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蓉
(遼寧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遼寧大連 116081)
黃金貴(2000):“同義詞之‘同’,只能指一義相同;一義相同的詞群,就是同義詞;所謂一義相同,其內(nèi)涵指構(gòu)組的系統(tǒng)性,立義的單一性,細辨一義的同中之異。”[1](P86)即“一義相同”原則,它已被學(xué)術(shù)界廣泛認可,成為古漢語同義詞研究的最基本原則之一。
在上述原則的指導(dǎo)下,我們對《玄怪錄》《續(xù)玄怪錄》[2]中的“邀請”類的實義動詞進行識同和構(gòu)組。其中“邀、屈、請、召、延”五例單音節(jié)動詞在“邀請”義上構(gòu)成同義關(guān)系,其目的是使對象發(fā)生有目的性的位移,與“拒”相對。從時間來源上看,這五例同義詞處于不同的歷史平面,“召、延、請”的“邀請”義在先秦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邀”之“邀請”義出現(xiàn)于兩漢時期,而“屈”表示“邀請”則是唐五代時期的語言現(xiàn)象。它們在唐五代這個歷時平面上交匯,且在唐傳奇《玄怪錄》、《續(xù)玄怪錄》中有完整的展現(xiàn)。
王彤偉(2007):“專書同義詞研究是在某部專書之內(nèi)尋找同義詞之間的差異,從而更多地屬于共時層面的研究。研究重點在于考察一同義組中的各成員在本書范圍內(nèi),在意義、語法和語用方面(包括使用頻率以及與其他詞語的組合能力)的差異?!盵3](P327)筆者贊同這種辨析方式,并在文中運用這一專書同義詞辨析方法,考查邀請類同義詞在《玄怪錄》《續(xù)玄怪錄》內(nèi),語義、語法、語用上的差異。
“邀”在《玄怪錄》《續(xù)玄怪錄》中共12見。“邀”的對象主要指人,如:
(1)使者固邀,不得已而下床隨行。(吳全素)
(2)擢曰:“非也。擢乃冥官,頃為洛州都督,……所以步步邀兄者,意有所托?!保ɡ钌颍?/p>
(3)掌人素有氣丈夫,……邀客皆坐,呼女出拜,其貌之麗,天然罕敵。(鄭虢州騊夫人)
(4)超元邀之而入,與坐,言詞清辨,風(fēng)韻甚高,固非人世之材。(華山客)
(5)犬曰:“寵奴之不肯歌者,當(dāng)以無侶為恨耳。側(cè)近有花眼者,亦善歌,盍召乎?”主人遽令邀之。(張寵奴)
(6)便令卸出,抉去目泥,便賜青縑衣、魚須笏、豹皮靴,文甚斑駁,邀登副階。(董慎)
(7)他日又邀媼,媼曰:“叟何不自度,豈有衣冠子女肯嫁園叟耶?此家誠貧,士大夫家之?dāng)痴卟簧?。……”(張老?/p>
(8)霞家長鱗蟲,宅渭橋下,合眼叩橋柱,當(dāng)有應(yīng)者,必邀入宅。(蘇州客)
(9)絲管方動,坐上一人曰:“……既是衣冠,且非異類,邀來同歡,亦甚不惡。”(張庾)
(10)乃入告而出,曰:“夫人初欲不許,且以陰黑,客又言迷,不可不作主人?!毖霃d中。(李衛(wèi)公靖)
(11)一夕,林叟有賽神者來邀,適有頭痃之疾,不往,二友赴焉。(李紳)
語法上,“邀”后主要接一般的名詞賓語和代詞賓語;也可以接動詞與“邀”構(gòu)成連謂結(jié)構(gòu)。
語義上,“邀”的對象可以是物,但還是指人為常;當(dāng)對象是人時,動作發(fā)出者與對象彼此之間互不熟悉,為陌生關(guān)系;從動作背景上看,“邀”是一種近距離的行為,動作發(fā)出者和對象在同一個空間背景下,是發(fā)出者親自執(zhí)行的動作,不借助人力通知實現(xiàn)。
語用上,“邀”多出現(xiàn)在描寫性語句中,也可以出現(xiàn)在對話中。施受雙方的陌生關(guān)系及近距離的動作背景,使得“邀”具有較深的表敬程度。
“屈”表示“使某人至”用法在《玄怪錄》《續(xù)玄怪錄》中共見5例,如:
(12)回命青衣曰:“紫綏,取西堂花茵來,兼屈劉家六姨姨、十四舅母、……”(劉諷)
(13)長慶二年六月十日午時,寢熟,夢二軍吏乘馬入中門,……曰:“都統(tǒng)屈公?!保R仆射總)
(14)入一二百步,有大衙門,正北百余步,有殿九間,垂簾下有大聲曰:“屈上階。”(馬仆射總)
(15)少頃,一青衣曰:“屈三郎子入?!保ǜ]玉妻)
(16)即有一黃衫人,頭有角,儀貌甚偉,走入拜曰:“婆提王屈娘子,便請娘子速來!”(劉諷)“奉屈”共見2例,如:
(17)問者執(zhí)書以入,頃而復(fù)出,曰:“太夫人奉屈?!保ㄌK州客)
(18)未幾,一青衣傳女郎姊言曰:“崔生遺行,使太夫人疑阻,事宜便絕,不合相見。然小妹曾奉周旋,亦當(dāng)奉屈?!保ù迺?/p>
“奉屈”是中的“奉”是表敬語素,用于自己的動作涉及對方時,無實義。
語法上“屈”后面用一般名詞作賓語,如例(12),在文中未見代詞賓語,但能加代詞作賓語。如:
(19)《資治通鑒·卷二百四十五·唐紀(jì)六十一·文宗太和九年》:“其黨訴于仇士良,士良遣宦者召之曰:‘中尉屈大尹?!?/p>
此外,“屈”還可以加動詞,與之構(gòu)成連謂短語,如例(14);或者加主謂短語與之構(gòu)成兼語句,如例(15)。
語義上,因為“屈”的邀請義,來源于“使對方屈尊”。所以對象只能是人。動作的發(fā)出者和涉及者關(guān)系密切,彼此熟絡(luò)。動作對象與發(fā)出者之間不在一個空間背景下,雙方之間有遠距離,因而“屈”的達成往往借助人力通知,而非動作發(fā)出者親自執(zhí)行。
語用上,“屈”隨性,親切,極具口語性?!扒卑p音節(jié)形式“奉屈”均出現(xiàn)于仆人向賓客轉(zhuǎn)述主人的話語的間接引語中,使得“屈”有比“邀”更強的表敬色彩。
“邀請”義的“請”在《玄怪錄》《續(xù)玄怪錄》中僅見4例:
(20)即有一黃衫人,頭有角,儀貌甚偉,走入拜曰:“婆提王屈娘子,便請娘子速來!”(劉諷)
(21)叟枕鹿囊,寢未熟,左方疲倦,取酒將飲,就請曰:“簞醪期先生共之?!保◤堊螅?/p>
(22)曰:“廳前楸林下有一人,衣紫佩魚者,自稱澤潞盧仆射,可拜而請之?!保ūR仆射從史)
(23)公弼曰:“此非他,乃云臺劉法師也,余久交,故請來此,何見拒之深也?”(劉法師)
表“邀請”義的“請”可以活用作名詞,受代詞修飾。
(24)邀登副階,命左右取榻令坐,曰:“藉君公正,故有是請?!保ǘ鳎?/p>
語法上,“請”的可以作謂語動詞接代詞賓語,如例(22),還可以接動詞表示前后兩個動作,如例(21),例(24)中“請”還可以活用作名詞。
語義上,“請”對象可以為動作發(fā)出者熟知的人,也可以是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強調(diào)動作對象的地位高貴。背景上,“請”沒有近距離和遠距離的限制,二者均可,如例(20)是遠距離的“請”,例(21-23)是近距離的請。方式上,可以是借助人力通知,如例(20);也可以是動作發(fā)出者親為,如例(21-23)。
語用上,“請”的頻率最低,它多出現(xiàn)在人物對話中,也可以出現(xiàn)在描寫性的語句中,表敬色彩濃重。
“召”在《玄怪錄》《續(xù)玄怪錄》中共現(xiàn)10例,如:
(25)流轉(zhuǎn)周星,乃聞其村西北隅有申蘭者,默往求傭,輒賤其價。蘭喜召之。(尼妙寂)
(26)長女既笄,召里中媒媼,令訪良才。(張老)
(27)犬曰:“寵奴之不肯歌者,當(dāng)以無侶為恨耳。側(cè)近有花眼者,亦善歌,盍召乎?”主人遽令邀之。(張寵奴)
(28)他日,恕致酒召女及張老,微露其意,張老起曰:“所以不即去者,恐有留戀,……”(張老)
(29)裴顧小黃頭曰:“……顧伶家女無足召者,當(dāng)召士大夫之女已適人者?!保ㄅ嶂R)
(30)老人曰:“但以山中妓女不足侍歡,安敢惜焉。”遽召寵奴。(張寵奴)
(31)一女曰:“吾輩同歡,人不敢望。既入其家門,不召亦合來謁。閉門塞戶,羞見吾徒,呼既不應(yīng),何須更召?!保◤堚祝?/p>
(32)對曰:“吾已醉飽于酒肉,有公事去不得,勞君相召?!保ǚ慷哦啵?/p>
(33)有頃,教藏者亦復(fù)來,曰:“某地界所由也,以蔡榮每必相召,故報恩耳。”(木工蔡榮)
(34)夫人喜曰:“今夕甚佳,又有牢饌。親戚中配屬,何必廣召賓客。吉禮既具,便取今夕。”(竇玉妻)
例(27)中“召”和“邀”對舉,動作的對象都是“花眼”,可見二詞詞義趨近,在《玄怪錄》《續(xù)玄怪錄》中,還使用了復(fù)合詞“邀召”,如:
(35)欲聘納之,計無所出,謂其夫人曰:“貴為諸侯妻,何不盛為盤筵,邀召女客,五百里內(nèi),盡可迎致?!保ɡ顩I)
語法上,“召”作謂語動詞接一般名詞賓語、代詞賓語,也見于連謂結(jié)構(gòu)。
語義上,由于語義的側(cè)重點不同,“召”既可以表示公務(wù)性的“邀請”,也可以表示“宴請”。就邀請而言,“召”的對象與動作發(fā)出者可以為陌生關(guān)系;可以是熟識關(guān)系,但地位上有差異,如主人對仆從,長輩對晚輩,君主對大臣??傊?,動作發(fā)出者的地位往往高于動作對象,且動作對象具備有完成動作發(fā)出者某種請求的能力。就“宴請”而言,“召”的對象多與動作發(fā)出者熟識,地位平等。此外,由于“召”表示遠距離的邀請,多借助人力通知來完成動作。
語用上,既可以用于描寫性的語句中,又可以出現(xiàn)在人物對話中。它的表敬程度受“施高受低”這一關(guān)系的沖淡,與其他詞語相比,而略顯輕微。
“邀請”義的“延”在《玄怪錄》《續(xù)玄怪錄》中共見10次:
(36)張老固延入,且備酒食。(張老)
(37)女巫曰:“使君無禮,仆射官高,何不延坐,乃將吏視之,仆射大怒去也。(盧仆射從史)
(38)令追之,因請維舟,延之坐內(nèi),握手慰之曰:“……”(裴諶)
(39)曰:“聞將軍今夕嘉禮,愿為小相耳?!睂④娬呦捕幼?,與對食,言笑極歡。(郭代公)
(40)后七日夜半,復(fù)有扣門者,超元出視,乃前女子也,又延入。(華山客)
(41)叩門求憩,掌人翁年八十余,倚杖延入。(李沈)
(42)邯以狀聞州,州聞廉使。時崔尚書從按察陜輔,延之,舍于陜州紫極宮。(楊敬真)
(43)別置榻而設(shè)床褥以延之。巫曰:“坐矣?!毕婺俗?,空中曰:“使君何所問?”(盧仆射從史)
(44)既而俊詣祭酒,祭酒未冠,聞俊來,怒目延坐,徐出曰:“……”(李岳州)
(45)陰晦失道,夜投人莊問其掌,莊仆曰:“汾州崔司馬莊也。”令入告焉,出曰:“延入?!?/p>
語法上,在上述例證中“延”一般作謂語動詞,接代詞賓語,或者和“坐”、“入”等詞動詞連用,構(gòu)成連謂結(jié)構(gòu)。
語義上,“延”的“邀請”義引申自“引入”“引導(dǎo)”義,“引導(dǎo)”蘊含著尊敬和邀請的意思。從“引導(dǎo)”到“邀請”的引申是“延”的語義動作性逐漸降低的過程,相較于其它四個“邀、屈、請、召”,“延”的語義更具體,動作性更強,這和其本身詞義具有密切相關(guān)性。延”的對象互不相識,動作發(fā)出者的地位往往高于動作對象。
語用上,“延”用于近距離的邀請,動作發(fā)出者不借助人力通達親自執(zhí)行“邀請”的動作。因而“延”的表敬程度較高比“召”高,強調(diào)“上對下”的關(guān)懷,多用于文人、知識分子和官僚之間,具有正式、莊重的語用色彩。
綜上,同義詞“邀、屈、請、召、延”的相同點主要體現(xiàn)在語法上,不同點主要體現(xiàn)在語義和語用上。根據(jù)上文的分析,它們的語義構(gòu)成可以描寫為:
“邀”:[對象:生人、物]+[背景:近距離]+[動作:使某人至]+[方式:親自執(zhí)行]
“屈”:[對象:熟人]+[背景:遠距離]+[動作:使某人至]+[方式:借助人力]
“請”:[對象:熟人、生人]+[背景:多近距離、少遠距離]+[動作:使某人至]+[方式:借助人力為少、多親自執(zhí)行]
“召”:[對象:地位低者]+[背景:遠距離]+[動作:使某人至]+[方式:借助人力]
“延”:[對象:地位低者]+[背景:近距離]+[動作:使某人至]+[方式:親自執(zhí)行]
通過對比可見,五例邀請類的單音詞同義動詞語義上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對象、背景、方式上,背景對方式具有決定作用。其語用特點可以歸納為:
使用頻率上,“邀”的使用次數(shù)最多,語義范圍最大的“請”反而用例最少。感情色彩上,“邀”、“屈”“請”、“延”均有較強的表敬色彩,“邀”“延”偏重書面語用語,“屈”出現(xiàn)于奴仆的間接引語中,表敬色彩通過懸殊的地位表現(xiàn)出來;“召”的表敬程度則較輕。這些語用程度上的差別源自于它們各自在語義對象、背景上的不同側(cè)重。具備近距離語義背景的邀請類動詞往往有較高的表敬程度,如“召”和“延”。
[1]黃金貴.論同義詞之“同”[J].浙江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0,(04).
[2]牛僧孺,李復(fù)言.玄怪錄/續(xù)玄怪錄[M].中華書局,2006.
[3]王彤偉.《三國志》同義詞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7.