā)展方向,因此高校政治理論教育要承擔起中國夢的理想信念教育任務。
在具體教學中,要深入學習領會教育部社科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教學建議》的精神,圍繞中國夢這一主線,正確處理好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關系,在不脫離教材的前提下,結合具體章節(jié)采取專題講座和融貫方式,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
1.“中國夢”的歷史背景與現實選擇:中國特色道路
實現國家和民族富強、大國崛起、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的夢想,是歷史的大趨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但我國近代以來,生產力低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積貧積弱,而今我們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這是我國的國情。所以,當前的主要任務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fā)展是第一要義。發(fā)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是實現“中國夢”中國家富強的必要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體現。
2.“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樹立正確的真理觀與價值觀
在真理觀教學部分,主要闡述為什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標準有什么意義。在價值觀教學中,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十八大關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有關論述,講清楚馬克思主義關于價值和價值觀的基本原理,講清楚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的民主觀、自由觀、公平觀、文明觀,引導和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大學生的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契合。
1.“中國夢”實現的根本動力:現代生產力
第一,“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加強文化建設,要重視教育。在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原理部分,闡述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的含義、表現、現實意義。結合十八報告“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fā)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fā)展的作用”這些論斷,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闡明社會主義文化的重大意義,同時從“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fā)展”四個方面,具體闡明文化對于社會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這樣,讓學生理解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理解加強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明白實現中國夢離不開文化繁榮、離不開文化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第二,“中國夢”的實現需要重視科學技術與生態(tài)文明。現代社會飛速發(fā)展,科技越來越成為現代生產力發(fā)展中最活躍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動力。鄧小平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是我國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理論基礎。要落實科教興國戰(zhàn)略,就要重視科學技術,加強全民族的科技意識,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同時,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具有雙重性,像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促進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也可對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消極乃至破壞性的后果。在十八大報告中,生態(tài)文明建設被首次明確寫進黨和國家工作的總體布局。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看一些視頻,讓學生明白這一問題在當代中國的緊迫性,而且也啟示我們應從理論上高度重視生態(tài)文明及其建設的研究,這也是落實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舉措。對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要作出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解答。
第三,“中國夢”的實現需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這是貫穿在十八大報告中的重要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全面深化各領域的改革開放,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fā)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在教學中要結合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歷史背景、內容和意義,讓學生理解經濟體制改革是實現經濟富強的路徑,政治體制改革是實現政治文明的路徑,改革開放是中國歷史和現實的必然選擇。
2.“中國夢”實現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要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黨的十八大報告從始至終貫穿了“以人民為本”的精神和底蘊,創(chuàng)新性地闡釋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和社會建設發(fā)展的成就成果應由人民共享等唯物史觀基本觀點,進一步強調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性。第一,必須確立人民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支配地位。人民群眾歷來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和發(fā)展的決定力量。第二,必須確立人民在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的主導地位?!叭嗣裰黧w地位”是按照人民的意志和愿望,通過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等實現的。唯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第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要遵循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統一,實現人民管理國家的法制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程序化。第四,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要積極投身于國家和社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中國人民自己解放自己、增強社會創(chuàng)造活力、增強自身福祉、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解群眾觀點是黨的根本觀點,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決策的基礎,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勝利的保證。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圓“中國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國夢”的現實任務與奮斗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睆慕夥派a力與發(fā)展生產力的統一中,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一中,從現實任務與奮斗目標中,對社會主義的本質作了科學的概括,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發(fā)展。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要求,也是“中國夢”現階段的現實任務和奮斗目標。
黨的十八大著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將“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促進社會和諧”納入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這些和諧因素的充實,對“中國夢”的階段性特征作了更為清晰的描繪,也為“中國夢”增添了更加美麗的幸福光環(huán)。讓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特征。
4.“中國夢”的長遠目標:共產主義。在現階段我們既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矢志不移貫徹執(zhí)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做好當前每一項工作;同時要樹立遠大理想?!豆伯a黨宣言》指出,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的“聯合體”。黨的十八大明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之中,并且強調“不斷在實現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上取得新成效”。這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作為終極價值追求,必將極大提升“中國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通過這些教學,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
要將中國夢融入“原理課”教學中,針對“原理課”本身理論性強的特點,要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把理論性和趣味性相結合,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學生解讀中國夢,追逐中國夢,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將個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
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老師的主陣地。老師不能滿足于單純的理論灌輸、傳授,沒有傾聽和互動,肯定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的專題,可以采取視頻教學、學生論壇、辯論賽、演講、學生講課、研究性學習等方式。比如,舉辦關于中國夢的學生論壇時,老師可事先告訴學生題目,學生從題目中任選一個,通過查資料然后寫成小論文。每個班推薦優(yōu)秀者上臺演講,具體名額由任課教師確定,演講者做課件,演講時間3到5分鐘。可以對演講者的平時成績加分。論壇由學生推薦一個主持人主持,主持人圍繞選題安排論文作者發(fā)言、聽眾提問、討論、總結。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
其次,老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結合專題,讓學生在學院網站觀看經典影片,如《大國崛起》《復興之路》《正道滄桑——社會主義500年》等;也可以讓學生在學院網站上任選一本老師推薦的經典原著,如《卡爾·馬克思傳》《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然后寫觀后感。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闡述感受經典后的收獲、感受,要求文章言之成理,觀點正確,邏輯清晰,努力體現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和哲學智慧。
中國夢的實現在于信念,在于行動。因此,將中國夢融入“原理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滿足于大學生理論層面的理解,要將學校實踐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在校園內可以開展與中國夢相關的社團活動、小組學習、征文比賽、歌詠比賽等。也可以讓大學生走出學校,比如,參觀考察、社會調研、公益活動、假期實習、三下鄉(xiāng)等,讓學生深入基層、深入農村、深入西部等,在實踐活動中,開闊眼界,感受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把中國夢的理想內化為自己的理想信念,感悟到個人夢想和中國夢是息息相關的。
中國夢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意識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若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而不加以糾正,就很可能為社會帶來消極影響。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構建社會和諧的迫切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途徑。讓年輕人在中國夢的指引下,前赴后繼,繼往開來,為民族振興和發(fā)展續(xù)寫華美的篇章,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責無旁貸、任重道遠。
[1] 石碧球.中國夢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的路徑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3(5).
[2] 任燕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教學的方法創(chuàng)新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0).
[3] 周月.新時期大學生價值觀偏誤與教育策略[J].重慶與世界,2012(7).
[4]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編寫課程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張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