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刁子龍
人們表達自我情感和傳遞信息通過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兩種方式。肢體語言在交際過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梅拉畢安曾提出這樣一個公式:信息的總效果=肢體語言55%+聲音 38%+內(nèi)容 7%。通過這一公式我們看出,肢體語言在信息的傳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甚至超過有聲語言的作用。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jīng)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而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狹義的肢體語言僅僅指人四肢及軀干的動作,廣義的肢體語言則包括眼神、表情等一系列可以表情達意、傳遞信息的動作。本文探討的是廣義上的肢體語言,包括教師的表情、眼神及動作。
對外漢語教學是一種第二語言教學,由于師生雙方受到語言的限制,教師很難下達有效的教學指令,學生也很難領(lǐng)會老師傳達的意思,影響反饋的效果。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在課堂教學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發(fā)出指令,展示和講解教學內(nèi)容都大量使用體態(tài)語言。這種體態(tài)語言是有聲語言的補充,給學生提供輔助信息。在對外漢語課堂中,教師的語言輸出通常大于輸入,學生則相反??死晏岢龅妮斎爰僬f認為,第二語言習得有賴于為學習者提供“可理解輸入”。當學習者進行富有意義的交際時,第二語言習得便自動產(chǎn)生。由于各自母語的不同,學生的可理解性輸入變得有限。此時,教師肢體語言的介入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可理解性輸入。
漢語的語音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是重點也是難點。對于許多外國留學生來說,漢語語音是他們很難掌握的一個語言項目。漢語聲調(diào)多、組合多變、變調(diào)等情況比比皆是。有些留學生在漢語發(fā)音時往往受到自身母語發(fā)音的影響和干擾,造成學習中的負遷移。在進行語音教學時加入適當?shù)闹w語言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具有重要的意義。
1.聲調(diào)練習。漢語有四個聲調(diào),對于一些母語為非聲調(diào)語言的學生來說,漢語的聲調(diào)是他們學習的一大難點。以母語為英語的歐美國家的學生為例,漢語的第三聲發(fā)音是他們很難掌握的。聲調(diào)的“先降后升”不符合他們的發(fā)音習慣。老師在教授發(fā)音時,可以先用“五度表音法”在黑板上畫出漢語四個聲調(diào)的調(diào)值,再進行領(lǐng)讀。領(lǐng)讀的過程中伴隨著手勢,用手劃出聲調(diào)的起伏變化和趨勢。目前有許多對外漢語教師都采用這種方法進行聲調(diào)教學,但是要注意自身的站位方向。如果面向?qū)W生做手勢,同學們看到的是反方向,教師需要根據(jù)課堂的情況適當?shù)恼{(diào)整自己的站位,以免造成學生理解上的錯誤。
2.元音發(fā)音練習。在元音發(fā)音練習時,元音“ü”的發(fā)音對于大多留學生來說非常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用手來模仿人在發(fā)音時的口型。用手開合的大小來表示嘴張開的大小,這樣同學們可以很直觀地看到發(fā)音時嘴型的變化,掌握發(fā)音的要領(lǐng)。
3.輔音發(fā)音練習。輔音發(fā)音時除了口型的不同外,其中一個重大的區(qū)別就是送氣與不送氣之分。送氣與不送氣是很難用視覺觀察到的,所以需要用肢體語言來進行輔助。以“b”和“p”兩個輔音為例,“b”是不送氣音,“p”是送氣音。在發(fā)這兩個音時老師可以將手放在嘴前,讓手感受送氣與不送氣的區(qū)別。如果個別同學還是無法感受到,可以將一張薄紙放在嘴前,送氣音會使薄紙振,不送氣音則不會。此方法也適用于其他輔音送氣與不送氣的區(qū)分。
在語音教學中,很多地方都可以運用到肢體語言,肢體語言的有效運用可以提高語音學習的效率。通過教師的手勢和動作,學生在發(fā)音時可以避免錯誤的發(fā)生。
詞匯是組成語言的重要材料,語言框架的搭建離不開詞匯。學生在剛剛接觸目的語的時候,都希望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語的能力。而能說多少,會說多少往往由詞匯量來決定。漢語詞匯繁多,復雜難懂,在受到語言輸入限制的時候,加入適當?shù)氖謩莺脱菔緦τ跐h語的詞匯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1.名詞教學。在漢語詞匯當中,名詞是一個開放性的詞類。在大部分漢語教材的生詞表中,名詞占到了50%以上。名詞的積累可以大大增加漢語學習者的語言素材,有時幾個并不連貫的名詞組合在一起也可以讓聽話者理解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名詞數(shù)量很多,在名詞教學時老師通常會使用實物來進行輔助。但是有些實物體積龐大,受到空間的限制不方便攜帶和展示。這時老師可以用肢體語言來引導學生看周圍的實物。老師可以用手來指一些實物,邊指邊說。例如,老師可以用手指著教室的墻領(lǐng)讀,學生會很快理解“墻”的意思。
2.動詞教學。許多動詞解釋起來非常困難,但是用動作示范很容易。在講“走、跑、跳、拿、扔、丟、投、開、關(guān)、笑、哭”等一系列動詞時,老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動詞做相應的動作,利用肢體語言的配合讓學生理解詞語的含義。以“扔”為例,老師可以拿一截粉筆扔在地上,讓同學直觀地了解“扔”的含義。通過開門和關(guān)門兩個動作讓學生理解“開”和“關(guān)”的意思。老師也可以讓學生跟自己一起做動作,通過肢體語言的傳遞來強化學生對動詞的記憶。教師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充分運用教室中的設施,達到教學目的。
3.形容詞教學。形容詞主要表示的是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和狀態(tài)。有些形容詞較為抽象,很難理解。以“高、矮、胖、瘦”四個詞為例。在講“高”和“矮”時,老師可以將手臂水平伸出,抬高手臂表示“高”,降低手臂表示“矮”。在講“胖”和“瘦”時,可以將雙手放在腰部兩側(cè),手遠離腰部,表示“胖”,貼近腰部表示“瘦”。在講“快”和“慢”時,老師可以通過快走和慢走兩個動作來解釋“快”和“慢”兩個詞的意思。肢體語言的使用在形容詞教學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肢體語言在詞匯教學中的使用可以省去翻譯的步驟,讓同學們直觀形象地感受到漢語詞語的意義,培養(yǎng)同學們的漢語思維。通過詞匯教學的探索,可以將肢體語言教學逐漸延伸到短語教學和語法教學當中。詞匯的肢體語言教學可操作性強,可以對學生產(chǎn)生多方位的刺激,避免有聲語言的單一刺激。
語言教學本身是非??菰锏摹R恍┱Z音和語法的反復練習會讓學習者感到乏味無趣,所以游戲教學的介入變得尤為重要。在游戲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傳達正確的指令和游戲示范,讓學生理解游戲的流程和目的。在傳達復雜的指令和示范時,由于師生之間語言溝通的障礙,老師需要用有效的肢體語言進行輔助解釋。在進行游戲的教學時通常需要將學生進行分組,老師可以用手勢根據(jù)學生的座位劃分組別,學生可以根據(jù)老師的手勢明白游戲的組別是怎樣劃分的。在向?qū)W生解釋游戲規(guī)則時,也需要肢體語言的輔助??梢杂蒙斐龃竽粗竵肀硎精@勝,用搖頭來表示犯規(guī),用雙手下壓來表示游戲時間結(jié)束等。
肢體語言在教學中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豐富課堂教學,但是教師把握和使用不當也會產(chǎn)生負面效果。由于學生主體可能來自不同國家,課堂環(huán)境較為復雜,突發(fā)的情況也難以預料,所以教師在使用肢體語言時要恰到好處。
肢體語言是人際交往時一個重要的工具。通過肢體語言傳遞信息的效率有時比語言傳遞還要高,甚至效果還要好。在對外漢語課堂中,教師在使用肢體語言時不要刻意而為之,要自然大方。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授課內(nèi)容和心理狀態(tài)做出不同的動作和表情,不要生搬硬套,矯揉造作,使肢體語言與教學內(nèi)容有一個較好的契合。例如,在表現(xiàn)悲傷心情時,人們一般喜歡將肢體縮緊,雙臂放在胸前,形成一種應急的防御機制。如果老師在這時是將雙臂打開,那么授課效果會大打折扣。
人做出的肢體動作有一部分與微表情相似,是人們自身防御機制的一種應急反應,是不可控制的,常常無意識的做出一些動作。但是還有一部分肢體動作是人們有意識地動作,是人為可以控制的。有些不美觀的動作和一些消極的動作要在課堂中盡量避免。例如,在課堂上,老師眼睛不能只關(guān)注那些學習效果較好的學生。在發(fā)音練習時,當學生發(fā)音反復出現(xiàn)錯誤時,老師不能出現(xiàn)皺眉和急躁等不耐煩的表情。
1.使用肢體語言時要適度、適量。肢體語言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同時,肢體語言也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過多的肢體語言容易讓學生們抓不到學習的重點,有時也會因為教師較多的肢體語言而走神。所以,對外漢語教師在使用肢體語言時要適度、適量。在一些不適用肢體語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避免使用肢體語言。
2.注意肢體語言的民族性,避免文化沖突。體態(tài)語具有共性,同時具有民族性。同一個意思在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同一個動作在不同民族中所傳達的信息有時也不相同。例如,在一些伊斯蘭教國家在待人接物時不喜歡使用左手,他們認為左手不干凈,使用左手是不禮貌的。在中國,左右手的使用所表現(xiàn)的精神層面的區(qū)別較小。老師在教這些來自信奉伊斯蘭教國家的學生時要避免使用左手遞接物品,或者用左手進行肢體示范,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沖突。又如,有一些國家搖頭表示同意,點頭表示不同意,這與中國人的習慣有很大的區(qū)別。因此,在針對這些國家的同學進行漢語教學時要注意肢體表達的差異,不要讓他們錯誤地領(lǐng)會老師的意思。再如,泰國人忌諱其他人摸自己的頭部,但是在中國,摸學生的頭部表示一種喜愛。所以,在對泰國學生的教學中要避免不恰當?shù)墓膭顒幼鳌?/p>
綜上所述,肢體語言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語音、詞匯等教學模塊中,肢體語言的使用可以大大提升教學的效果。教師在使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其合理性,因時因地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作出調(diào)整,靈活運用。
同時,在對外漢語教師培訓中可以加入肢體語言的培訓。由于個人性格及授課風格等原因的影響,許多對外漢語教師善于使用肢體語言。一些習慣使用肢體語言的教師有時也會使用不當。針對這一部分對外漢語教師,在進行相關(guān)培訓時可以適當加入肢體語言的培訓。
總之,教師要學會并善于利用肢體語言,變換和豐富課堂教學的模式,活躍課堂沉悶的氣氛,提高漢語教學的質(zhì)量。
[1]趙德榮.肢體語言在初級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1).
[2]黃淵明.肢體語言:解讀人性的密碼[J].職業(yè),2009(22).
[3]楊惠元.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